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留下这么多文言文呢?

如题所述

这个问题多我来说比较专业。

现在流传下来的书,最正统的就是二十四史,还有民国初年的一部清史稿,即当下所说的能代表我国正统历史的“二十五史”。去图书馆看看,这二十五史没有意不适用白话文写的。民国初年有一个白话文运动,可以百度查下,也就是提倡大家说白话,也就是口头语,父亲不说父亲,说爸爸,这个意思。今天的白话文,和这个运动不无关系。

首先,先人并不是像书上记得那样,天天子乎者也不离口头。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官方话,比方说,宋代的官方话,大约就是今天的开封话。就相当于当下基于以北京为主的北方方言演化而来的普通话。但是,为什么史书里呈现出来的确实文言文呢?虽然我国最早在汉代就发明了造纸术,唐宋又出现了比较成熟的印刷术,但“成书”的成本之于正常百姓的生活,仍是比较昂贵的;这种传播的限制必然要求在有限的纸张上承载尽可能多的内容,而文言文则具备这样的优势。举个例子,白话文中的“你吃过了没有?”,用文言文“饭否”二个字就行了;同理,文言文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你翻译成白话,看看得多少字。

其次,自孔子通过修订六经,给我国史学的编纂留下两个很重要的传统,一个是“春秋笔法”,一个是“微言大义”。微言大义,好理解,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意思(其实这个不是太准确,但是好理解);春秋笔法,就是,指寓褒贬于曲折,用委婉的文笔而不是直接地表明自己的态度。比方,死,于尊敬的人可用“薨”,于一般的不带感情色彩的人可用“亡”,于恨之入骨的人可用“死”,可以看出,不言喜憎,而好恶之情自露,效果是不一样的。用文言文著史书和这也有很大关系的。

综上,说古代没有白话文,日常生活讲文言是不对的,

参考资料: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18
因为那时候的语言就是这样,写文章要注意押运,所以就苦了我们这些后辈
第2个回答  2010-12-18
额...就像方言一样吧,一种说话的习惯.我是这么认为的.
第3个回答  2010-12-19
1.古汉语的语法,发音,习惯都有别于现代汉语。
2.书写工具原始,在纸张出现以前,写点儿东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需要保存的文字还需拿刀刻在竹子片上,木片上,就是竹简,木简;必须简短,扼要,连标点都没有。直到前几十年,写信的“信笺”,还是16开的纸,印着红格子,叫“八行书”,用毛笔写,几个字,三言两语,说明白就拉倒,没废话。文言体最适合当时条件。
3.现代,写字用钢笔,字可以写得很小。废话也就多了。
4.手机普及了,有的少女边走边打,公共汽车上一打就是半小时,废话连篇。反正有人替她交话费,也不管别人的感受,特没教养。要她写下来,得写100页!了不得啦!哈哈哈,别怕,她不会写字!
第4个回答  2010-12-18
因为古代没有白话文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