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怨妇?

如题所述

1

周末,我带橙子出去玩。回去的时候,他说要做双层公交车回家。我想了想,时间还充裕,就答应了。

结果,我们足足等了快20分钟。玩了一天,本来就很累了,还背着沉沉的背包,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心里越来越烦躁,感觉一股火气在胸腔窜来窜去,隐隐地想发作出来。

不过,好歹学了几天心理学,我有意识地顺着这股烦躁的情绪往内看,看看它来自哪里。

内心有一个声音在抱怨:“都是你心血来潮,非要坐公交车,害得我又累又热等了这么久。都是因为你!”

是呢,我的怨气就是从这里来的。

但是,我转念一想:公平地说,橙子要坐公交车,这是我答应了的。

我答应了,这就是我做出的选择。

既然是我的选择,那就要承担选择的后果,后果之一就是公交车迟迟不来。

现在,我可以选择继续等,也可以选择打车,都可以。

可是,我现在却是一边等车,一边抱怨(虽然没说出口,但心里已经抱怨了好几十遍了),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

原来,我是有选择权的,是我自己选择了继续站在这里等车。

这么一想,心里拧着的劲儿好像舒展了不少,那股怨气也不知不觉消散了很多。

2

这件事让我回味再三。

我意识到,那时的我不由自主陷入了一种负面的思维模式中——受害者心态。

所谓受害者心态,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我防御机制,就是把过错全推到别人身上,认为自己的痛苦都是别人造成的,是别人的行为让自己受苦了。

总之一句话:我没有问题,一切都是你的错。

如果你留意,会发现受害者心态在生活中太常见了。

小孩子被椅子绊倒了,妈妈为了安慰宝宝,打了椅子一下:“这把椅子真讨厌,把我们宝宝绊倒了,我们打它。”

婚姻不幸福的妈妈幽怨地对孩子说:“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和你爸离婚了。”

妻子一边忙家务一边抱怨丈夫:“眼里从来没活儿,这个家,我不收拾,就没人管,天天像个猪窝一样!”

“要不是因为……”

“我也不想这样,可是……”

“你就应该……”

这些,都是受害者心态的典型用语。

发现了吗?受害者心态常常以一种“被迫”的姿态表现出来,——我这样做都是迫不得已的,是别人造成了这种状况,自己只能无奈地接受。

这种姿态非常有伪装性,甚至能骗过自己

3

偶尔的抱怨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形成了受害者的思维模式,就要小心了。

因为,它会让我们一步步变成怨妇。

受害者心态会让自己更痛苦。

自己是受害者,相应的,就把对方放在了施害者的位置。谁也受不了这样的指责,必然会激起对方的反抗,加重了彼此的对抗。

何况,改变别人这件事,注定会失败,注定会痛苦。

你不可能改变别人,你只能改变自己,影响别人。

受害者心态会让自己失去力量。

当你处于受害者的位置,你对现状是无能为力的,只能被动接受。

指责、抱怨,只不过是用一种貌似强硬的态度来乞求对方改变。

把力量交付出去,不仅是对一件事失去控制,慢慢地,你会对你的人生都失去控制,只能寄希望于老天厚待,能够岁月静好。

话说回来,你凭什么会这么幸运呢?

总觉得别人欠自己的,会变得面目可憎,让人想要远离。

非洲有句谚语说:哀怨只能说三遍,第四遍就变成了你的灵魂。

当你习惯了用受害者的心态看事情,久而久之,你就会变成一个看什么都不顺眼、一肚子怨气的怨妇(男人则会变得更加愤世嫉俗)。

谁会愿意接近一个整天抱怨、充满负能量的人呢?

4

那么,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怨妇呢?

第一步,就是意识到,这是你的人生,你必须要做出选择。

哪怕什么都不选择,也是一种被动的选择。

而被动的选择,会让自己陷入越来越被动的境地。

很多人因为年龄大了,家里逼婚逼得厉害,遇到一个差不多的,稀里糊涂就嫁了,结果婚后各种矛盾,各种不幸福。

她们会怨父母,当初都是你们逼的。

但是,最终决定结不结婚,还是你自己啊。

第二,把问题看成一个系统,你是系统里的一份子。

一个有机的系统,它包含的各个因素都是互相影响的。

也就是说,问题涉及到的每一个人都不是无辜的,都参与了问题的制造。

哪怕这个人看上去很无辜,很付出,很受苦,但他也是问题的制造者。

有的妈妈天天陪读,软硬兼施,威逼利诱,陪得心力交瘁。

如果你告诉她,你可以不陪读啊。

她会一脸无奈:谁愿意陪读啊,我也是没有办法,我家这孩子,在旁边盯着都磨磨蹭蹭写到11点,还一堆错,要是不盯着,还不得糟糕到什么样!

看上去,是孩子写作业磨蹭迫使妈妈必须要陪读。

有没有想过,妈妈的陪读也造成了孩子的磨蹭和不认真?

孩子会有依赖心理——我写不完作业,妈妈会比我还着急,反正写错了妈妈也会给我检查出来。

只有认识到问题的产生你也有份儿,才会摆脱受害者心态,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来。

第三,提升认知,从更高维度看待问题。

当你的思维升级,现在的问题可能就不再是问题了。

或者,你可以找到更多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是被迫在有限的几个方法中做选择。

还是拿陪读这件事来说。

以前你可能认为,不陪读怎么办?难道要放手不管吗?

当你通过学习、成长,就会发现还有更智慧的方法,既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可以慢慢放手,变得省心省力。

当你钻进牛角尖时,当你陷入两难选择时,说明你的认知要升级了。

5

人到中年,有的女人活成了怡然自得的妖精,有的女人活成了满脸憔悴的怨妇,受害者心态就是其中一道分水岭。

一个人,一旦认为所有的问题都是别人的错,他可能一辈子都会有一种无力感,无力做出改变,无力掌控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不行动,没有任何成长,只能在怨天尤人中得到一点虚幻的安慰。

做出选择,承担选择的后果,接受现实,然后改变。

这样,才会找回力量感。

内心有力量感的人,才是真正有魅力的人。

凌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出版人,9岁孩子的妈妈。专注儿童心理,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致力于自身成长。

(ID: lingxiang127)

长按指纹

一键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