历史上孙若微和胡善祥什么关系

如题所述

没有关系,孙若薇是贵妃,胡善祥是皇后,孙若薇很讨朱瞻基的喜欢,也是一个有心机的女人,一直都想要取代胡善祥。

孙若薇在十岁的时候,便被朱瞻基的母亲接到皇宫了,说是童养媳也不为过。孙若薇长相秀美,因为家族的关系,所以很受朱瞻基的喜欢。

孙若薇之所以会讨得朱瞻基的喜欢,其实也是有原因的。比如朱瞻基喜欢斗蛐蛐,孙若薇便装作也喜欢的样子,一起和朱瞻基斗蛐蛐。

为了能够取代胡善祥,孙若薇每晚都会吹一吹枕边风。久而久之,朱瞻基也就答应了孙若薇。想要立后的话就得先废后,所以朱瞻基先把他和宫女生下的孩子说成是和孙若薇生下的,然后再找大臣在朝廷上为孙若薇说话。

胡善祥知道自己没有孩子之后,觉得不够资格当皇后,也就主动退位了,而孙若薇也自然而然的成为皇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05

历史上孙若微和胡善祥都是朱瞻基的皇后

永乐十五年(1417),朱棣为朱瞻基选妃,选中了俩女孩,一个是山东济宁人、锦衣卫百户胡荣的三女儿胡氏,册封为皇太孙妃,另一个是永城县主簿孙忠之女孙氏,册封为皇太孙嫔。

洪熙元年(1425)五月,明仁宗驾崩,朱瞻基继位为明宣宗,以胡氏为皇后、孙氏为贵妃。按照明朝祖制,皇后册立时有宝有册,贵妃则无宝有册,显示区别。但是,孙氏贵妃却有宝有册,令张太后不以为然,并因此对孙贵妃有看法。

张太后最喜欢的儿媳是胡皇后。胡皇后贤淑文静,很有才气,但并不清傲,对婆婆张太后十分的孝敬。张太后很疼爱胡皇后,即使后来胡皇后被明宣宗废黜了,仍对这个儿媳关怀备至。

内廷设宴,张太后总让被废黜的胡皇后坐在上席,孙皇后坐在下边,令逆袭成功的孙氏很恼怒,怏怏不乐,却又敢怒不敢言。

胡氏虽为婆婆张太后赏识,却不为丈夫朱瞻基所爱。被朱瞻基视作红粉知己的是孙氏。也许是性格的原因吧。胡氏比较文静,内向一些,孙氏活泼一些,注重打扮,长得也比较漂亮,更能吸引丈夫。  

胡皇后与孙贵妃相比,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未能生育。她身体弱,病歪歪的,生育孩子确实很困难。但是,孙贵妃却生了一个儿子,那就是朱祁镇。  

宣德二年(1427)十一月,结婚十年后,朱瞻基终于有了自己的儿子,长子朱祁镇出生了。做了父皇的朱瞻基简直是喜出望外,言语间,表示要册立长子做皇太子。一些喜欢投机的大臣,揣摩到皇帝的心思后,纷纷上奏,请求皇帝册立皇太子,早定国本,以安天下人心。  

张太后见此,替胡皇后说话了,她援引前朝制度说,册立皇太子不是不可以,而是应等到嫡子出生以后。因为按照明朝祖制,只有嫡长子才能被册立为国家储君。言外之意,胡皇后还年轻,以后会生出嫡子的,到那时再册立皇太子也不迟。  

朱瞻基却不想听娘的话,一心要册立皇长子朱祁镇为太子。这时,处在敏感位置的胡皇后不能不说话了,主动表示,请太后、皇帝以社稷为重,早日册立太子,以定国本。  

孙贵妃也不是傻子,慌忙假意推辞,说胡皇后将来身体恢复好,一定会生下皇子的,自己的儿子不敢先于皇后儿子成为太子。  

朱瞻基明白,既然各方面都表态了,关键时候该他自己拿主意了。宣德三年(1428)二月,才出生还不足三个月的朱祁镇,被册立为明朝的皇太子。这是明朝历史上,年纪最小的太子。其实,朱瞻基这么火急火燎的急着册立太子,是因为他还要撤换皇后。母以子贵,孙贵妃的儿子做了太子,她也该正位中宫了。  

朱瞻基先征求了几位重臣的意见,大家认为胡皇后没什么过错,废黜不得。最后,杨士奇给朱瞻基出了一个主意:劝胡皇后主动辞职,不做皇后了。  

朱瞻基大喜,就去做胡皇后的工作。胡皇后见此,深知自己当前的艰难处境,也只好同意“辞职”。但是,张太后却不同意儿媳辞职,将儿子训斥一番,怪他不该这样无情地对待结发之妻。  

朱瞻基表示,以后对俩皇后会一视同仁的,决不会偏向谁。这话听来尽管显然是不可信的,但事到如今,也只好由他了。  

于是,在儿子朱祁镇被册立为太子一个月后,孙贵妃成功晋升为皇后,胡皇后被废为仙妃,就是道姑,号静慈仙妃,退居长安宫。张太后对儿媳胡氏十分同情和关爱,常让她搬过来和自己一起住。  

对于胡皇后被无故废黜,当时人都十分不解,表示深切的同情。甚至朱瞻基后来也有些后悔,提及此事,常说:“此朕少年事。”意思是,年少容易冲动,才做出了愧对自己结发之妻的荒唐事儿。明英宗正统七年(1442)十月,太皇太后张氏去世,胡氏十分悲痛,一年后,也去世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