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我肤浅,什么意思啊

如题所述

肤浅(汉语词语)

“肤浅”指局限于表面的、浅薄的、不深刻的,强调不多、不深。常用于观点、认识、体会、理论等等。“常用于人的作风、为人等。“肤浅”与“浮浅”意义侧重点不一样,“肤浅”强调不深入、不深刻,止于表面,多与表示人的认识活动的词语搭配,比“浮浅”常用。“浮浅”则强调浅薄、轻浮,重在表示缺乏某种知识、修养。

基本解释

[superficial;shallow;half-baked;skin-deep] [学识] 浅薄;[理解] 不深刻。由于我们认识肤浅而感到生疏的宗教。[1] 文章只肤浅地论述了问题的表面现象。但他们缺乏必要的性知识,对性问题方面的社会道德观念了解得也很肤浅,对性要求神秘、好奇、激动不安,这样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如果再受到社会上不良影响甚至会走上犯罪道路。你以为我们都是肤浅之辈,把事情都往那四个上海人――其实女的那位算不上上海人―― 这个人不求上进,很浮浅。我怀疑我们以前对这首民歌的理解过于肤浅了。但他们的考察毕竟是肤浅的,只是粗粗瞭望了一下科举考试的程序和规则,而未能窥及深潜的比起那些粗糙和浮浅而言,这种堕落更为隐蔽,并且有点“可爱”。即便在后来,在我渐渐不满足于那两册著作的肤浅和疏漏时,也仍然不能原谅胡老师的轻慢。因此简单的说,两个词都有认识不深入的意思而“浮浅”还有人的性情急躁不沉稳的意思[例句]我对戏曲的了解很肤浅。据医学专家测算,人类皮肤的厚度由眼皮的0.25毫米到背部的5毫米不等。现在人们常用“肤浅”一词,形容学识浅,理解不深3引证解释指浅薄。晋 范宁 《<春秋谷梁传集解>序》:“释《谷梁》者虽近十家,皆肤浅末学,少经师匠。” 宋司马光《乞听宰臣等辞免郊赐札子》:“臣素愚戇,识虑肤浅,所言者皆目前之实状,非奇伟之高论也。” 清 黄宗羲 《<南雷庚戌集>自序》:“夫 明 文自 宋 ( 宋濂 ) 方 ( 方孝孺 )以后,直致而少曲折,奄奄无气,日流肤浅,盖已不容不变。” 毛泽东 《关于农村调查》一:“我做了四个月的农民运动,得知了各阶级的一些情况,可是这种了解是异常肤浅的,一点不深刻。”[1]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0-14
“肤浅”指局限于表面的、浅薄的、不深刻的,强调不多、不深。常用于观点、认识、体会、理论等等。“常用于人的作风、为人等。“肤浅”与“浮浅”意义侧重点不一样,“肤浅”强调不深入、不深刻,止于表面,多与表示人的认识活动的词语搭配,比“浮浅”常用。“浮浅”则强调浅薄、轻浮,重在表示缺乏某种知识、修养。 [superficial;shallow;half-baked;skin-deep] [学识] 浅薄;[理解] 不深刻。 指浅薄。晋 范宁 《<春秋谷梁传集解>序》:“释《谷梁》者虽近十家,皆肤浅末学,少经师匠。” 宋司马光《乞听宰臣等辞免郊赐札子》:“臣素愚戇,识虑肤浅,所言者皆目前之实状,非奇伟之高论也。” 清 黄宗羲 《<南雷庚戌集>自序》:“夫 明 文自 宋 ( 宋濂 ) 方 ( 方孝孺 )以后,直致而少曲折,奄奄无气,日流肤浅,盖已不容不变。” 毛泽东 《关于农村调查》一:“我做了四个月的农民运动,得知了各阶级的一些情况,可是这种了解是异常肤浅的,一点不深刻。”
第2个回答  2014-10-14
看待问题只能看到表面不能看到内在
第3个回答  2014-10-14
没文化,没内涵,没城府,不够淡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