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佛语的语录59条

如题所述

  独处时,看护好自己的心,它即能创造一个天堂,也能创造一个地狱。群处时,守护好自己的口,它能带给人温暖与光明,也能带来伤害与遗憾。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佛语的语录59条,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1、开心是一种觉悟的境界,是一种宽容、安详的心态:人能够活得无忧无愁,没有烦恼,心无挂碍,你就会感悟到世间上最美丽的表情就是开心微笑,因此人要拥有一颗乐观的心态是最重要的。

2、看得见的是手势,看不见的是手段;测得出的叫智商、测不出的叫智慧;量得出的叫温度,量不出的叫温暖;写得出的是文章,写不出的是文化;叫得出的是价格,叫不出的是价值;读得到的是内容,读不到的是内幕;撑得大的是肚皮,撑不大的是肚量。

3、荒野地,如果没有人下种,只能杂草丛生,绝不会长出豆苗;烂泥塘,如果没有下种,只会浊气熏天,绝不会飘出莲香。而今凡夫的口居然念出了阿弥陀佛的名,那不是阿弥陀佛在他心里种下佛种的活见证吗?他日成佛,岂非自然!

4、行走在雨中,不要总在意脚下的泥泞,如果心中有一条洒满 阳光的路,你的步履就不会犹豫而沉重。

5、禅,人人本具;禅心如宝藏,要好好开发。参禅不是要你成佛,但要你开悟。悟道后的人间,山水才是真正的山水,花木才是真正的花木,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6、禅师意在劝诫学僧,凡事切不可急躁冒进。的确,想要成就一番伟业,关键在于戒除急躁,真正静下心来,一心一意地将事情做好。一个人越是急躁,就会在错误的思路中陷得越深,也就越难以摆脱痛苦。

7、《增一阿含经》中有这么一句话:"随时念惠施,受福如响应;永已无短乏,所生常富贵。施为众行具,得至无上位:亿施不起想,欢喜遂增益。"意思是说,做人要时时保持施与的善心,最终才能得到福报。

8、仇恨好比一把无形的利剑,随时都有可能插向被恨者的胸膛,同时也使自己的心灵扭曲成丑陋的畸形甚至失去人性。其实,究其起因,有时只是一点误会而已。人应当忘记仇恨,因为仇恨是一件令人很痛苦的事情。

9、比如一朵美丽的鲜花,漂亮的花瓣在风中飘落,没有留下任何果实而消失,这是否令人感到很可惜?同样的道理,我们的人生仅仅在名利和爱情上虚度,没有丝毫获得内心的觉悟,这是否让人觉得非常可悲?

10、天下禾中生草,才败禾实,人当诛拔草,去之,禾乃成好实。比丘恶者,不乐经、不持戒,坏败善比丘,诸比丘当共逐出。

11、人前为恶,后止不犯,是照世间,如月云消。

12、想爱同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则以欲贪为本。

13、俗话说:"虚心的人十有九成.自满的人十有九空。"我们在取得好成 绩时,还能保持谦虚的心态,才会更上一层楼。

14、真诚的爱,是天下和平、亮丽的力量。

15、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旃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楞严经》

16、很高兴最近头一次看到134个国家参与了为保护地球而发起地球熄灯一小时的活动,千万根蜡烛被点燃。无私的爱心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的同时,带给众生慈悲的温暖,又发出智慧的光明,并遣除一切众生的痴暗。

17、爱之难不在绚烂,而在平淡由心而生的爱才能对抗岁月的波折,才能让彼此在平淡的流年里相知相守,不离不弃。

18、若能观心真实性,一切法中亦不见,若能无心远离心,即是真禅波罗蜜。《大集经》卷十

19、是的,人生如积水,日积月累,不断地有东西沉淀下来,无论这些东西曾经如何影响着自己的心灵和生活,我们都需要及时清理这些沉淀,有用的留下来,没用的干脆就扔掉。这就好比一个杯子,如果水装得太满,就很难注入新的水,心灵的空间也是有限的,只有把过去放空,才能装得下来来。

20、即使我们意识不到自己缺乏真诚和包容,也不应该轻易地怨恨别人;即使我们体会不到自己不具备善巧和智慧,也不应该轻易地冤枉他人;即使我们觉察不到自己心里的自私和欲望,也不应该轻易地埋怨对方。

21、持戒守规是最可贵的德行。

22、"水"的柔弱自不必说,谁都能想象得到。然而"水滴穿石"的现象又印证了水的"刚强"超过坚硬的"石头"。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原本"柔弱"的水变得如此"刚强"的呢?这里面蕴藏着一种巨大的力量,那就是——坚持!水的不懈坚持可以把石头滴穿。也就是说,简单的事情只要你能坚持不懈地去做,就能得到一个伟大的结果。

23、破坏大自然,等于破坏自己的家园;浪费资源,等于浪费自己的福德;伤害动物,等于伤害自己的生命。最终亏损的还是自己,实在是得不偿失。如果你真的疼爱自己的话,应值得慎重。

24、压力大时,也代表一种反作用力。

25、学道之士,先须办长远不退之志,下一分笃实苦切功夫,如登万仞高山,不至极顶不已,步步努力,心心不退。

26、人心,远近相安,时光,浓淡相宜。有些风景要远观,才能美好;有些人情要淡然,才会久远,人生平淡更持久,留白方能生远,莲养心中,随遇而安,生命的最美不过是懂得的距离。

27、福要自己去造,不要去求。

28、无论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境地,都要警惕自己的虚荣心。虚荣心是缺乏经验的年轻人失足的陷阱,做任何事情都要克服虚荣心,人一旦让虚荣的欲望弥漫在心中,就可能误入人生的歧途。再说,如果你具备许多的优点,不必炫耀,别人自会发现的。

29、设满世间一切众生,悉不知恩,菩萨于彼,初无嫌恨,不生一念求反报心,但欲灭其无量苦恼。

30、打开窗户,耳朵陶醉于鸟鸣的愉悦,目光被浓浓的绿色牵 引。我想高声表达内心的快乐,又怕惊破这喧嚣中的静谧。极目远 眺,一只鸟恰好穿过晨光,翅膀剪出优美的线条,仿佛颤动在天穹的 琴弦。早晨的风景美丽而新奇,不容错过,爱她、拥抱她,我们的人 生将更多彩。

31、缩小自己,要能缩到对方的眼睛里、耳朵里。既不伤他,还要能嵌在对方的心头上。——证严法师

32、人们常说,知足常乐。知足是一种处世态度,常乐是一种释然的情怀。知足常乐,贵在珍惜,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抱怨不贪求。知足能让我们看清自己所拥有的真正财富,也能帮助我们找到近在眼前的幸福。

33、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六祖坛经·定慧品》

34、佛言:学佛道者,佛所言说,皆应信顺。譬如食蜜,中边皆甜,吾经亦尔。《四十二章经》

35、我们的行为,要做到小乘的行为:少欲知足、谨慎取舍。我们的思想,要符合大乘的思想:毫不利己、普度众生。我们的见地,要达到金刚乘的见地:悲智双运、轮涅不二。

36、言身疮者,为财物故,不惮劬劳,四方役身,疾急忽务,违于戒律。

37、修行的人要有平等心、慈悲心.恭敬心,恭敬修善法。与一切境界绝 无分别执著,这是心真得到清净平等了,自他分别执著都没有了。所以行 愿完全相同,就成佛了。

38、佛陀曾说"甜语第一善"、"恶语第一恶"。凡能伤害他人的恶言恶语,即使对仇敌也不要说,否则,就算你让他一时哑口无言、无地自容,但你骂他的那些话,就如空谷的回声一样,终会成熟在自己身上。

39、一念之慈,万物皆善。一动念头就先发现别人的毛病,正是自己莫大的毛病。一动念头就先想到别人的优点,正是自己莫大的优点。

40、人生的诸多烦恼追根溯源就是没有在生活中学会放下,有时即便明白了烦恼的根源所在却不能或不肯放下,如此身心必定背负沉重的包袱,而为了这些包袱,就必须付出异常的心血和精力,于是原本可以轻松前行的脚步开始变得蹒跚,生活也在重压之下变得越来越辛苦,越来越累。

41、我给大家讲一则故事吧,那是一个草长莺飞,树木葱茏,鸟语花香的日子。头顶上是一片晴蓝天空,斜阳暖暖地照着,高大的商场巍然耸立,过客匆匆,不绝如缕。夕阳的余晖中走来一对乞丐,衣衫褴褛,脏破不堪,但他们的眼神却全无半点哀伤的痕迹。男乞丐肩上背着一个袋子,沉甸甸的,大概是乞讨一天的.收获,女乞丐背着铺盖卷儿,走在男人的后面。我油然慨叹:他们真不幸福。并生出了怜悯之心。

42、大家都希望有一个温暖的家庭。然而,温暖的家庭并不在于财产的富裕,家族的高贵和社会的地位,而在于奉献爱心,相互包容和彼此关怀。什么样的人会痛苦?忽略拥有,而追逐欲望的人,会常常痛苦。什么样的人会快乐?珍惜拥有,而少欲知足的人,会常常快乐。

43、不要把现实生活太过度理想化,以为一切都很美好的,没有任何危机和意识。这样在面临生老病死和各种痛苦的时候,就会感到极大的失望。当无法面对的时候,就会走一些极端的路。所以,适当的危机感是战胜困难的必要装备。

44、平时,我们心中的杂念太多,脑波是杂乱的,但是在专注时,杂乱的脑波会形成一条线,就能对某些视觉和听觉范围之外发生的事情有感觉。

45、总有一些经历考验着我们的修行,你可以选择诉说,也可以自我消化,但你的心不能不强大。作茧自缚的人生就是地狱,与智慧相映的人生便是天堂。谁没经历过得失离合?谁又没感受过喜怒哀乐?重要的是,学会整理心情,一定要留,就留下温暖的记忆。一定要说,就把阳光的一面给世界,自己的生命也会被照亮。

46、心胸豁达开朗的人,凡事看得高远,不会被眼前的得失所蒙蔽;心中狭隘的人,则处处与人比较、计较,徒增烦恼,往往不能成事,成不了大器。

47、友情这东西,厚实起来真难,得一尺一寸的积累。但崩溃起来真容易,一场地震似的,瞬间就成路人。

48、佛曰:执着如尘,是徒劳的无功而返。

4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50、如果在十七岁,我会选择动荡一生。现在,我选择安静地老去。有一个懂的人,陪着我,不嫌我老,不嫌我罗嗦。他用秋天一样的声音读着我的文章,那样的洞天晓白,早就超越了所有。

51、像一场烟花开放,我和他的爱情,我和他的纠缠,只不过短短几年时间,幸福便如雨中湿了翅的鸽子,扑落落地掉了下来。

52、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53、他在风中睡着了,他是风中的小鸟。 ——雪小禅 《无量悲欣》

54、如果有人毁谤我,毁谤我的教义或是毁谤我的弟子,千万别因此而沮丧或心情烦乱。因为这样的反应无济于事,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害。

55、从前心随感官的刺激而必须恣欲,身随着欲望的追寻而无止息。现在我知道要切除外在感官的诱惑,静心观照自己,使自己成为身心的主人。

56、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瑕疵,是为最吉祥。

57、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故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58、喜欢你看我的感觉,喜欢你微笑的直接。

59、心无去来,即入涅 槃 。是知涅 槃 即是空心。凡迷者,迷于悟;悟者,悟于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