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如题所述

一、居民收入情况
2022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463元,同比增长4.7%。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率为3.0%。按城乡分,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003元,同比增长3.6%,实际增长率为1.9%;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787元,同比增长5.8%,实际增长率为4.2%。
在此期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15560元,同比增长4.5%,占平均数的84.3%。其中,城镇居民的中位数为22324元,增长3.8%,占平均数的89.3%;农村居民的中位数为8410元,增长5.7%,占平均数的85.9%。
收入来源方面,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0576元,增长4.7%,占可支配收入的57.3%;人均经营净收入为2841元,增长3.2%,占15.4%;人均财产净收入为1665元,增长5.2%,占9.0%;人均转移净收入为3382元,增长5.6%,占18.3%。
二、居民消费支出情况
2022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1756元,同比名义增长2.5%,实际增长率扣除价格因素后为0.8%。分城乡看,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为14677元,同比名义增长0.8%,实际下降0.9%;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为7881元,同比增长5.6%,实际增长率为4.0%。
在消费支出构成中,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3685元,增长4.2%,占人均消费支出的31.3%;人均衣着消费支出725元,下降2.3%,占6.2%;人均居住消费支出2807元,增长6.0%,占23.9%;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670元,增长0.1%,占5.7%;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1493元,增长2.6%,占12.7%;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1037元,下降7.4%,占8.8%;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041元,增长2.6%,占8.9%;人均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298元,增长4.5%,占2.5%。
以上数据均根据全国十六万户抽样调查基础数据,依据每个样本户所代表的户数加权汇总而成。由于城镇化进程和人口迁移等因素的影响,分城乡、分地区的人口构成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全国居民的部分收支项目增速超出分城乡居民相应收支项目增速的现象。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城镇化过程中,部分农村收入较高的人口进入城镇地区,在城镇属于较低收入人群,他们的迁移对城乡居民的收支都有拉低作用,但增长效应仍体现在全体居民的收支增长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