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没有好的武器装备,太平天国为什么可以顺利进行?

如题所述

1、历史客观因素.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战败的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而南京条约带来的五口通商,使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质高价廉的工业产品,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去生计.1840-1850年,广东、广西和中国许多地区,水灾、旱灾、蝗灾,连年不断,广大农民家破人亡,陷入绝境.农民反抗斗争多达110次.这为后来的太平天国起义埋下了浓重的伏笔.
2、地理因素.两广地区位置偏僻,且为山区,洪秀全等太平天国领袖得以利用清政府疲软的控制和复杂的地形来发展起义军.
3、思想因素.洪秀全把基督教的平等观和中国农民的“天下太平”、“人人平等”的平均思想结合起来,从农民阶级的要求和利益出发,先后撰写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进行宣传.太平天国定国以后,又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对于劳动人民具有极强的吸引和凝聚力.
4、战略因素.太平天国建国初期采取的是战略进攻措施,在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和发展胜利成果,进行了北伐和西征.这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清政府的剿灭计划,为太平天国的发展赢得时间.
5、农民起义之间的配合.捻军是活跃在北方革命武装的主力.1864年天京陷落后,捻军和原先进入西北的太平军,共推赖文光为领袖,在黄淮平原展开武装斗争.1866年秋,捻军在河南许州(今许昌市)分为东西两支,东捻军赖文光率领,留在中原地区活动;西捻军张宗禹率领,挺进西北.1853年,在太平天国起义和福建小刀会起义的影响下,各支力量以小刀会名义结成统一组织,推举天地会广东帮首领刘丽川为首领,准备举行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6、太平天国之间,有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这也是太平天国顺利进行的因素.清政府无暇分身,只能依靠地方武装防御退敌,不能进行大规模正面作战,主要采用坚壁清野,困敌为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27

太平天国之所以能够席卷大半个中国,和它有着精良的武器装备是分不开的。以往的农民起义,和官兵的武器装备一直是不对等的,农民起义军往往依靠着众多的兵力才能够取得政权,而太平天国则不然,清军有什么,太平天国的武备中也不会少。这是因为,19世纪时,中国的内部多了一股外来势力——洋人。由此,从1851年至1864年,太平天国在中国大地上与清政府分庭抗礼。

太平天国所用火炮仿制品

太平军初兴阶段,其武器装备是极为简陋的,主要还是以刀矛为主,间或有一些鸟枪、抬枪和火炮等粗劣的旧式火器。·在与清军的殊死较量中,太平军官兵们逐渐意识到了先进武器装备的重要性。特别是在面对清军手中的先进西式装备时,大量的伤亡迫使起义军官兵也开始向外国寻找对抗清军的先进武器。

在对外贸易政策方面,太平天国历来是支持鼓励与夷人进行包括军火贸易在内的通商往来的。1853年,英国公使文翰(钵罕)访问天京时“曾从天王的大臣接获正式文书……(天国)对西方国家表示友好,并表示极愿建立最自由的贸易关系”。这份正式文书指的是太平天国以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名义发给文翰的《谕英使文翰》,文中写道:“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当亦嘉汝忠义也。兹特降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

太平军攻陷了镇江后,夷人费士邦搭乘军舰“爱马仕号”前来参观。他受到了太平军领袖们的友善欢迎,并告诉他:“将来外国人可以随便用汽船、铁路、电线及其他西洋机器而无碍。”

太平天国所用火炮仿制品

太平天国甲寅四年(1854年),东王杨秀清在其《答覆英人三十一条并质问英人五十条诰谕》中表示:“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天下之内兄弟也。前月花旗国炎轮船来京者。经诰谕也。不但许伊国通商,至万国亦许往来通商,但通商者务要凛遵天令。凡欲来天国通商者,准到镇江焦山下,听守镇江大员办理。”

可见.太平天国是非常欢迎世界各国前来通商的。

太平天国己未九年(1859年),洪仁开来到天京,向洪秀全提出建议书《资政新篇》。在该书中,洪仁开主张中国应与科技先进的各夷国通商.好好利用夷人的火轮船、火轮车、科学仪器等“有用之物”:“中宝者.以有用之物为宝,如火船、火车、千里镜、连环枪等物,皆有夺造化之巧,足以广闻见之精,此正正堂堂之技,非妇儿掩饰之文,永古可行者也。”

第2个回答  2019-09-26

太平天国前期,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神权与政权形成了复杂的关系。太平天国起义前夕,杨秀清与萧朝贵分别取得了代天父上帝与天兄耶稣传言的宗教特权。

从此,如同希伯来人须通过摩西之口来聆听上帝的指示那样,太平天国包括君主洪秀全在内的全体君民须通过杨秀清和萧朝贵之口来聆听上帝和耶稣的指示。萧朝贵战死后,仍有东王杨秀清能“代天父传言”。

扩展资料:

1851年,洪秀全、杨秀清等人在广西金田发动了一场后来席卷半个中国的农民起义,史称“太平天国运动”。起义军虽然都是农民出身,但个个骁勇善战,不畏牺牲,打得清军节节败退。并占据了当时中国最富庶的江南地区,建立了“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

不过,正当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太平天国内部却发生了严重分裂(史称“天京变乱”)。结果导致东王杨秀清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天国实力急剧下降。这场内斗对太平天国来说是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太平天国在江苏、浙江等地占据了许多重要城镇。原本这些城镇以城墙为依托,有很强的防御能力。但自从清军拥有了火炮后,城墙的优势瞬间被瓦解,太平军在战场各处节节失利,最终无可挽回地走向了灭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平天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0-02
因为清政府过于腐败,积弱已久,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利益被列强瓜分。
鸦片战争爆发之后,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而广西等地人民生活尤其贫困,民怨沸腾。洪秀全在清政府统治的薄弱地区,才得以积聚力量。中国人民饱受本国封建主义和外来资本主义的剥削,洪秀全登高一呼,造满清朝廷的反是顺应了民意。所以在遍地干柴之下,起义的烈火熊熊燃起,并以摧枯拉朽之势冲击着清王朝的统治基础。
所以太平天国初期可以成功。
第4个回答  2019-10-02
那个时代的热兵器相对冷兵器,其实优势还没那么大,真正意义上现代热兵器开始有优势,是从1860年以后后装枪大量使用才开始。
相对的,1851年—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英军都是直到1895年才开始大量列装后装枪清军怎么可能弄到?(著名的李·恩菲尔德1895式步枪,是英国大量列装的第一款)
所以我们看看清军的所谓“装备优势”大概啥样:

1、火绳枪:
A)可笑的射速——40s一枪的垃圾;
B)可笑的精度——没有膛线,可瞄准范围大概50m,超过50m还能打死人,只不过睁着眼睛打跟闭着眼睛打没有任何区别了;
C)可笑的射程——没有膛线,有效射程大概100-200m;
D)哥,弓箭手射速都比这个快,而且射程往往也是100步(据说是100m),英国长弓兵更是能达到300m。
2、火炮:
A)实心弹——那个大铁球打步兵的震慑效果大于实际效果;
B)粗制滥造——清军那个大炮,开炮的时候炮手比敌人危险,炸膛概率跟打出去概率差不多;
C)各种弹药荒——你看看北洋水师就知道了,10发炮弹的箱子8发是空的,还有1发哑弹;
其实1850-60年的时候,热兵器部队比起冷兵器优势都非常有限。
曾格林沁那是傻,一波一波上去找枪毙,才会完蛋。对面火力占优势,还不知道一拥而上拼着损失快速近身,不是找死么?历史上草原骑兵扛中原弓弩的时候,这个拼着损失快速近身完全就是基本功,不傻的指挥官都知道,可惜曾格林沁是个例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