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镇的历史传说

如题所述

灵山老母,又称灵山圣母、青霄元君。明朝万历年间,重修元君庙,掘地得元君遗壳并有一石碑,碑文记载了灵山老母成仙的故事。国子监祭酒周如砥为此撰写了元君碑记。清朝乾隆版《即墨县志》记载:“灵山青霄元君祠,不知起于何时。万历年重修,掘得元君遗蜕并一石碑。乃周元王五年建。碑载:元君招远王氏,许配墨邑金门,貌陋甚,十八岁尚未婚。孝事翁姑。一日出汲于山之东,遇一白马素袍者曰:‘吾奉帝命取尔上升,四月十五日其期也。’乃以巾搽元君面,容貌顿改。及期,果音乐远播,紫云罩山,遂登顶坐石而化。后,一小牧儿被雷击死,寻苏,言见云中羽扇鹤驾,顶冠翡翠曰:‘吾清霄元君也,救而传语,唯孝当钦。’土人遂建祠于山巅云。”综合上述记载及民间传说:周朝时,招远王氏女淑娘自幼父母双亡,由哥嫂抚养,倍受哥嫂讥讽打骂和虐待。然而,淑娘心地善良,尽力为家里劳作,默默为街坊排难,极得邻里好评,乡民都憎其哥嫂对淑娘的虐待,常有街坊邻居指责其嫂之过。哥嫂一怒,将淑娘卖到灵山金家湾村给金家做童养媳。在这里她极孝翁婆、体贴丈夫、操持家务,善待姑叔,对街坊邻居无不尽力相帮,对妇孺老幼均都爱护有加,充分展现了中国伟大女性的高尚情操。
一日在灵山汲水时,遇到一素袍老人,在老人的指引下,换回真容,于当年的四月十五日在灵山山巅坐化成仙。成仙后,用自己的法力治病救人、扶危济困、保佑一方百姓平安。人们极为尊崇,称其为“灵山老母”,又名“青霄元君”。
自周朝开始,当地百姓自发地捐资捐物修祠塑像,对庙宇逐年修缮扩建,渐成规模,特别是唐、明两朝官家的参与,使灵山庙宇一度成为胶东地区最大的庙宇建筑群。相传灵山老母(青霄元君)与泰山老母(碧霞元君)是姐妹,在即墨地区凡是建灵山老母庙的地方均建有泰山老母庙。人们将老母成仙之日即每年的农历四月十五日定为灵山庙会,是即墨数十处山庙会中规模、会期最大,参会人数最多的庙会。清朝一位文人的一句“灵山四月扛马行”,形象地反映了灵山庙会的盛况。
灵山老母的传说源远流长,灵山老母救苦救难、普度众生的传说已深深地烙印于人们的心中。“灵山前,大乱不乱、大减不减”等谚语流传至今。
灵山东山坡村的来由也足以说明灵山老母香火的鼎盛,灵山前有一个村庄叫东山坡,据村庄有关族谱记载:该村原叫蓝家庄,是以即墨城蓝家为首的大户人家,为了来灵山膜拜灵山老母的方便,在灵山山前买得土地,并盖了房子,以到灵山膜拜老母住宿、休息之用。平日则雇人照看,久而久之,即墨及即墨以外的有钱人家,相继在此购买土地、盖房搭屋,渐渐地成了一个村落。由于西边一路之隔的村叫山坡,为分辨两村,故而称之东山坡,西边的原山坡改名为西山坡。
随着近代中国的战火不断,经济萧条,特别是解放战争年间,灵山这座方圆百里拔地而起的孤山,是交通网络里的唯一制高点,成为备受敌我双方注重的军事要地。据《中国解放战争史》记载:在这弹丸之地,敌我双方曾投入数万兵力,你争我夺,比较大的战役就有三次,使山上的自然景观和庙宇建筑全部被战火摧毁。“文化大革命”期间,与灵山老母传说有关的一些残存遗迹,又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自此,关于灵山老母传说的很多文化物质载体在世上消失了,但有许多东西仍散落于民间,灵山老母传说的精神仍牢牢根植于人们的心中。
1992年,为弘扬民族文化,灵山镇政府组织相关单位在原址上重修灵山庙,东配殿增修泰山老母殿、西配殿恢复三姑娘殿。同时,对原有而已被破坏的玉皇庙、观音殿进行修复。重修的庙宇仍保持原庙宇的风貌。
灵山圣母,又叫青霄元君,据明朝万历年间祭酒周如砥所记:万历年间重修灵山祠时,掘得元君遗壳,并得一石碑《元君碑记》,碑上记有:元君生于招远,童养于即墨金家湾,舍姓为媳,貌甚丑陋,婆家憎之,朝打暮骂,无一刻安宁。一日,汲水于山之东,遇一士,白马素袍,索水饮马,元君即应之,饮后,士曰:“吾乃玉帝钦差,汝乃天仙玉女,青霄元君也,生时未带真容,恐凡人玷污,今差吾还汝真容取汝升天。四月十五日,灵山若祥云笼罩,是汝本部侍役迎候,汝当于山巅登宝座”。言讫,递一方青巾予之,并言:“进家门时用此巾拭面,还汝真容,家人若问,可实言之。并言,神明不可侵也”。言并升空而去,元君重汲水回家,依言而行,果然貌变,艳于异常,家人惊讶,元君实言告之,家人即择四月二十三日圆房完婚。四月十五日,灵山顶紫气笼罩,隐闻笙声琴乐,元君假借送饭,登灵山顶,坐化于灵山顶望海石旁,家人将其埋于石旁。过三五载,有吴、宋、张三姓小儿放牛于灵山西坡,忽狂风大作,一声炸雷,三小儿均被击倒,一会儿吴姓小儿醒,异香扑鼻,睁眼一望,空中五彩祥云,云中一女,艳姿丽彩,顶带翡翠,对小儿言:“吾乃天仙玉女青霄元君,今日救汝,用汝之言传于后人,修吾宝殿,塑吾金身,起香会,传世人,惟孝当钦”。小儿告于父母,父母广传四邻,民间自发集资立祠庙,塑金身,定于四月十五日为灵山庙会,流传到今。灵山庙于1945年被战火摧毁殆尽。
为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旅游事业,根据历史资料和当地老人回忆,1992年,灵山镇按原布局恢复建设了灵山老母庙,投资160余万元。现庙内共有四个大殿,灵山老母殿居中,1.5米高300余斤的灵山老母青铜塑像摆放正中,东侧为泰山老母殿,西侧为三姑娘殿和财神殿,建筑外观巍峨,古色古香,殿内神佛塑像栩栩如生,备具神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