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体地质及岩石学特征

如题所述

1.加多岭石英闪长玢岩(体)

该岩体位于西藏东部江达县东独乡北西15km。岩体侵位于上三叠统甲丕拉组火山岩系中下部,其石英闪长玢岩全岩K-Ar法同位素年龄值为211Ma,相当于晚三叠世末期。

岩体呈岩株状,长轴NNE,长11km,宽5~7km,面积70km2。主要由石英闪长玢岩组成,其次为辉石闪长玢岩,岩体边缘局部出露石英辉绿玢岩和角砾状玢岩。

岩石具似斑状结构,基质为他形显微粒状结构。斑晶粒度0.5~1mm,个别达7~10mm,基质粒度0.1mm±。由斜长石(60%~70%)、普通角闪石(15%~20%)、微斜长石(5%~10%)、石英(5%~10%)、辉石、黑云母以及磁铁矿、磷灰石、榍石、锆石组成。辉石闪长玢岩具似斑状结构,基质具辉绿结构、辉长辉绿结构,局部显微文象结构,由斜长石(60%~70%)、辉石(20%~25%)、条纹长石(1%~10%)、石英(0~10%)以及磁铁矿、磷灰石组成。石英闪长玢岩和辉石闪长玢岩矿物特征近似,斑晶斜长石具正环带或韵律性环带构造,多为An=43~60的中基性斜长石,钠长石化强烈;辉石多属普通辉石-透辉石系列的次透辉石。此外,也见少量霓辉石交代透辉石或呈细粒集合体附着于其他辉石边缘,次透辉石常被次闪石、绿泥石、碳酸盐等交代;石英和条纹长石常于基质中呈显微文象状产出,偶见石英斑晶。

2.冬普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体

该岩体位于西藏东部江达县解放乡冬普一带,其成岩时代厘定为晚三叠世。

岩体呈岩基状,轴向N NW,长27km,宽5~15km,面积约220km2。主要由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等构成。

(1)英云闪长岩

岩石具半自形粒状结构,由斜长石(45%)、石英(30%)、黑云母(25%)等组成,角闪石含量不均。斜长石呈自形-半自形板柱状,常绢云母化。石英呈他形-半自形粒状,波状消光,黑云母绿泥石化并析出铁质物。

(2)花岗闪长岩

具花岗结构,由斜长石(30%)、石英(40%)、正长石(10%)、黑云母(15%)、白云母(2%)等组成。正长石呈他形板状,2 Vz=68°,三斜度∆=0.6,属中低温正长石,嵌斜长石、石英、黑云母。其他矿物特征同英云闪长岩。

3.扎瓦拉岩体

位于巴塘县以东拉左拉,扎瓦拉及养喜山,打马池觉一带。

岩体位于打马池觉-纳交系断层西侧,德系-中咱复背斜中部,巴塘-中咱断隆带的中段。

围岩主要为二叠系—下三叠统金沙江蛇绿混杂岩群,岩体与围岩呈侵入接触,局部为断层接触。

岩体呈近SN 向的菱形,长32km,宽4~9km,面积约138km2,呈岩基产出。岩体与围岩的接触面走向和围岩走向基本一致,局部斜交。接触面一般外倾,倾角63°~73°。

扎瓦拉岩体岩性组合为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岩体南段主体岩性为石英二长岩和花岗闪长岩,而北段之主体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所有岩石以含角闪石为显著特征。

外接触变质带宽200~1500m。与碳酸盐岩接触时,接触变质表现为大理岩化和矽卡岩化为主,早期为纯石榴矽卡岩,晚期为石榴透辉矽卡岩。围岩为碎屑岩时,接触变质表现为角岩化。

岩体中脉岩较为发育,计有:角闪正长岩脉、石英闪长玢岩脉、云斜煌斑岩脉。

岩体外接触带有矽卡型铜铁矿产,矿体多呈巢状、透镜状、不规则状,沿接触带分布,矿物成分为磁铁矿、黄铜矿、斑铜矿。岩体外接触带之细粒黑云母斜长花岗岩脉中见有星点状、侵染状黄铜矿、斑铜矿、蓝铜矿等。

该岩体于1977年获得角闪石K-Ar年龄为208.9Ma,1993年获得黑云母K-Ar年龄为217Ma,其成岩时代应为晚三叠世。

(1)石英二长岩

灰白色,半自形粒状结构、二长结构、包含结构,块状构造,由中长石(30%~38%)、正长石(24%~42%)、石英(8%~13%)、普通角闪石(17%~21%)、黑云母(3%~4%)组成。副矿物有磷灰石、锆石、榍石、褐帘石、磁铁矿等。

(2)黑云角闪花岗闪长岩

具半自形粒状结构,局部为二长结构、包含结构及蠕英结构,块状构造。含钾钠长石12%~24%,斜长石45%~54%,石英(20%~29%)、黑云母(8%~11%)、角闪石(6%~19%)。黑云母和角闪石具绿泥石化。副矿物有磷灰石、锆石、榍石。斜长石为中长石,具环带构造,由边缘至中心牌号为An12→An30→An35~40,斜长石多已蚀变为绢云母和斜黝帘石。钾钠长石2 V=(-)52°~62°,为正长微纹长石,呈他形粒状,多包含有角闪石和斜长石。黑云母和角闪石具绿泥石化。

岩体中斜长石含包裹体较少,有嵌生的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中的包裹体主要为斜长石,显微条纹长石中的包裹体有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

(3)黑云角闪二长花岗岩

具花岗结构,局部具似斑状结构、包含结构,块状构造。含正长微纹长石24%~29%,斜长石32%~35%,石英22%~26%,角闪石10%~13%,黑云母4%~5%。副矿物有磷灰石、锆石、榍石及褐帘石。斜长石为中长石,具环带构造,内环带牌号为An37~40、外环带牌号An22~30。中长石呈自形粒状,具绢云母化、钠黝帘石化。正长微纹长石呈他形粒状,2 V=(-)57°~58°,其中常包含有斜长石颗粒。角闪石蚀变为次闪石,黑云母蚀变为绿泥石。

4.湾子角二长花岗岩岩体

位于四川省德格县以西的西藏东部江达县汪布顶乡湾子角,呈不规则长透镜状岩株产出,侵入晚三叠世洞卡组砂板岩、灰岩和中酸性火山岩,岩性为细-中粒黑云二长花岗岩。

中粒黑云二长花岗岩:为岩体主体。具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造岩矿物粒度均一,为2~3mm,由黑云母(2%)、斜长石(30%~34%)、钾长石(35%~39%)和石英(20%~25%)组成。其中黑云母呈自形鳞片状,具白云母化;斜长石和钾长石均呈半自形板状,呈单体产出,均匀分布,前者具绢云母化;石英他形粒状,呈集合体团块产出,不均匀分布。副矿物为磁铁矿、榍石和锆石。

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分布于岩体边缘。具细粒花岗结构、文象结构,块状构造。造岩矿物粒度均一,为0.3~1.5mm,由辉石(1%)、黑云母(2%)、斜长石(25%~27%)、钾长石(40%)和石英(30%)组成。其中黑云母呈自形鳞片状具白云母化;斜长石和钾长石均呈半自形板状,呈单体产出,均匀分布,前者具绢云母化;石英他形粒状,多与长石交生形成文象结构。副矿物为磁铁矿、锆石。

5.撒猴花岗岩体

岩体位于四川省德格县以西的西藏东部江达县德登乡撒猴沟和孟青沟西南一带,呈岩株产出,近SN 向展布,长约16km,最大宽5km,面积约50km2,侵入上三叠统洞卡组内。由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组成,具由边缘向中心,岩石粒度变粗、酸性增高的特点。2004年,四川省地质调查院采用锆石激光探针等离子质谱(LA-ICP-M S)年龄测定方法,获得193±13Ma年龄数据,其时代为早侏罗世。

(1)二长花岗岩类

细粒文象黑云二长花岗岩:分布于岩体边缘。岩石具细粒花岗结构、文象结构,块状构造。造岩矿物粒度均一,为0.3~2mm,由黑云母(1%~2%)、斜长石(24%~27%)、钾长石(40%~42%)和石英(27%~29%)组成。其中黑云母呈自形鳞片状,具白云母、绿泥石化;斜长石和钾长石均呈半自形板状,呈单体产出,均匀分布,前者具绢云母化;石英他形粒状,多与长石交生形成文象结构。副矿物为磷灰石、锆石。

粗中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分布于岩体内部,为岩体主要岩性。岩石具粗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造岩矿物粒度为2~9mm,由黑云母(2%~5%)、斜长石(28%~32%)、钾长石(35%~39%)和石英(20%~30%)组成。其中黑云母呈自形鳞片状具白云母化;斜长石和钾长石均呈半自形板状,呈单体产出,均匀分布,前者具绢云母化;石英他形粒状,多与长石交生形成文象结构。副矿物为磷灰石、榍石、锆石。

(2)正长花岗岩

分布于岩体核部,出露少。岩性单一,为中粒黑云正长花岗岩。岩石具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造岩矿物由黑云母(2%)、斜长石(18%)、钾长石(42%)和石英(38%)组成。其中黑云母自形鳞片状,片径0.2~1.1mm,呈叠片状集合体产出,较均匀分布;斜长石为中-更长石(An=30),半自形板状,粒径0.3~3mm,呈单体产出,较均匀杂乱分布;钾长石为微纹长石,半自形-他形板状,粒径0.5~6.8mm,呈单体产出,均匀杂乱分布;石英它形粒状,粒径0.3~5.5mm,呈单体或集合体产出,较均匀分布。副矿物为磷灰石、锆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