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历史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如题所述

历史课程改革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努力创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新式课堂模式,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不断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积极地营造一个可以引起学生兴趣的良好环境,促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我认为要让历史课堂充满活力应做到以下几点:
  1.将教学内容情境化,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
  要激发学生求知欲,教师一定要将教学内容问题化。而教学情境化,不仅图文并茂,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寓教于乐,还可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使历史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为此,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1)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要设计好开课前的导言。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这个课前导言就成了激发学生兴趣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导言要具备诙谐幽默以及新颖别致的特点,又要突出重点,或者是富有哲理,这样就可以在上课之始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上好该节课。
  (2)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利用课件形象逼真地再现历史事件和人物,不仅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枯燥式说教,甚至还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或参与其中,从而大大激发了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同时活跃了课堂。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求知欲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的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2.将历史史实故事化,变枯燥说教为生动描绘
  学生在初中教材中学的历史只是一些梗概,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不能照本宣科,而是可以把历史知识穿插到故事情节当中去,把历史变成故事化,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融入到故事中去,以曲折的情节、生动的形象,来让学生更加深刻。这能让学生更加有兴致和比较容易地去接受这个故事,从而达到对教材的深入化理解。
  (1)用故事开头。比如在学习“春秋战国的纷争”这篇课文时,我就利用周幽王戏诸侯的故事将这篇课文导入,在学习“大变革时代”这个课文时,我用成语故事“立木为信”开头,让整个课堂一开始就充满兴趣。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用故事代替讲述。例如,我在讲春秋五霸时我用一剑之仇、退避三舍、卧薪尝胆三个成语故事将整课贯穿起来,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既了解了故事内容,又记住了史实。
  (3)用故事喻理。比如,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地爆发”时,我讲完了绥靖政策的实质之后,为了让学生把道理理解得更透彻,给其讲了饿狼与农夫的故事,通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绥靖政策的实质便不言而喻了。作为历史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补充必要的情节,以生动的故事、感人的形象、饶有风趣的语言,将学生引入乐而忘返的胜境。
  3.将个别情节活动化,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尊重学生的需要,不断搭建学生发展自我的舞台,教学中适当穿插历史活动可以使课堂更有活力。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个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足以证明让学生亲身参与教学实践是多么重要。
  4.将教学评价激励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生的课堂学习出现差错和失误是在所难免的,尤其是一些学习比较困难的同学。只有针对这一部分学生做努力,让他们在课堂上主动起来,才能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而如何提高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活起来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问题上不仅要全面还要有针对性,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发散思维;或是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
  5.将教学氛围民主化,让学生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他们感知、记忆、创造能力的发展。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以认真的态度倾听学生的意见。
  总之,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养,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打造自己,努力依托历史课堂这一主战场,不断改革、探索,始终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考历史、探究历史的空间,让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义堂中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16
武靖坤 辽宁省朝阳县台子乡东窑小学 122600摘要 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教会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其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上愉乐求知.关键词 语文课堂 情感 创新 活力我认为:一堂优质的语文课,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教会正确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上焕发激情,愉乐求知.一、挖掘教材激发情感1、 借文本语言激发情感语文教材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宽阔的知识背景,其优势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如《桥》这一课,文中通过感情真挚的语言,烘托出一位在危难中不徇私情的老汉,通过反复朗读、品味,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在洪水中,老汉沉着冷静,把生的希望留给村民,把死亡的危险留给自己和家人,用自己的生命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之桥.在感情朗读中,学生深深地感悟到:在公与私面前,老汉选择了公,老汉舍小家顾大家,他的壮举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了震撼.2、 教师的语言要充满激情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的体验,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地传导给学生,以激起学生的情感的萌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切忌枯燥、乏味、有气无力,缺乏感召力和感染力.如我在教《再见了,亲人》一课时,我满怀激情的说:“汽笛长鸣,声声撕裂心肺,望着眼前舞动的鲜花,望着目下不断涌上来的亲人,望着这片曾经洒过鲜血的热土……我们的志愿军不断地挥动手臂,高声呼喊-----”学生含泪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为此,学生的内心得到了感染,体味到了中朝人民依依惜别之情.二、课堂要真正“活”起来学生是活泼可爱的,我们的课堂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的潜能在课上尽可能地得到释放.如果在语文课上,老师能让学生的眼睛闪着求知的光彩,让学生的思维如闪电般敏捷,那么,其蕴含的生命之流就不怕蓬勃不起来.1、 以读激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千古流传的佳话,读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老师要刻意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去读.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在充足的时间里,以读激趣,以读显形,以读启智,以读育人.如《白鹅》一课,我采用了以读激情,以情悟文,多读感化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带着这份情感,带着动作,生动形象的去品读,深层次的理解白鹅高傲的特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贵有疑,读而能问,这正是学生认知的突进,也是学生思维的聚焦,进而推进阅读不断向纵深发展.在自读的基础上,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空间,这样,他们就会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培养其阅读能力.好问是学生的天性.我在教《桥》一课时,学生问:“老汉眼见自己的儿子被洪水吞没,他伸出手似乎要喊什发么呢?”我没有给予回答,而是让学生们自行解决.有时也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问题.我就让他们通过讨论、分析,在组内解决.给他们创造充足的质疑,讨论,认知的空间.让他们自己质疑,再通过反复阅读后,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三、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1、 让学生展开想象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文中的凝练处、空白处、省略处,让学生对人物言行,心理,外貌或故事结局,展开想象的翅膀.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作者最后只写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惜别的话语,没写朝鲜人民在最后分别留下的语句.所以,我乘机启发了学生想象此时朝鲜人民对志愿军会说些什么呢?于是,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说出自己的想法.2、 培养求异思维求异是学生的天赋,他们乐于表现的与众不同.以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见解.如在《司马光》一课时,我说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做?学生纷纷献计.老师有意识让学生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刻意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又如:学《狐狸和乌鸦》时,有的学生说:“狐狸很聪明,也很有恒心,他不断观察,不断改变语气向乌鸦问好.”而多数学生说狐狸很狡猾,很可恨.我因势利导,前一个同学读得很认真,有独到的见解,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但是乌鸦的聪明用错了地方.从而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四、通过拓展让课堂充满活力要想让课堂充满活力,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知识的拓展是必不可少的.培养学生高尚的品质、健康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们既要充分发掘教材中怕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情感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又要以教材为依托,适当的展开拓展.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结束了,可是我相信,还有一些看不见的东西,占据了学生日渐丰富的思想,那就是拓展中的知识和训练.当然,语文课堂的拓展不是简单地补充一些课外资料,拓展的范围不能脱离教材,漫无边际.而是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这一宗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生固有的知识为前提,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极大的热情参与,拓展才会有的放矢.因此只有抓住文本与课外资料的联系进行巧妙拓展,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生机勃勃,精彩无限.新课改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蓬勃的生机,也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我想:只要我们肯于进取,不断追求,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创新,就可以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