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气是怎么来的,有什么意义?

如题所述

冬至节气的含义是寒冷的冬天来临了,让大家做好防寒保暖的准备。从冬至开始,就进入到我们所说的数九寒天,气温会一天天的下降,天气越来越冷。

早在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古代智慧劳动人民就测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的一个,因此被认为是大吉之日。

冬至这天太阳黄经是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进入数九寒天。辛苦劳动一年的人们,终于可以好好休息养生。所以冬至被认为是最值得庆祝的吉祥日。

东至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最传统的节日。在古代,人们在这一天要举行祭祀天的活动,以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所以,至今仍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07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
根据周朝的记载,民间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动,又因为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一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过“冬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就因历法的不同,使得民间一直传承著周历历法,认为冬至过后就是另一年的开始(才有吃圆仔后就多了一岁的说法)这也是冬至为何在民间会那么受重视,但是这样的错误传承,使得民间的观念与目前择日学上,所用的夏历历法有了很大的出入,这样的错误观念应该矫正,把正确的历法传承才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0-20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有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6674.html?wtp=tt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12-22
今天是冬至,冬至为二十四节气最重要的节气之一。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相应的,南半球在冬至日时白昼全年最长。
冬至又是祭祀祖先的子
第4个回答  2010-12-22
南京地方风俗 冬至即鬼节 要烧纸钱
部分地方还有说法要吃老母鸡汤 说管一年不头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