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区分“的、地、得”的用法?

如题所述

形容词 +『的』 + 名词 = 美丽的花 / 香喷喷的饭菜\x0d\x0a副词 + 『地』 + 动词 = 认真地听/ 仔细地看 / 玩了命地吃\x0d\x0a动词 + 『得』 + 形容词 = 干得漂亮/ 杀得痛快 / 喝得烂醉 / 炒得沸沸扬扬\x0d\x0a\x0d\x0a希望能帮到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21

1、后面接的词性不同


“的”后是名词,“地”后是动词,“得”后是形容词。


2、标记不同


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


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


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


3、用法和结构形式不同


(1)“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如:


例: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2)“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如:


例: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3)“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如:


例: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的、得、地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注意区分词性。即注意它们在句子中是起实词作用还是起虚词作用。实词则读实词的音,分别读作dì、dì、dé,虚词则一律念轻声de。


2、注意他们在句子中的作用。即是起主体作用还是起辅助作用。如起主体作用,则为实词,就按实词来读音和使用;如在句子中仅起辅助作用,便为虚词,应按虚词的读音和使用来处理。


3、注意它们所处的位置以及与其它词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他们的关系处理得很好,同学之间的友谊也迅速地融洽了。


在这一复句中,前一分句的“很好”,通过“得”构成谓语动词的补语,说明“怎么样”。此处的“得”,不起实体表义作用,仅处从属地位,应读de。


但如将它写成同音虚词“的”或“地”,那“的”既不表示“目的”,“地”也不指“土地”,其词语之间不仅关系混乱,其表意也谬误了。同样,后一分句中的“地”,也不能写成“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8

1、“的、地、得”的相同之处。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2、“的、地、得”的不同之处。

吕叔湘、朱德熙所著《语法修辞讲话》认为“的”兼职过多,负担过重,而力主“的、地、得”严格分工。50 年代以来的诸多现代汉语论著和教材,一般也持这一主张。从书面语中的使用情况看,“的”与“地”、“得”的分工日趋明确,特别是在逻辑性很强的论述性、说明性语言中,如法律条款、学术论著、外文译著、教科书等,更是将“的”与“地”、“得”分用。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拼音】: de 、 dì 、  dí 、 dī 

【解释】:

[de]

1. 定于与后面的名词是修饰关系 :美丽~风光|宏伟~建筑。

2. 定语与后边的名词是所属关系,旧时也写作“底” :我~书|社会~性质。②用在词或词组后,组成“的”字结构,表示人或事物:吃~|穿~|红~|卖菜~。③用字句末,表示肯定的语气,常跟“是”相应:他是刚从北京来~。

[dì]

箭靶的中心 :中~|有~放矢。[目的]要达到的目标、境地:~明确

[dí]

真实,实在 :~当|~确。

[dī]

(外)“的士”(出租车)的省称 :打~|~哥(称男性出租车司机)。

【组词】:

    指的

    扑的

    禁的

    的嗣

    的笔

    表的

    甚的

【拼音】:dì、de

【解释】:

[ dì ] 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心说。

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质。~壳。

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下。

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田~。~政。~主。 

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区。此~。

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板。~毯。

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点。目的~。 

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以处。

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境~。心~。 

10.底子:质~。

[ de ]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走。

【组词】:

    南地

    赏地

    猛地

    黑地

    地志

    割地


【拼音】:dé 、děi  、de

【解释】:

1、[助]用在动词、形容词和表示状态、程度的补语之间:听~津津有味‖穿~很干净‖好~很。

2、[助]用在单音节动词的后面,表示可能:修~好‖拿~动‖爬~上去吗?

3、[助]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可能、可以:这种野蘑菇吃~吃不~?‖这件事马虎不~。

4、[助]表示某种状态,有"无法形容"的意味:看你头发乱~‖瞧把你高兴~。

【组词】:

    得便

    得逞

    得寸进尺

    得陇望蜀

    得天独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9-18

应当这么说,高考是按照规范用字来考察的。如果在答题中出现错别字(被留意到,错得离谱),那么便会扣分(这一点常见于作文)。高考一样做错别字处理,只是如果改卷老师忽略了的话那又另当别论。 

事实上,在高考答题中,“的”、“得”、“地”错误一般不会出现,因为这种已经是极为常用的字词,想错也不容易。好比“地板”,手写总不会写成“的板”的。居于这一点,我觉得楼主是不必如此担心。只是一般要注意的是,“XX的”是形容词,后边一般接名词;而“XX地”是副词,后边一般接动词。这个则是一般语法规则。  这一点是极其危险而不可取的,因为手写答卷不同电脑输入,电脑输入或许会出错,可是手写答卷,跟了我们这么多年的语文,总不至于连这么一点小错误都会出现吧?

的得地这三个字相对而言是比较容易区分。一般情况下,“的”使用的时候,其前面必须出现名词性词语或短语。“得”则是在需要补充说明的情况下使用。那么最后一个“地”需要搭配动词使用,其前面出现动词,后面才可以使用“地”。比如说漂亮的花朵、唱得好听,高兴得跳了起来。

的得地的使用方法并不难区分,关键是要懂得这三个字具体使用情境,要区分与其所搭配的词语的词性是名词、动词还是补充性修饰词语。区分出这三种词性是正确使用的得地必要条件。

第4个回答  2017-11-16
对于某些孩子来说,这个不是问题。但在另一些孩子的头脑中,“的 地 得”可能是差不多的,都是“de”,所以他们很难理解。这不是说谁笨谁聪明,主要是不同的孩子对不同的事物敏感。

你要是想通过讲解让孩子明白这三者的区别,你可以把问题简化,别太学术化,给他做个比较:
1、他的哥哥 健康的身体 繁忙的工作——什么样的人或事物,在名词前边用“的”(不用管“的”前边是什么)
2、认真地想 飞快地奔跑 慢慢地黄了——怎么样做或变化,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边用“地”(不用管“地”前边是什么)
3、想得头疼 跑得喘不过气来 红得像火——结果或状态怎么样,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用“得””(不用管“得”后边是什么)
举这些例子是给你参考,给孩子讲,每组挑出一个就行。不懂就再拿出一个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