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人辛辛苦苦上班,到头来还是穷?

如题所述

1、无脑上司、胡乱指挥。瞬间想辞职,首当其冲的就是遇到一个啥也不懂的上司,辛辛苦苦完成的工作被他全盘否定,还要被教训一通,好一点的上司告诉你他想要什么,虽然你觉得及不合理,但是至少能给你一个思路;不好的领导直接让你自己去想,如果结果上司还是不满意,又是一通批评,还有可能影响工资和晋升。
2、人脉优先、能力其次。当公司有晋升的机会,你信心满满的报名参加,结果发现,关系户早在半年前就知道了消息,并且拿到了复习题,甚至连面试时要讲的获得荣誉和论文发表都已经提前准备好了,而你完完全全是裸考上阵,更多的时候各种活动压根就没有通知到你,更不用说是参加了。

3、气氛懒散、没有动力。国有企业铁饭碗、死工资,大部分奖金都是平均发放,可能刚从大学毕业的你满怀壮志准备大干一番,但是工作几年后却发现干不干都是那么回事,也不影响工资,老员工也都是给你传授如何偷懒的经验。久而久之,越来越没有工作的动力,同时失去的还有逃离的勇气。
4、努力工作、工资不变。本以为工作以后花钱能够自由,结果发现工资少得可怜,很多时候入不敷出。与父母同属一个公司,依稀记得十年前他们上班能挣三、四千,我现在上班依然是挣三、四千,攒了几年钱买车被掏空一次,又攒几年钱房子装修又被掏空一次,这个月卡里只剩几千块钱,眼瞅要到期的车险还没有着落,看来只能向父母张口了。

5、平时加班、周末贡献。企业文化这个东西,好的时候是让员工找到认同感和存在感,坏的时候就是“剥削”劳动力,靠洗脑让你无休止加班。如果是平时加班,至少还能幻想周末可以好好休息休息,做点自己的事情,结果一到周五就突然通知你周末要上班,而且没有加班费,顶多让你过了这段时间把假休回来,这一上就是连上21天班,攒下来的串休到年底都没能休完。

平时总是幻想着有这么一天,高冷地递给老板辞职报告,老板问为什么辞职,然后坚定地说“家里老房拆迁,赔了一个亿”,看他吃惊的表情暗暗自喜,但这种玩笑也只是想一想,“穷”让我们难以迈出辞职的那一步,我们目前能做的只有提高自己的能力,虽然可能会被埋没,但是是金子迟要会要发光,能力是自己的谁也夺不走,总有一天会有伯乐慧眼识珠,让你发会出自己应有的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2-03
因为这些人赚的钱没有花的钱多,所以到头来他还是穷,比如说一个人一天赚一百,但是他的生活需要他花九十或者一百多,那么这个人就没有存款或者根本不够,那么这个人干一辈子他当然还是穷人。
第2个回答  2023-03-11
老板嘴里都有个大饼:只要努力工作,就能升职加薪。

而事实是:如果你的工作很稳定,那你也穷得很稳定。

古人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职场是个变化综合体。如果不想一直穷下去,就应该转变一下思路,走出舒适圈,为工作创造新的变化。

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往往也意味着,有了新的收入机会。

01

有这么一个例子很经典:

雇主需要工人搬砖,去工地找工人。
他的预算可能是一天一百块。(别嫌多,马上就少了。)
到了工地,工人们热情啊,一个说我只要八十,一个说我只要五十,一个是我只要三十。
最后有个破天荒的,你给我十块钱,够吃猪脚饭就行!
然后,雇主选谁?
最后有可能就跟10块钱的成交了。
看出问题了吗?

一个群体,越是努力,那么它的时薪就越低。

因为每个人相互竞争,最后工资低得可怜。

作为个人,你可能是是勤勤恳恳,多赚几块钱;但是,每个人都这样呢,就是都很勤恳,然后压低了所有人的单价。

最后,大家都不赚钱,大家都很穷。

02

之所以我们会感觉到上班越久反而越穷,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每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支出越来越大,收入却没有相对应的提升。选择了不喜欢的工作造成的兴趣爱好的缺失,难以变现。

人年龄越大,收入越高,但欲望也越来越大,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承担的家庭责任越来越重,花的钱也就越来越多。

《富爸爸、穷爸爸》作者罗伯特·清崎说:那些说钱取决于收入而不是储蓄的人都是“愚蠢的人花傻钱”。

富人首先致富,然后花钱消遣,而穷人在致富前开始花钱消遣。

清崎讲述了“老鼠赛跑陷阱”的故事:老鼠在跑步者上奔跑,但不知道它跑得越快,车轮转动得越快,最终老鼠就筋疲力尽了。

穷人根本无法实现财富自由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被困在老鼠的“种族陷阱”中。收入增长有明确的上限,但支出没有增加。

员工无法追求自己的爱好,工作效率低,渐渐磨灭了热情。有才能的员工通常充满热情,使这些员工有机会追求自己的爱好,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

但是许多管理人员将员工的工作范围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这些管理人员担心,如果允许员工扩大注意力并追求自己的爱好,他们的效率将会降低。根本不需要担心。

研究表明,如果员工能够在工作中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的大脑将永远兴奋不已,此时的效率是正常效率的五倍。

03

过了好多年我才知道:我以为我在拼命,实际上我在浪费生命!!

【习得性无助】

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当人们不断努力不断失败或者达不到期望的时候,开始归咎于“努力不够”。而实际上,很多时候不是努力不够,而是“习得性无助”让人们困住自己的思维框架里面,不再尝试不同的方向。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04

一个残酷现实

努力上班不能改变命运,而是让你活着。

真正不缺钱的,不是家里有矿,就是自己有矿。

努力上班几乎不可能改变阶层,但是可以让你跟所有普通人一样活着。

努力上班的价值,是让你可以活着,可以不用住大街,可以养儿育女,可以尽孝,可以偶尔买买买,可以偶尔出去旅游,可以让你有心情刷刷资讯。

如果不啃老,也不努力上班,那么你连上面那些都做不到。

结语:

踏踏实实、认认真真,是职业成长的前提,任何成功的人,也需要这样的精神。但仅仅靠踏实认真,不是成长成功的充分条件。一是你可能是重复的劳动,二是你认真工作,不等于你贡献值大,三是你埋头苦干,得不到上司的赏识,四是你拼命工作,但成功的机会不多等。

没钱的给有钱的干活,这不叫上班,只能叫“打工”。

什么时候没有了打工,什么时候才会出现真正的上班。

只要有打工,就不会有真正的平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