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可染的感人事迹或杰出贡献,要长点的,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快!!!!

如题所述

李可染概述 李可染(1907.3—1989.12),室名师牛 堂,江苏徐州人。原名李永顺,曾用别号 三企。擅中国画、美术教育,是中国山水 画大家。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 长。

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大师 李可染自幼习画,深受潘天寿、林风眠影 响,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学画,曾在多 所艺术院校任教。擅山水、重写生,并将 西画中的明暗处理方法引入中国画,将西 画技法和谐地融化在深厚的传统笔墨和造 型意象之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李可染先生生平简介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生于江苏徐州,1 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 岁入上海私立美专师范科学习。1929 年 以优异的成绩入杭州西湖国立艺术院,破 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林风眠、法国名画 家克罗多两位教授,研习西画。1943 年 应聘为重庆国立艺专讲师,从事中国画教 学、创作。1946 年应徐悲鸿之聘,为国 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同时师从齐白石 、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 创作。 新中国成立后,他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艺 术的革新。将“可贵者胆,所要者魂”、“ 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 来”为座右铭,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 了新的生命。可染先生的山水深厚凝重, 博大沉雄,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 ,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嬗变与升华。可 染先生自成体系的教育思想,出现了活跃 于画坛的“李可染学派”。他不仅是画坛辛 勤耕耘70余年的一代宗师,而且在艺术 观念的开拓上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影响 早已越出美术界,受到各方面的高度评价 。 1989年12月5日卒于北京寓所,享年82 岁。. 李可染先生往事略集 李可染,1907年出生在江苏徐州一个平 民之家,取名永顺。父亲是贫农,逃荒到 了徐州,先以捕鱼为生,后来又做了厨师 。母亲是城市贫民。双亲均不识字。李可 染的艺术世界充溢着大自然的万籁音响, 而这个万籁奏鸣的世界在他童年时代已经 潜入了他易感的心灵里了。 小时候第一次深深吸引他的声音,是一个 沿街卖艺求乞的盲琴师奏出的悲凉琴声。 此后,每当听到那悠长的、凄心楚楚的曲 调,他便怦然心动,几乎落泪。常常,他 暗随琴师,听他拉琴,默记弦音,深夜始 归。11岁的可染从此谙识不少民间曲调 ,还自制了一把小胡琴,并拉得一手好琴 。 42岁那年,李可染画过一幅现实题材的 写意人物画《卖唱图》。这幅画在他一系 列古典人物画中显得尤为特别。"月儿弯 弯照九洲,几家欢乐几家愁。"为女孩伴 奏的盲琴师颤动的手指触动着琴弦,似正 传出声声不断、如泣如诉、万分悲凉的琴 声。那种真情实感,当是画家揉进了自己 童年时代久已潜存的心音。13岁那年, 小学放暑假,可染在城墙垣道玩耍。靠城 墙有一片园林建筑,名曰"快哉亭",后室 有几位文人长者在作画。他顺城墙豁口滑 下去,伏在窗外观看。从此一连数日,天 不亮就在窗外候着,恋恋不舍。一位长者 见他对画如此入迷,感叹道:"后生可畏 !"画师们招呼他进去看画,从此可染便 成了老画师们的"研墨童子"。大清早,他 就提着小桶到井边汲水,研好墨,等着看 长者作画。回到家里,他竟能把所见全幅 山水大意背临下来,这使画师们大为惊讶 ,催促孩子拜山水画家钱食芝为师,原来 这里是"集益书画社"活动的场所。 李可染正式拜师后,钱食芝为这个小学徒 画了一大帧山水,并写了数十行跋文。附 诗云:"童年能弄墨,灵敏世应稀。汝自 鹏捕上,余惭鹢退飞。"钱食芝预感这个 少年弄墨的童子将会如同大鹏展翅,相较 之下,自己则如同鹢鸟冉冉倒飞了。192 9年,对于22岁的李可染来说,是意义重 大的一个年份。那年,他超越了七年学历 ,报考西湖国立艺术院首届油画研究生。 由于他现场所作的巨幅人体油画,画风雄 厚大胆,被慧眼识才的林风眠校长破格录 取。其实,那次是他第一次拿油笔,还是 同时前来报考的山东青年张眺临阵教给他 的。 可是,到了课堂上,他有点傻眼。他拿起 从未曾拿过的炭条准备画素描,却不知从 何下手。他自愧画拙,总是扣放画板,待 教授来课堂指导时才翻正过来。画板一角 写着一个"王"字,原来那是"亡"字的密码 暗示,暗示自己,画不好素描勿宁死。" 一八艺社"时期的青年李可染。1929年摄 于杭州西湖"善福庵"住房前。左为挚友张 眺,右为李可染,中为陈唯岑。 李可染的患难兄弟,就是那个临阵教他油 画的青年张眺。张眺长可染五岁,与可染 同时考入西湖国立艺术院研究部。因为他 俩都是高个头、穿长衫、留头发;因为都 是穷学生,同住在月租最廉的破旧危楼里 ;也因为同出同进,形影不离,亲如手足 ;还因为他们同是进步美术团体"一八艺 社"的最早成员,人们称呼他俩是"西湖边 上两兄弟"。追问

嗯,我要详细的一个事例,不是概括的事

追答

【宣纸故事】李可染在宣纸厂 那是1978年春天…… 第二次解放而青春焕发的可染大师,在安 徽省美协负责人的陪同下作了一次兴致勃 勃的皖南游。 在来这个厂参观之前,他决定打破从不当 众作画的惯例,叫人通知厂里准备纸墨原 料,要赠送厂里两幅作品,并要求会见厂 领导和工人、技术人员的代表。在厂里的 接待室见面后,省美协主席鲍加先生对大 家说:“这就是李可染老师,他这次来泾 县是特地到你们厂看望大家的。” 话音刚落便响起一阵掌声。掌声未停,可 染大师就不无歉意地望了一眼鲍加先生: “鲍加同志说得不够准确,这不怪他,因 为我事先没通气。纠正一下,我不是来看 望大家的。”听到这话,在场的人都一愣 。可染大师接着说:“我是特地来给大家 谢恩的,我是画画的,画中国画离不开宣 纸,宣纸工人是我的衣食父母,是我的恩 人,因此我要来给你们谢恩,要给你们画 两张画。光画两张画不够,我还要给大家 鞠三个躬。”说完,李可染先生取下头上 的帽子,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 接待室里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满 含着对大师的感激与敬意。 故事和他的座右铭有关系吗?用最大的功 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李 可染座右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2-20
有一天,写生之后,年近半百的李可染和二十几岁的黄润华都疲惫不堪,困乏万分,只好借宿在路边席棚客栈里。先生患有失眠症,好不容易刚刚入睡,一阵锣鼓,越敲越响,睡意一下子赶跑了。锣鼓敲近,惊天动地,年轻的黄润华也吃不住劲了。想到下半夜不好过,天不亮还要起身赶路画画,先生这才同意打电话给四川美协。著名版画家吴凡半夜接走了师生二人,真是一次不平凡的接待啊!想当年,可染先生任教重庆国立艺专,年轻的吴凡还是学生。他深知可染师品质为人,温和地嗔怪老师,早该通知来川行程,免受锣鼓之苦。此后染师每次见到吴凡,总要提到那四川锣鼓的威力,自嘲自笑。
??然而,如此的鞍马劳顿之苦并不影响李可染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在他的后半生、将近半个世纪的中国画的革新探索中,他先后10次到祖国各地写生,实践着他"到生活中去、到祖国壮丽山河中去"的创作信条。所到之处,他必观察探索自然景物风雨阴晴朝夕变幻之奇,完成了数百幅山水写生画稿。以此为标志,他的山水画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笔墨意境独树一帜,在国内外发生了重大影响。
第2个回答  2014-12-20
手打,等等追答

那是1978年春天……
第二次解放而青春焕发的可染大师,在安徽省美协负责人的陪同下作了一次兴致勃勃的皖南游。
在来这个厂参观之前,他决定打破从不当众作画的惯例,叫人通知厂里准备纸墨原料,要赠送厂里两幅作品,并要求会见厂领导和工人、技术人员的代表。在厂里的接待室见面后,省美协主席鲍加先生对大家说:“这就是李可染老师,他这次来泾县是特地到你们厂看望大家的。”
话音刚落便响起一阵掌声。掌声未停,可染大师就不无歉意地望了一眼鲍加先生:“鲍加同志说得不够准确,这不怪他,因为我事先没通气。纠正一下,我不是来看望大家的。”听到这话,在场的人都一愣。可染大师接着说:“我是特地来给大家谢恩的,我是画画的,画中国画离不开宣纸,宣纸工人是我的衣食父母,是我的恩人,因此我要来给你们谢恩,要给你们画两张画。光画两张画不够,我还要给大家鞠三个躬。”说完,李可染先生取下头上的帽子,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
接待室里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满含着对大师的感激与敬意。

追问

谢谢!!

 

送你个大房子

追答

呵呵

追问

等一下,这个事迹说明了李可染什么样的优秀品质?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