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中书省和中书省的区别在哪里?

如题所述

行中书省和中书省区别挺多的,我们可以简单地认为,所谓行中书省即“行动的中书省”,在地方行驶中书省的权利。下面我就来详细讲一下两者的具体区别:

实行朝代不一样

中书省最早雏形形成于汉代,武帝时期为了加强皇权设立中尚书一职,由身边亲近宦官担任。成帝时期中尚书一职转为士人担任。到了三国时期曹丕建立魏国以后,在中书下设立若干人,中书省才正式成行,此后一直延续,明代罢相废中书省为止。行中书省是从元代开始实施的一项政治制度,明清时则沿袭了元朝的行省制度。直到现在我们的行政区划也有受到当时行省制度的影响。

职责不一样

中书省直接对皇帝负责,属于皇帝直接管辖,是中央政府最最中心的部门,一切决策都来自于这个部门。唐朝时中书省的长官为中书令,即我们常说的宰相。宋朝改称谓为中书门下,长官仍然为宰相。明朝时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废除中书省,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行中书省,即行省,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省”,主要职责是管辖具体的地方,直接对中央政府负责,有较强的自主权利,地方一切事务都由行中书省先行处理,之后再上呈中央。元代时中书省统辖行中书省。

管辖范围不一样

中书省位于国都,主要处理的是全国各地所递呈的事务,管辖范围可以说是一整个国家,也可以说就是中央政府。中书省的一切权力来源于皇帝,其本身也是由皇帝亲自管理的部门。行中书省管理的是地方的政务,每个行中书省所管辖的地方都不一样,他们彼此之间互相独立,同时对中央负责。元朝的时候行中书省直接对中书省负责,而明清时则是直接对皇帝负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12
行中书省:中国从元朝开始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行省制度。 中书省:汉朝始设,晋朝以后称中书省。管辖范围不同,行中书省: 分掌地方政务,归属于中书省管辖。中书省往各个区域分派中央官员,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由此,中央直接控制地方。
第2个回答  2020-07-12
中书省是元朝的官署名称,行中书省和中书省的区别在于行中书省在元朝是地方的最高机构,而中书省则是属于中央的机构。
第3个回答  2020-07-12
首先二者存在的时期是不同的,行中书省存在于元朝,中书省存在于汉朝;其次二者的职能也是不同的,行中书省是管地方的事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