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缓解考前紧张的感觉?

?

1、接受紧张

虽然可能已经表现的很正常,但在心理的角度看,紧张还是会存在的,只是程度不一样。当然,与其担心紧张会导致自己出错,不如应用自己的潜能让紧张情绪往正面发展。有时候豁出去,无视紧张专心做要做的事,等结束后你会发现,那些忘记或是出错似乎并没有像想象中出现。

2、做好充足的准备

自信的人之所以强大,并不是因为他原本就自己,而是他有着足够的面对问题的资本。如果是高考,除了平时成绩外,就是在考前的前一晚,趁着紧张情绪不太明显时,反复思考自己需要准备些什么,然后把需要准备的东西放在一个袋子里,放在家里显眼的地方,如果不太放心,就用纸笔再把需要的东西列一边,仔细核对。

3、做最坏的打算

对于考试,无非就是考好了,考砸了两个结果。先假想一下最糟的情况,说服自己接受,也就给了自己一个底线,然后在问问自己如果真遇到这情况,你之后会怎么做。这样一步步往后推。当你分析清楚,你会发现,你的紧张感也就消除了很多。

4、深呼吸

考试前紧张需要暂时放下功课,做一些放松训练。比如可选一些轻松舒缓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全身放松地坐在椅子上,两臂自然下垂,双眼微合,进行深呼吸。

5、要注意合理饮食和保证充足的睡眠

考试前既不可空腹,也不可过饱。忌暴饮暴食,注意饮食卫生。每天定时睡觉、起床,调整好“生物钟”。很多身体不适的原因也有心理紧张的因素,可以参照消除紧张感的方法使自己放松,心理上轻松了,身体上的压力也能减轻不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12
心理学家认为,紧张是一种反应方式,是应付外界刺激和困难的一种准备。有了这种准备,便可产生应付瞬息万变的力量。所以紧张并不全是坏事。但是如果紧张过度就会影响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及内分泌紊乱,还是要适度调节。考前紧张说明你在意考试的成绩,心态积极向上,要想调整,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放松训练:适度从事各种娱乐活动,调节自己的生活,松弛紧张状态。
第二、合理安排计划:若所拟的工作计划不符合实际,便会受到挫折而引起情绪紧张,合理调整计划既有助于完成计划又能感觉到自己能支配自己的工作,内心较为轻松。
第三、与周边同学、朋友友好真诚相处:在与别人交往中,应真诚坦荡,与人为善。虚伪不仅使人厌倦,而且自己也会因此而有不安全感,如不自觉地猜想别人会不会得知真象,猜想别人是否在背后议论自己,并为此惶惶不安,导致关系紧张。
第四、转移法:当情绪突然紧张起来时,往往精力特别集中,有可能把事情做得更好。而随着任务的顺利完成,内在的紧张也得以渐渐消失。
第五,坦然面对和接受自己的紧张,不要与这种不安的情绪对抗,而是体验它、接受它。
第六,做一些放松身心的活动。具体做法是:①选择一个空气清新,四周安静,光线柔和,不受打扰,可活动自如的地方,取一个自我感觉比较舒适的姿势,站、坐或躺下。②活动一下身体的一些大关节和肌肉,做的时候速度要均匀缓慢,动作不需要有一定的格式,只要感到关节放开,肌肉松弛就行了。③作深呼吸,慢慢吸气然后慢慢呼出,每当呼出的时候在心中默念“放松”。④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些日常物品上。比如,看着一朵花、一点烛光或任何一件柔和美好的东西,细心观察它的细微之处。点燃一些香料,微微吸它散发的芳香。⑤闭上眼睛,着意去想象一些恬静美好的景物,如蓝色的海水、金黄色的沙滩、朵朵白云、高山流水等。⑥做一些与当前具体事项无关的自己比较喜爱的活动。比如游泳、洗热水澡、逛街购物、听音乐、看电视等。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这样的体验:每次考试前或考试中,由于精神过度紧张等原因而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焦虑不安,面色苍白,头晕目眩,精神疲乏,头脑发胀,手足发热,月经周期改变、腹泻气喘、尿意频繁、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反常遗忘等生理、心理反应,在心理学上我们把它称之为“考生竞技综合症”,俗称“怯场”。 为什么会发生“考生竞技综合症”呢?大致上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①生理方面:主要有考前不适当地减少睡眠时间,过度疲劳,或平时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差;考前因心理紧张,食欲不振,造成营养不良,影响大脑“养料”的摄入;也有女生适逢月经期,因身体不适而造成“怯场”。②心理方面。首先是心理压力过大,这常常是因为家庭或学样对考生期望水平过高,或提出不恰当的要求,以及对考试的错误认识造成的;其次是考生缺乏自信心,有严重的自卑感,错误地低估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③考试自身方面。如考试形式与考生认识结构差别大,考生难以理解问题的意义;考试难度过大,考试时间偏紧;监考人员过于严肃,造成不适当的紧张气氛;考场通风不良、采光不足;考前准备不充分,如文具不齐备等。 为了能有效地克服考前焦虑不安和考试“怯场”的现象,希望您能做到以下几点: ①端正思想认识。现代心理学十分重视人的认识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认识直接影响情绪,错误的或不现实的认识(观念)会导致异常的情绪反应,进而产生各种躯体的和心理的症状。如果矫正了这类认识,就能改善情绪反应并消除症状。因此,为了克服考试前焦虑不安和考试“怯场”现象,首先必须端正思想认识。您应该认识到,考试的目的在于检查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是录取学生的一种手段,中、高考和平常的考试也差不多,只有过在考试纪律,阅卷评分等方面稍微严格一点而已。退一步想,即使不考取,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榜上无名,脚下有路”、“条条大路通罗马”嘛!况且,考试本身带有很大的机遇性,不能光以考试成绩来衡量自己的水平,大不了还可以再复习一年嘛!矫正认识不能仅仅把道理停留在对字面的理解上,而是应该将它们真正接受,变成自己的思想内容,并在考前准备和临场考试中自觉地贯彻,才能收到明显的抑制紧张的效果。 ②调整竞技状态。良好的竞技状态对运动员临场创造好的运动成绩很重要,对考生来说,也是如此。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的考生在临考前拼命“开夜车”,睡眠不足,又缺乏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大脑由于缺乏氧气供应而导致终日昏昏沉沉,复习效率很低;有的考生不懂得交替复习的重要性,长期只啃一门功课,这种单调的刺激使大脑皮层某一部分长期兴奋而引起保护性抑制,头脑也整天糊里糊涂;还有的考生对考试缺乏信心,个别人甚至感到绝望,这种心理状态使大脑对信息的接受、加工、诸存和提取的能力降低。研究记忆的心理学家指出,对自己的记忆缺乏信心,也是引起记忆力下降的原因,而绝望情绪则更使人的体力、智力水平大为降低。为了克服考前焦虑和考试“怯场”,类似于上述不良的竞技状态,是应该尽量避免的。 ③掌握考试方法。考生即使在考前作了充分的准备,在考试时遇到辣手的难题也在所难免。有些缺乏考试经验的学生,碰到难题后立刻紧张起来,有的人还一味在难题前苦苦思索。这不仅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而且连后面那些自己会答的题目也来有及做了。一般来说,拿到试卷后,应先大致浏览一下全卷,将自己认为可以做出的题目前标上记号,在正式答卷时应先易后难,以逐步增加喜悦和信心,与此同时,学会遇到难题进行适当的自我安慰也很重要。例如,倘若这道题目自己作不下来,就可以想象别人也未必能做得出来。这样一想,也可能驱散原已汇集拢来的心理压力了。即使碰到“失忆”现象,也不要转不过弯来。要相信“失忆”是暂时的,可跳过去先做其它的题目。待别的题目都做好后,心理有“底”了,紧张情绪就会得到缓解,大脑皮层的抑制就可能得以解除,这样来再做这道题目时,失去的记忆也就可能会复苏了。总之,为了能有效地克服怯场现象,诸如此类的考试技巧都应该掌握。 ④调控紧张情绪。心理学家在这方面提出了许多的具体方法,例如调整呼吸法:当内心感到紧张时,可以做多次呼吸;或采用呼吸守“点”法——双眼看一个固定的目标,同时深而均匀地呼吸,久之,便可稳住自己的情绪。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做紧缩肛门体操,这对于缓和心理紧张松弛肌肉也是非常有效。自我暗示法——自我暗示就是通过语言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使神经系统的机能得到改善。例如,可以对自己说:“我一定不慌!”、“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一定能考好”等,还可以有意识地想象一些愉快、舒适的情景和状态,这些都可以起到减轻或消除紧张情绪的作用。 ⑤进行药物治疗。如果考试前过分紧张,以致不能入睡或考试时因紧张出现尿频、腹泻等症状的话,可以在医生的嘱咐下服用一些镇静药物和VC、VB,这对于解除心理紧张和消除神经系统疲劳也是必要的。 对于考试前的紧张焦虑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发生,只是程度轻重不同罢了。适度的紧张焦虑可以促使人紧抓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条件,积极而主动地投入考前复习,在考试中一览无余的发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储备;过度的紧张焦虑就会出现失眠、坐卧不宁、思绪纷乱等现象,而且您越着急它越是把您紧紧抓住不放,这样就进入了恶性循环,而阻碍和破坏学习、生活的正常进行和发挥。针对您的情况,我认为存在着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对自己缺乏信心,底气不足,总是认为我不行我不能考好,害怕结果让您失望,自己给自己增加了压力。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您已经开始为了一年多以后的高考来临感到危机了,这种危机感的存在不仅是您长大成熟的表现,而且也是为自己未来人生的抉择早做准备,早日寻求掌握自己,超越自己的方法的表现。 关于第一方面的原因的解决,我认为可以运用我上中学时我的老师一句座右铭:“平时当作战时看,战时当作平时看”。我们知道,求知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知识来自我们一点一滴的积累。这就需要我们投入一百分的努力,时刻准备着,分秒争取着,时时努力着强迫自己完成每天、每一阶段的追求目标,就像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那样天天提醒自己,天天切实行动,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自身的实力,也才能出现艺高人胆大的局面,考试时过分的紧张焦虑也就会烟消云散;考试是检验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学校的期中、期末考试更是查缺补漏、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绝佳时机,因为这些考试为自己提供了了解自己、掌握自己,更进一步超越自己的机会,我们就应该期待和庆贺,当您这样想的时候就会心平气和轻松对待考试,当人您在行为上也应该有相应的呼应——从考试前一天开始扔开书本把考试撂在一边,痛痛快快地玩,痛痛快快地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果您的确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了自己的基本功,增强了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熟练程度,还依然如故地在考试前一、两周出现失眠现象,那么我建议您运用下面的方法:第一,晚上坐在桌前学习,强迫自己不睡觉,看看嚣张的“失眠”到底能跟您抗衡多长时间。第二,痛快地参加体育活动,并且增加运动负荷,到精疲力竭后罢手。第三,往最坏处打算,考不好又能把我怎么样!以上三种方法说不定还很管用呢,不妨试试看。 针对第二方面的原因,您可以把它转化成学习的动力。我们首先要知道,每一个人都是从自我肯定(肯定自己聪明、优秀……)→自我怀疑(从别人的言行、评价以及测验、考试成绩等方面)→自我否定→自我否定之否定→再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自我肯定……循环往复中成长的。如果一个人一直居于自我肯定之中,首先免不了高傲自大、自我放纵等行为所引起的负面效应。其次,现代社会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竞争激烈,激烈的竞争中不可能有常胜将军,高傲自大、自我放纵所导致的挫折和痛苦就会更大,有时候有可能是自我毁灭性的。第三,诗人席慕容说过,人的成长是一次次创伤或挫折的修复,如果没有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过程,一直居于自我肯定的人,对社会来说不是残品就是次品。所以,解决好您自身面对的问题不仅是个人行为和抉择,而且也是探索、总结、鞭策、激励以及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成长过程,当然也会为以后努力和拼搏打下良好的基础。 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是由自己选择的,这条路就在您自己脚下,也许在这条的边沿会有很多标示,可是最终怎么走全由您来决定。如果您发自内心的确定了目标,就要做好准备,为了实现您的目标而不懈努力。希望您能快些走出压抑的情绪,时刻努力着早日实现梦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12-27
1. 罗列使自己感激不尽的事,与人为善,不要怀恨,用童心拥抱生活,用成熟理解生活,懂得感恩,善待曾善待过你的人 2. 发展你的兴趣爱好,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持健康的体魄和心理 3. 与他人建立联系,多和亲朋好友谈心,人的精力有限,想做的事却很多,减少不必要的人际约束 4. 喜欢并爱护自己,别老想给别人好印象而刻意改变自己,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5. 和卓越竞争而不是和人竞争,进步才是最大的胜利;与自己较量而不是和别人较量,战胜自己才是最大的赢家 6. 接受自己能力有限的事实,选择人生中真正想做的事、真正想爱的人 7. 消除敌意与侵略性,尝试与别人合作而不是单独竞争,对问题当机立断,随机应变 8. 学会闲聊和关心别人,别把自己看的太重,尽量不要给别人自私的感觉 9. 不要为无关紧要的事发牢骚,不要总是把事情看的很严重,不要把所有的过错都归罪于自己,不断寻找新的嗜好,关心新近发生的时事和身边的新鲜事 10. 广交朋友,积极做人,多与积极者交往,尽可能少与消极者接触,除非你能改变他否则你就要被他改变,不同的选择成就不同的人生 11. 热爱生活而不是它的报偿,对生活充满新鲜感,要知道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12. 在自身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不妨找个时间去寻欢作乐,比如节假日去旅游、到一个向往已久的地方去远足 13. 你把事情做的很好或者取得成功时,为自己庆祝一下,即使宴会只有你自己 14. 帮助别人做些事,帮助别人会使你快乐,尤其在别人处于困境中时,“患难见真情”,你获得的将会远远大于你的付出 15. 不要歪曲别人的批评,要知道能亲耳听到别人对自己的正面的客观的评价是多么的难得,应心平气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6. 参加适度的、一定时间的体育运动,早起十分钟,一定要坐着吃早饭 17. 尽量使自己保持忙碌状态,消除紧张与恐惧 18. 知道自己能做的和自己所应该做到的,不要害怕面对自己有限的能力,给自己一个客观的评价,了解自己,消除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 19. 学会使自己心平气和,保持一颗平常心,对小事不要过分计较,难得糊涂嘛 20. 行事有主见,有原则,不以别人的好恶作为自己行事的标准 21. 祛除那些对你来说是负担的东西,停止做那些让你觉得无味的事情 22. 看到事物光明的一面,承认人性中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要有宽容和谅解的胸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走极端,禁绝怒食 23. 尝试做一些新鲜事,来丰富你的生活,放弃不太重要的事情,听音乐、看书读报是增加兴趣的最好方法 24. 明白良好的动机未必会带来良好的效果,但是不能因此而放弃 25. 明白“人比人气死人”的道理,不要自己跟别人强加比较,更不要以己之短比人之长,不要在生活琐事上与人攀比 26. 对自己的要求不要太高,追求成果而不苛求完美,养成胜利心态,但不能高高在上 27. 把压抑及时发泄出去,不顺利时可以自言自语,进行自我安慰 28. 制定可行的目标,把大的项目分成较小的、能干得了的若干小部分,这样每做完一部分都会有成就感 29. 算算你的得意事,想象自己正在成功,回忆过去的辉煌,而不要理会你的烦恼和不如意,不要对往事耿耿于怀,不要为自己的正当行为内疚 30. 下决心改变你不欣赏的规矩,最好是大家的都不欣赏的,改变不了别人就改变自己,不要怨天尤人 ,不要总忧虑将来 ,车到山前必有路 31. 在感觉疲惫之前就休息,请记住:休息不是浪费生命,它让你在情形的时候做更多高效率的事情 32. 上床就睡觉,不要考虑别的事情,有心情的话可以开个睡前的“卧谈会”,但不要因为过度兴奋而影响了睡眠 33.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第4个回答  2018-12-22
每次考试前或考试中,由于精神过度紧张等原因而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焦虑不安,面色苍白,头晕目眩,精神疲乏,头脑发胀,手足发热,月经周期改变、腹泻气喘、尿意频繁、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反常遗忘等生理、心理反应,在心理学上我们把它称之为“考生竞技综合症”,俗称“怯场”。 为什么会发生“考生竞技综合症”呢?大致上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①生理方面:主要有考前不适当地减少睡眠时间,过度疲劳,或平时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差;考前因心理紧张,食欲不振,造成营养不良,影响大脑“养料”的摄入;也有女生适逢月经期,因身体不适而造成“怯场”。②心理方面。首先是心理压力过大,这常常是因为家庭或学样对考生期望水平过高,或提出不恰当的要求,以及对考试的错误认识造成的;其次是考生缺乏自信心,有严重的自卑感,错误地低估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③考试自身方面。如考试形式与考生认识结构差别大,考生难以理解问题的意义;考试难度过大,考试时间偏紧;监考人员过于严肃,造成不适当的紧张气氛;考场通风不良、采光不足;考前准备不充分,如文具不齐备等。 为了能有效地克服考前焦虑不安和考试“怯场”的现象,希望您能做到以下几点: ①端正思想认识。现代心理学十分重视人的认识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认识直接影响情绪,错误的或不现实的认识(观念)会导致异常的情绪反应,进而产生各种躯体的和心理的症状。如果矫正了这类认识,就能改善情绪反应并消除症状。因此,为了克服考试前焦虑不安和考试“怯场”现象,首先必须端正思想认识。您应该认识到,考试的目的在于检查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是录取学生的一种手段,中、高考和平常的考试也差不多,只有过在考试纪律,阅卷评分等方面稍微严格一点而已。退一步想,即使不考取,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榜上无名,脚下有路”、“条条大路通罗马”嘛!况且,考试本身带有很大的机遇性,不能光以考试成绩来衡量自己的水平,大不了还可以再复习一年嘛!矫正认识不能仅仅把道理停留在对字面的理解上,而是应该将它们真正接受,变成自己的思想内容,并在考前准备和临场考试中自觉地贯彻,才能收到明显的抑制紧张的效果。 ②调整竞技状态。良好的竞技状态对运动员临场创造好的运动成绩很重要,对考生来说,也是如此。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的考生在临考前拼命“开夜车”,睡眠不足,又缺乏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大脑由于缺乏氧气供应而导致终日昏昏沉沉,复习效率很低;有的考生不懂得交替复习的重要性,长期只啃一门功课,这种单调的刺激使大脑皮层某一部分长期兴奋而引起保护性抑制,头脑也整天糊里糊涂;还有的考生对考试缺乏信心,个别人甚至感到绝望,这种心理状态使大脑对信息的接受、加工、诸存和提取的能力降低。研究记忆的心理学家指出,对自己的记忆缺乏信心,也是引起记忆力下降的原因,而绝望情绪则更使人的体力、智力水平大为降低。为了克服考前焦虑和考试“怯场”,类似于上述不良的竞技状态,是应该尽量避免的。 ③掌握考试方法。考生即使在考前作了充分的准备,在考试时遇到辣手的难题也在所难免。有些缺乏考试经验的学生,碰到难题后立刻紧张起来,有的人还一味在难题前苦苦思索。这不仅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而且连后面那些自己会答的题目也来有及做了。一般来说,拿到试卷后,应先大致浏览一下全卷,将自己认为可以做出的题目前标上记号,在正式答卷时应先易后难,以逐步增加喜悦和信心,与此同时,学会遇到难题进行适当的自我安慰也很重要。例如,倘若这道题目自己作不下来,就可以想象别人也未必能做得出来。这样一想,也可能驱散原已汇集拢来的心理压力了。即使碰到“失忆”现象,也不要转不过弯来。要相信“失忆”是暂时的,可跳过去先做其它的题目。待别的题目都做好后,心理有“底”了,紧张情绪就会得到缓解,大脑皮层的抑制就可能得以解除,这样来再做这道题目时,失去的记忆也就可能会复苏了。总之,为了能有效地克服怯场现象,诸如此类的考试技巧都应该掌握。 ④调控紧张情绪。心理学家在这方面提出了许多的具体方法,例如调整呼吸法:当内心感到紧张时,可以做多次呼吸;或采用呼吸守“点”法——双眼看一个固定的目标,同时深而均匀地呼吸,久之,便可稳住自己的情绪。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做紧缩肛门体操,这对于缓和心理紧张松弛肌肉也是非常有效。自我暗示法——自我暗示就是通过语言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使神经系统的机能得到改善。例如,可以对自己说:“我一定不慌!”、“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一定能考好”等,还可以有意识地想象一些愉快、舒适的情景和状态,这些都可以起到减轻或消除紧张情绪的作用。 ⑤进行药物治疗。如果考试前过分紧张,以致不能入睡或考试时因紧张出现尿频、腹泻等症状的话,可以在医生的嘱咐下服用一些镇静药物和VC、VB,这对于解除心理紧张和消除神经系统疲劳也是必要的。 对于考试前的紧张焦虑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发生,只是程度轻重不同罢了。适度的紧张焦虑可以促使人紧抓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条件,积极而主动地投入考前复习,在考试中一览无余的发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储备;过度的紧张焦虑就会出现失眠、坐卧不宁、思绪纷乱等现象,而且您越着急它越是把您紧紧抓住不放,这样就进入了恶性循环,而阻碍和破坏学习、生活的正常进行和发挥。针对您的情况,我认为存在着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对自己缺乏信心,底气不足,总是认为我不行我不能考好,害怕结果让您失望,自己给自己增加了压力。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您已经开始为了一年多以后的高考来临感到危机了,这种危机感的存在不仅是您长大成熟的表现,而且也是为自己未来人生的抉择早做准备,早日寻求掌握自己,超越自己的方法的表现。 关于第一方面的原因的解决,我认为可以运用我上中学时我的老师一句座右铭:“平时当作战时看,战时当作平时看”。我们知道,求知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知识来自我们一点一滴的积累。这就需要我们投入一百分的努力,时刻准备着,分秒争取着,时时努力着强迫自己完成每天、每一阶段的追求目标,就像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那样天天提醒自己,天天切实行动,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自身的实力,也才能出现艺高人胆大的局面,考试时过分的紧张焦虑也就会烟消云散;考试是检验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学校的期中、期末考试更是查缺补漏、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绝佳时机,因为这些考试为自己提供了了解自己、掌握自己,更进一步超越自己的机会,我们就应该期待和庆贺,当您这样想的时候就会心平气和轻松对待考试,当人您在行为上也应该有相应的呼应——从考试前一天开始扔开书本把考试撂在一边,痛痛快快地玩,痛痛快快地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如果您的确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了自己的基本功,增强了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熟练程度,还依然如故地在考试前一、两周出现失眠现象,那么我建议您运用下面的方法:第一,晚上坐在桌前学习,强迫自己不睡觉,看看嚣张的“失眠”到底能跟您抗衡多长时间。第二,痛快地参加体育活动,并且增加运动负荷,到精疲力竭后罢手。第三,往最坏处打算,考不好又能把我怎么样!以上三种方法说不定还很管用呢,不妨试试看。 针对第二方面的原因,您可以把它转化成学习的动力。我们首先要知道,每一个人都是从自我肯定(肯定自己聪明、优秀……)→自我怀疑(从别人的言行、评价以及测验、考试成绩等方面)→自我否定→自我否定之否定→再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自我肯定……循环往复中成长的。如果一个人一直居于自我肯定之中,首先免不了高傲自大、自我放纵等行为所引起的负面效应。其次,现代社会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竞争激烈,激烈的竞争中不可能有常胜将军,高傲自大、自我放纵所导致的挫折和痛苦就会更大,有时候有可能是自我毁灭性的。第三,诗人席慕容说过,人的成长是一次次创伤或挫折的修复,如果没有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过程,一直居于自我肯定的人,对社会来说不是残品就是次品。所以,解决好您自身面对的问题不仅是个人行为和抉择,而且也是探索、总结、鞭策、激励以及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成长过程,当然也会为以后努力和拼搏打下良好的基础。 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是由自己选择的,这条路就在您自己脚下,也许在这条的边沿会有很多标示,可是最终怎么走全由您来决定。如果您发自内心的确定了目标,就要做好准备,为了实现您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