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铁狮子介绍

急用

沧州铁狮子,当地又称作“镇海吼”,它位于沧县旧州城内,坐落在原开元寺前。关于铁狮子的确实来历,有许多说法,古今不一。据《沧县志》记载,相传周世宗北征契丹罚罪人所铸,“以镇州城”。可是,后来的考据家分辩说,周世宗素不信佛,罚罪之说不足信。流传广泛又比较合乎情理的,是当地一个有名的传说。古时沧州一带滨临沧海,海水经常泛滥,海啸为害,民不聊生,当地人为清除这无情的水患,自动集资捐钱,请当时山东有名的铸造师李云铸此狮以镇遏海啸水患,并取名“镇海吼”。狮身外面铸有捐钱者的姓名,一般认为此说比较可信。

铁狮铸造的年代和铸造师,皆铸造于狮身。狮颈右侧有“大周广顺三年铸”七字,右肋有“山东李云造”五字。按大周(北周)广顺三年即公元953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一件我国最大的铸铁艺术品,其体态究竟有多高大?狮身高3.8米,头部高1.5米,通高5.3米,通长6.1米,身躯宽3.17米。其总重量是多少?原来,传说铁狮总重量约40吨,1984年为保护狮身为其移位时,经过准确称量,铁狮的总重量为29.30吨。铁狮高大的躯体,面南尾北,昂首挺胸,怒睁双目,巨口大张,四肢叉开,仿佛正疾走乍停,又好似阔步前进。其威武雄壮的气势,栩栩如生的姿态,与其头部铸有的“狮子王”三个大字,是多么的相匹配呀!难怪历代文人都为之赞叹讴歌。清代文人李云峥作《铁狮赋》,赞美铁狮“飙生奋鬣,星若悬眸,爪排若锯,牙列如钩。既狰狞而蹀躞,乍奔突而淹留。昂首西倾,吸波涛于广淀;掉尾东扫,抗潮汐于蜃楼”,对铁狮的雄姿和气势作了绝妙而生动的描述。

铁狮装束的铸造工艺也堪称奇绝。身披障泥(防尘土的垫子),肩负巨大莲花盆,莲花盆底部直径1米,上口直径2米,通高0.7米,可以拆卸下来。相传这是文殊菩萨佛像的莲座。狮身毛发呈波浪状或作卷曲状,披垂至颈部,胸前及臀部飘有束带,带端分垂于两肩及胯部。此外,狮身内外还有许多铸文,除前述铸造年代和铸造者、捐钱者姓名以外,头顶及颈下还铸有“狮子王”三字,腹腔内还有以秀丽的隶书字体铸造的金刚经文,具有一定的书法、考古价值,可惜现在大都模糊不清,只有少数字依稀可辨认。

铁狮精巧的铸造工艺,确系我国铸造工艺的一大珍品。但是,这件总重3万公斤的铁狮是如何铸造的呢?据研究,这是古人采用一种特殊的“泥范明铸法”,分节叠铸而成的。铁狮腹内光滑,外面拼以长宽三四十厘米不等的范块,逐层垒起,分层浇注,共用范544块拼铸而成。凭1000多年前的手工冶铸技术,能铸造出如此庞然大物,足见其制模、冶炼、浇铸工艺是相当高的,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铸造工艺的高度成就。

1957年春天,当时的一位苏联专家来沧州参观考察,当他看到铁狮子威武凛然的形象和豪迈磅礴的气势时,非常钦佩并赞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和工匠的聪明才智。但当他发现由于多年风雨剥蚀,铁狮多处伤残,特别是因下巴损坏残缺影响铁狮造型时,感慨地说:“这样的珍贵文物堪称国宝,如果在我们国家是要受到加意保护的,我要天天去看它一趟,因为它可以引为国家和民族的骄傲。”

如何保护这件国宝,当地政府和各级文物部门一直都很重视,并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但令人十分遗憾和不安的是,近年,铁狮子开始出现开裂现象。目前铁狮子躯干保存完好,但四肢均有程度不同的裂缝,由于风雨剥蚀,全身锈蚀严重。省、市文物部门已向全国征集铁狮子“医疗方案”,国家文物局甚至请来美国、英国、日本的专家,专程到沧州研究保护方案。我们期待着修复早日成功,以使铁狮重振雄姿。

参考资料:buidu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3-30
铁狮子坐落在沧州市东南20公里沧州旧城开元寺前,东关村西0.5公里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较大的铸铁艺术品之一,具有很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解放后铁狮子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与保护,国务院首先把它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且对它进行各种的修缮。1957年由主管部门予以补项补趾,并修池建亭,周围还设有铁栏,建亭后由于铁狮见不到阳光,氧化较快,于1972年将亭拆除。1984年11月铁狮子移位到其身后两米高的水泥台座上,气势更加雄伟。
铁狮子系用泥范明浇法,共有500余块范块拼铸而成。铁狮身高3.8米,头部高1.5米,通高5.78米,通长6.5米,身躯宽3.17米,体重约50吨。狮身向南,头向西南,两左脚在前,两右脚在后,背负文殊菩萨莲座,姿态雄伟生动,仿佛昂首怒吼,巨吻大张,作奔走之状。是我国早期最大的铸铁艺术珍品。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充分的显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华。
铁狮头顶及项下各铸有“狮子王”三个字,头内有“窦田、郭宝玉”字。左肋有“山东李云造”五字。铁狮腹腔内满铸有《金刚经》文。然因年代久远,字迹多漫灭不全。在铁狮子右项及牙边皆铸有“大周广顺三年铸造”字样,可以断定铸造于五代后周广顺三年,即公元953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说明我国劳动人民很早掌握这样精巧的塑造艺术。
《沧县志》记载:“铁狮子在旧州城内开元寺前,高一仗七尺,长一仗六尺,背负巨盆。头顶及项下各有‘狮子王’字,右项及牙边皆有‘大周广顺三年铸’七字,左肋有‘山东李云造’五字,腹内、牙内外字迹甚多,然漫漶不全,后有识者谓是金刚经文。头内有‘窦田、郭宝玉’字,曾见拓本,意系冶者姓名,字体为古隶。相传周世宗北征契丹罚罪人铸此,以镇州城。后有考据家辩云,罚罪人之说不足信,周世宗素不信佛,狮在开元寺前,且背负巨盆,当即寺中物或李云捐造以壮寺观者,是说较近情理。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三月,大风倒地,口吻腹尾残缺。据郡人张岩《幞沧杂记》又有相传康熙初年,怪风自东北来,风过狮仆一说,然其他所记较前为详。光绪十九年(1893年)暑州事宫昱遣圬者(泥瓦匠)扶起,以砖石补其残,然已失原状态矣“。又民间流传旧沧州一带滨临渤海,经常发生海啸,洪水浩劫,民不聊生,当地劳动人民为消除水患,自动捐钱,请名师李云铸此狮,以镇海啸,名曰“镇海吼”。从狮身外面铸有农民捐钱姓名和具体数字来看,即可证实这一说法。
从以上文献记载和传说中可以看到对铁狮子铸造之因有三:1、周世宗北征契丹罚罪人铸铁狮以镇沧城;2、李云捐造以壮寺观;3、人民自动捐款为除水患以镇海啸。因周世宗素不信佛,第一种说法不足信,第二、三种说法适近情理。沧州铁狮子,当地又称作“镇海吼”,它位于沧县旧州城内,坐落在原开元寺前。关于铁狮子的确实来历,有许多说法,古今不一。据《沧县志》记载,相传周世宗北征契丹罚罪人所铸,“以镇州城”。可是,后来的考据家分辩说,周世宗素不信佛,罚罪之说不足信。流传广泛又比较合乎情理的,是当地一个有名的传说。古时沧州一带滨临沧海,海水经常泛滥,海啸为害,民不聊生,当地人为清除这无情的水患,自动集资捐钱,请当时山东有名的铸造师李云铸此狮以镇遏海啸水患,并取名“镇海吼”。狮身外面铸有捐钱者的姓名,一般认为此说比较可信。

铁狮铸造的年代和铸造师,皆铸造于狮身。狮颈右侧有“大周广顺三年铸”七字,右肋有“山东李云造”五字。按大周(北周)广顺三年即公元953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一件我国最大的铸铁艺术品,其体态究竟有多高大?狮身高3.8米,头部高1.5米,通高5.3米,通长6.1米,身躯宽3.17米。其总重量是多少?原来,传说铁狮总重量约40吨,1984年为保护狮身为其移位时,经过准确称量,铁狮的总重量为29.30吨。铁狮高大的躯体,面南尾北,昂首挺胸,怒睁双目,巨口大张,四肢叉开,仿佛正疾走乍停,又好似阔步前进。其威武雄壮的气势,栩栩如生的姿态,与其头部铸有的“狮子王”三个大字,是多么的相匹配呀!难怪历代文人都为之赞叹讴歌。清代文人李云峥作《铁狮赋》,赞美铁狮“飙生奋鬣,星若悬眸,爪排若锯,牙列如钩。既狰狞而蹀躞,乍奔突而淹留。昂首西倾,吸波涛于广淀;掉尾东扫,抗潮汐于蜃楼”,对铁狮的雄姿和气势作了绝妙而生动的描述。

铁狮装束的铸造工艺也堪称奇绝。身披障泥(防尘土的垫子),肩负巨大莲花盆,莲花盆底部直径1米,上口直径2米,通高0.7米,可以拆卸下来。相传这是文殊菩萨佛像的莲座。狮身毛发呈波浪状或作卷曲状,披垂至颈部,胸前及臀部飘有束带,带端分垂于两肩及胯部。此外,狮身内外还有许多铸文,除前述铸造年代和铸造者、捐钱者姓名以外,头顶及颈下还铸有“狮子王”三字,腹腔内还有以秀丽的隶书字体铸造的金刚经文,具有一定的书法、考古价值,可惜现在大都模糊不清,只有少数字依稀可辨认。

第2个回答  2022-11-13
沧州铁狮子的历史介绍如下:
沧州铁狮子,又称“镇海吼”,位于河北省沧州市东南郊,距沧州市区16千米。铸成于后周广顺三年(953年)
沧州铁狮子身长6.264米,体宽2.981米,通高5.47米,重约32吨。
1961年3月4日,沧州铁狮子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11年,沧州新铸“沧州铁狮子”,位于沧州市区狮城公园,体量约12吨,体积是原沧州铁狮子的1.32倍,设计“寿命”2年
第3个回答  2007-03-03
铁狮子坐落在沧州市东南20公里沧州旧城开元寺前,东关村西0.5公里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较大的铸铁艺术品之一,具有很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解放后铁狮子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与保护,国务院首先把它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且对它进行各种的修缮。1957年由主管部门予以补项补趾,并修池建亭,周围还设有铁栏,建亭后由于铁狮见不到阳光,氧化较快,于1972年将亭拆除。1984年11月铁狮子移位到其身后两米高的水泥台座上,气势更加雄伟。
铁狮子系用泥范明浇法,共有500余块范块拼铸而成。铁狮身高3.8米,头部高1.5米,通高5.78米,通长6.5米,身躯宽3.17米,体重约50吨。狮身向南,头向西南,两左脚在前,两右脚在后,背负文殊菩萨莲座,姿态雄伟生动,仿佛昂首怒吼,巨吻大张,作奔走之状。是我国早期最大的铸铁艺术珍品。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充分的显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华。
铁狮头顶及项下各铸有“狮子王”三个字,头内有“窦田、郭宝玉”字。左肋有“山东李云造”五字。铁狮腹腔内满铸有《金刚经》文。然因年代久远,字迹多漫灭不全。在铁狮子右项及牙边皆铸有“大周广顺三年铸造”字样,可以断定铸造于五代后周广顺三年,即公元953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说明我国劳动人民很早掌握这样精巧的塑造艺术。
《沧县志》记载:“铁狮子在旧州城内开元寺前,高一仗七尺,长一仗六尺,背负巨盆。头顶及项下各有‘狮子王’字,右项及牙边皆有‘大周广顺三年铸’七字,左肋有‘山东李云造’五字,腹内、牙内外字迹甚多,然漫漶不全,后有识者谓是金刚经文。头内有‘窦田、郭宝玉’字,曾见拓本,意系冶者姓名,字体为古隶。相传周世宗北征契丹罚罪人铸此,以镇州城。后有考据家辩云,罚罪人之说不足信,周世宗素不信佛,狮在开元寺前,且背负巨盆,当即寺中物或李云捐造以壮寺观者,是说较近情理。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三月,大风倒地,口吻腹尾残缺。据郡人张岩《幞沧杂记》又有相传康熙初年,怪风自东北来,风过狮仆一说,然其他所记较前为详。光绪十九年(1893年)暑州事宫昱遣圬者(泥瓦匠)扶起,以砖石补其残,然已失原状态矣“。又民间流传旧沧州一带滨临渤海,经常发生海啸,洪水浩劫,民不聊生,当地劳动人民为消除水患,自动捐钱,请名师李云铸此狮,以镇海啸,名曰“镇海吼”。从狮身外面铸有农民捐钱姓名和具体数字来看,即可证实这一说法。
从以上文献记载和传说中可以看到对铁狮子铸造之因有三:1、周世宗北征契丹罚罪人铸铁狮以镇沧城;2、李云捐造以壮寺观;3、人民自动捐款为除水患以镇海啸。因周世宗素不信佛,第一种说法不足信,第二、三种说法适近情理。
第4个回答  2007-02-26
- -#楼上复制的还真多啊……。我就见过人民公元的那个狮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