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津先生唱马派与他的师兄弟和师父相比唱得怎么样?

如题所述

‍‍

张老师的眼睛可谓惠誉参半:誉之者赞曰炯炯有神,毁之者诋之一家子金鱼泡。我不评论,大家见仁见智张早年的戏(《白蟒台》、《四郎探母》等等有录像传世)论唱确实雍容大度,一看就是得了马家法乳真传。晚年早早败嗓我们就不提了但唱仅仅是他学马家的一个方面,而且是最不突出的,单论唱的话同辈的安云武、冯志孝他们仨互有不及之处。但论做工张是49以后马家弟子里面头一份儿,身段、髯口、子午相、台步等等等等,无不华美,学得恰到好处。这也是为什么他败嗓前后那阵子音配像选择了他的原因,他也确实非常好地完成了音配像的任务,把马家当年的风姿,不说照搬,起码是唐临晋帖。我相信很多人眼里的张学津是那个音配像里和马家浑然一体的张学津。

音配像之前他们几个老艺术家为了试验,自己给自己配像派了一版《四进士》,是难得的精品,可找来一观。但是,凡事都有但是是吧。论唱,马家流水板摇曳生姿雍容华贵,他的学生没一个能学到颠毫,自然张学津也在其中,此为遗憾。另外就是之所以说他是马家49以后学做派最好的学生,是因为有言少朋和马最良在。少朋先生学马古今不作第二人想,可惜传下来的东西太少,有兴趣可以看纪念他纪念马家80周年的《龙凤呈祥》,少朋先生从上场亮相到台步,到口风,到一笑,耍水袖,抓袖,下场。一系列动作简直无懈可击,反正我第一次看脑子里就是四个字:温如再世。

马最良先生是马家血亲,自然得传授更近,加之他不拘泥乃兄,自有机抒,那场纪马演出他挑牌演了龙凤的乔玄和群英会的鲁肃,确实颇有法度,非后学可比。综上,学津先生水平超然,确实可以谓之马派解放后后进中的佼佼者。可惜他因为一些波折,否则应该还能取得更高的艺术成就。学津先生最后一次舞台亮相是12年在长安的封箱戏,彼时他已经病情恶化,是为了登台出院,却唱不动戏了,所以带几个徒弟做场面拉了段京胡。彼时我亦在台下,看先生脸色不好颇为担心,不料未满期年先生已经作古,令人感慨。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2
‍‍

学津先生应该是49年以后,跟着马先生最久的弟子了吧。我不确定呢,老生这块了解不深。说到马派后学上头,我更喜欢中京的冯志孝先生,无奈人家不收徒,而且如今嗓子时常呲花,也就不好妄加揣测。安云武先生的话,看得不多。大家感兴趣的话,86版西游记中,福禄寿三星中,有一位就是安云武先生,大家可以瞅瞅去说到真正比较全面发展的话,学津先生可能是最全面的,也仅仅是限于49年以后。

信样说得很全面了,言少朋先生的确深得马派三昧,温如在世不为过。扯远一点,言家的确是百花齐放,儿子儿媳,女儿女婿,没有一个不是人物。但是言菊朋就有点沙漠寂寞冷了,传承家学最深的是儿媳张少楼,言兴朋也是半路出家,先时学越剧后来转回京剧。学津先生最为人诟病,或者说是毁誉参半的应该就是眼睛这一块,我个人都觉得太过了,扮相上不够理想,不够飘逸,至于唱,大概也没人能全部传承马先生,那个流水板,便是外人听来,都觉得够回味。

有一点,若说人人觉得学津先生不够好的话,却又找不出一个能与之比肩的,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话,却又是太过冤屈张先生了。好不好的话,看看音配像,大概就是最好的说明。

‍‍
第2个回答  2018-01-02
‍‍

张学津台风潇洒大方,演唱舒展酣畅,念白清晰自然,有较强的塑造人物的能力。表演深得马派神韵,唱腔融“余”、“马”两派于一体。张学津在继承基础上的创造则向另一个方向发展,以《画龙点睛》为例,他不仅在扮相上大胆采用唐装,而且在演唱上处处刻画李世民作为一国之君的庄重、务实与贤明、开通,使李世民的艺术形象塑造得很成功,他在《借东风》、《捉放曹》、《三娘教子》中的表演,着力渲染的也是人物的稳重、成熟与古道热肠。在演唱技巧上,张学津的吐字、发声更接近于马连良先生晚年的演唱录音。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