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的发展历史

从最原始的皮影戏开始的各个阶段

动画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面对一张白纸,在幻想的世界能让一个个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梦想和奇迹都能够实现。一百年来动画电影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历史,由于其各自文化背景、民族风情、经济形态间的差异,它们所走过的兴衰之路及呈现的艺术特色也就各不相同。如今欧、美、日、韩等国动漫产业蔚然成大观、产业惊人。但是我国的动漫产业却一直无法突破盈利乏力的怪圈,真正实现产业化。其实中国的的现代动画起步相当早,从60年代开始一直到80年代中期,我国的动画在内容和艺术性都高于同一时期的日本和美国,特别是日本很多早期的动画都受到我国动画影响的。但是从90年代起,我国的动画开始走向衰落,现在充斥在中国动漫市场上的几乎全是日本和美国的动画。回看中国的动漫旅程真可谓的艰难曲折,但中国动画也曾非常辉煌过,这也证明中国动画是有实力的。下面我们按照中国的历史时期对于中国动画的发展过程做一个详细的分析,让我们从中认识和了解中国动画,借鉴和吸取它的优良的传统,发现并总结其不足之处,共同找出一条适合在新社会时期发展的道路。
一、1926年-1949年的中国动画
世界第一部动画诞生的1906年,而中国由万氏兄弟制作的首部国产人画合演影片《大闹画室》诞生于1926年,1935年,中国制作了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1941年,受到美国动画《白雪公主》影响,标志中国动画水平接近世界领先水平的第一部大型动画《铁扇公主》问世,这在世界电影史上是继美国《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后的第四部大型动画,为新中国动画的发展揭开序幕。
二、1950年-1965年的中国动画
建国后,中国的动画事业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直到文革前都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尽管当时动画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不高,但是在这十多年里其数量和质量都是相当高的。最初一两年里只能制作出一两部动画片,到了60年代每年可以生产十多部动画片。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1961~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可说是当时国内动画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无论从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都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这段时期,除了出品美国技术的动画片外,中国动画人开始尝试使用不同的动画制作方法,大胆使用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如剪纸艺术、水墨画、折纸艺术、木偶等等,把动画片的先进制作技术与中国引以为荣的的民族艺术相结合,使得中国动画达到了一个巅峰。万氏兄弟倾力投入,一大批技术和艺术方面的人才踊跃参与,中国动画前景可谓一片辉煌。1947年我国第一部木偶动画《皇帝梦》诞生,1953年制作我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1954年制作了真人和木偶同时出现在片子里的木偶片《小梅的梦》,1955年,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问世, 1956年的拍摄了木偶片《神笔》,1958年,制作了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1960年,令全世界惊叹的水墨动画 《小蝌蚪找妈妈》《牧笛》横空出世,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而且取得了多个国内外的奖项。1962年,第一部折纸动画《一棵白菜》完成,这个时期还有许多有名的动画影片,如《小鲤鱼跳龙门》,《骄傲的将军》,《渔童》、《孔雀公主》等,都是中国动画史上一个个的辉煌成就。 新的动画形式的加入,使得中国的动画事业达到了一个顶峰。不过,使用传统艺术制作动画需要很多的时间与精力,而且但是中国条件比较落后,动画只能在电影院看,以至于那个时候的动画还没有长篇的连续剧制作出来。
三、1966年-1977年的中国动画
提到中国动画的历史,文革这段时期固然是不可回避的,由于政治影响,1966到1971这六年时间里中国动画片零产量,之后的几年,形势虽然有了一点点好转,但是1972到1977年间每年勉强也只有2-4部动画出炉,就这样停滞了十一年,造成了中国动画元气大伤。
四、1978至现今的中国动画
改革开放后, 中国动画又开始了新的旅程,但是,文化大革命带来的极大的负面影响却是无法改变,这一段时期,中国动画建国初的那种强劲气魄已不复存在。所幸的是改革开放后这二十年随着政治经济的日益发展和稳定,中国动画又开始了发展,数量上去了也有了优秀的作品出现,但是当年的开创精神已不复存在,形式、手法、题材都没有突破,还是继续保留着原来的风格,没有创新,中国动画只好靠数量和外国的动画片来填充市场的空缺。日本动画和欧美动画趁机“入侵”,占领了中国的大片市场。当然,这段时期还是有不少的精品,1983年的《天书奇谭》、1986-1987年的《葫芦兄弟》、1984-1987年的《黑猫警长》、1979-1988年的《阿凡提的故事》、1989-1992年的《舒克和贝塔》、1990-1994年的《魔方大厦》等,都是非常精彩的动画。但是这个时期的中国动画普遍脱离不了幼稚化这样一个特点,缩小了中国动画普及范围。随着国外动画的不断引进,中国动画界终于意识到自己的窘迫处境和不足,开始了各式各样的探索与尝试。吸收国外的制作方法与经验之后,1999年中国结合着自己的传统神话传说制作了一部里程碑似的大型动画《宝莲灯》。同年还制作出大型长篇动画《西游记》 、《我为歌狂》、《白鸽岛》与《封神榜传奇》。现在的中国动画已经开始注重动画片的性质向“市场经济”转型,花大量的心思摆脱幼稚色彩制作适合大众口味的动画。尽管《宝莲灯》、《我为歌狂》这些动画片任然颇有争议,但是中国的动画开始了新形式新题材的探索和尝试是不可否认的。就是因为我们勇敢地探索尝试,再加上国家的重视和支持,越来越多的动画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内建立起来,随之制作出了大量精美的动画作品。这其中有很多人坚持对青少年动画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比如动画《隋唐英雄传》、《梁祝》、《雨石》、《风云决》都是非常优秀的动画作品。摆脱幼稚化色彩不代表脱离,而是找到一个合适的定位,2010制作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在中国动画发展史上绝对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中国的动画片自《大闹天宫》之后,就没有过足以与海外动漫相抗衡的形象,沉寂了那么久,终于迎来了一个惊喜。而且终于找到了中国孩子所需要的东西:一种和为贵、善良积极的中国精神。中国动画界终于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与尝试,但愿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欣赏到更多中国自己的精彩动画作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15
最早的动画应该是一九二几年时候拍摄的黑白电影动画《铁扇公主》然后是《三毛流浪记》。
解放后动画基本都是在长春电影厂和上海美术片厂制作,先是《大闹天宫》(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电影),以后还有《小蝌蚪找妈妈》(中国第一部水墨画电影)、《牧笛》、《鹿铃》、《瓷娃娃》、《骄傲的将军》、《黑公鸡》》、《哪吒闹海》、《九色鹿》等,这些都是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
《好猫咪咪》、《济公》、《阿凡提》、《葫芦娃》、《黑猫警长》、《舒克贝塔》、《邋遢大王》、《小猪噜噜》、《哪吒闹海》、《九色鹿》、《魔方大厦》等,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
90年代以后,老一辈的动画人基本都退休或者做起了幕后工作,由于70年恢复了高考,应试教育突然间兴起,家长们都开始给孩子们灌输读书考大学的理念,造成了动画人培养的断层(其中由于文革打压文艺事业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文革结束后的《哪吒闹海》就成了老一辈动画人的和后来动画人的分界点,用哪吒闹海和70~90年代的动画做对比,你可以发现其中的技术差距是多么的明显)。
过去的配音演员阵容基本都是上美和上译(上海美术片厂和上海译制片厂)。
第2个回答  2020-02-06
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动画开始复苏,相继出了几部可以的动画片,动画产业高热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许多高校相继开设动画课程。。。
第3个回答  2010-12-21
把皮影戏认为是动画太牵强了!
第4个回答  2012-03-23
11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