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邓丽君的歌曲难唱吗?为什么这么多人都不会唱、唱不好?

如题所述

邓丽君的一把好嗓子,当然不排除与生俱来,但完美的气息与她后天的勤学苦练是不能分开的。启蒙阶段,邓爸爸每天天不亮就要用自行车带小丽君去家附近的小河边吊嗓子,于是她的变得嗓音越来越圆润动听;成年后,也曾在日本、美国、英国等,接受定期的声乐训练,加上她几乎不烟不酒生活规律又喜欢锻炼身体,难怪她气息被打磨得如此之棒了。邓丽君唱歌一向是吐字清晰,空灵飘渺尾韵迂回,且几乎听不到换气声,这在现如今纷繁复杂的歌唱界,便显得尤为突出和难能可贵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4
虽然听得邓丽君的歌曲非常平和,非常营养,针戳都有非常好,穿起来比较容易,但真正长久的时候可以写音节云端的确实是不好,项链长期的还是比较难的,不是说每个人的农场,只要有一天工地的人对音乐有所理解的人,那么才能长又不在厂里还是比较难听的,因为只有最简单最普通的才是最难的,你看邓丽君的颜色比较好,然后唱歌什么的也没有什么特别勾引都是可能是一口气就能创业的那种,但是语文老师这么简单的东西,藏起来也是晕了,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音乐功底对对个月有特别理解,然后才能唱好唱对。
第2个回答  2019-02-06
邓丽君的人生五味
说起邓丽君,我不得不提起时代这个概念,我很想知道在那些八十年代更或是九十年代的生人在聆听她的歌曲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觉得有种古典的优雅还是觉得一种和数码时代格格不入的腻味。在这个形式远远大于内容、浮燥远远强过安静、表象开始重于内涵、视觉渐渐高于听觉的所谓新世纪里,当邓丽君那已经宛如百年之前的轻歌妙韵穿过层层重金属吉它的扫射和电子音效密集击打的包围而出现在你的耳畔时,是不是还会有人可能被她的歌声所倾倒?是不是还会有人可能被她的歌声所灌醉?我想至少我会有一个肯定的回答。
事实上,在九十年代之前的华语歌坛,历数如繁星般众多的女歌手,你会发现轻柔和哀怨的两大特征几乎就是两大门派的标志,而能够在此间穿梭自如的歌手,也许邓丽君不是唯一的一个,但却是最为自然和成功的一个。
听邓丽君的歌,第一个感觉就是甜:但你别以为女人抿起嘴唇装出一份纯情就能做出一点甜来的,如果是这样,那邓丽君今时的声名就会显得可疑了。邓丽君的声线有那种与生俱来的亲和力,这种亲和力也是一种具有平民特征的人性温情,这与她虽出生寒门却自小得长辈宠爱显然有很大关系,而在她的甜蜜里也总会有无限的青草气息稀化了如蜜般的浓稠,使得这种甜味不仅不让人感到腻味,而更具有一种无限止的回味感。
听邓丽君的歌,第二个感觉就是醉:如果按照现代时髦的说法,邓丽君的许多歌曲显然是很对chill
out这种音乐概念的路子的,在假日的午后或休闲的午夜,临窗品茗或登山望月,在一种舒缓的歌声中是很能找到一种歌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的,但如果你不想在这种属于新世纪的抽象感觉里迷醉的话,那么当你听到邓丽君的歌声你就可以抛掉一切的想象,因为你所有的想象力在她迷离又亲切的轻吟浅唱里都是毫无用处的,她只需要在每一小节后用喉间轻微的颤动一下空气,你就会被送进另一个风情万种的幻彩世界里去了。歌醉人或人自醉都不稀奇,真让人稀奇的是,在邓丽君的歌声里你会发现居然身边的空气都有一种迷醉的感觉。
听邓丽君的歌,第三个特点就是暖:邓丽君就是有那么一种魅力,即使是一首应该寸断愁肠的歌曲在她的演绎下也会变得温暖起来,而且这种温暖是无处不在和无所不容的,所以在邓丽君的歌声里想做傻事几乎都成为了一种不可能,而这种亲和的人格魅力有时候绝对比连篇累牍的人道主义说教管用得多。
听邓丽君的歌,第四个特点就是轻:也许直至今天还是有人还会搬出“酒廊情歌”这种带有贬义的词汇来评价和定论她的歌曲,但邓丽君绝对不是一个只会涂上脂粉、卖弄点风情就心满意足的轻佻歌手,她的歌曲也许不能唤发起一个民族的觉醒,也许不会引发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也不可能会改变一段政治的进程,但是她的歌曲已经改变了一个时代的重量,在她的歌曲里,人终于可以轻柔与更自我的活着,当生命不再沉重,轻也会变得深刻和有意义。
第3个回答  2023-02-06
高音:“邓丽君没有高音”这句话有多少人奉为真理。实际上这句话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任何乐理书都会告诉你,男生G4、女生C5开始就是进入了高音区。那些说男生C5、女生F5才入高音门槛的都是极端的高音控。邓丽君绝大多数歌曲在C5~Eb5,这几个音难道不是正常女声即便是欧美唱法,真声高音都始终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吗?她能将这一区段的高音处理得圆润不失张力,难道高音不够优秀吗?那三位被国内乐评界称道的欧美三大唱将,哪一位不是靠这一区段无与伦比的灿烂辉煌而奠定神级地位的?否则你以为是靠F5、G5甚至HiC?是的,你可以说相比较现在电视选秀动辄嗷一个A5以上的海啸音,淑女邓丽君干不出这么出格的事儿,她的高音不够高。但如果曲解成“没有高音”,则言过其实。
6. 音域:常年来,人们刍议最多的就是这一点,80年代至今,大家对她的普遍评价是音域不广,一个八度多一点,没有高音。事态最严重的时候,任何一家歌手的粉丝先甭管了不了解邓丽君,都上来说一句“我家歌手音域比邓丽君宽”。
事实上,她的很多作品音域都超过了一个八度半(即12至13度),接近两个八度,她也演唱过音域超过两个八度的作品,分别为《I've Never Been To Me》和《真夏果实》,音域14度的作品(差一个全音就两个八度),比如《秋冬》,她都处理得非常好。仅拿代表作《千言万语》来说,这首歌音域她的低、中、高三个音区均能较为全面地覆盖到且保证质量,不会出现有的歌手只唱中低音,有的只唱中高音的“偏科/瘸腿”症状。
她演唱音域的最大优点并不在于现在选秀歌手热衷于展示的绝对宽度,而在于在有效的两个八度内做到声区过度平稳统一,不会出现过于突兀生硬的换声痕迹,而且能不用假声尽量不用假声,更不会像现在飙喊型土嚎一样不顾质量地拼极限(千斤拨四两),这是非常难得的。低音区可在Eb3~#F3持续低低吟、反复咬字,高音区C5~E5(年轻时可F5)掌握了若混、平衡混和一定的强混技术,并且消除了其他飙高音歌手给听众听觉上带来的压迫感,与中低音融为一体,使人不明显感觉到她在唱高音。正如姚峰、曹俊鸿和潘安邦这三位音乐人所说:她的声音听起来轻轻柔柔,但她的音域很宽广。
因为音域的相对宽广,邓丽君可选的曲风就比同时代的歌星广泛得多:抒情、爵士、摇滚、戏曲、民歌,这些风格的歌曲她都能出色演绎,甚至1986年在巴黎的求学过程中尝试过美声女高音的大唱段(高音用到降B5,没有音频资料是个遗憾,只能从报刊杂志上邓丽君的口述中深入了解)。90年代初她在接受日本记者平野久美子采访时说过:“1984年跟苏格兰歌剧院的老师系统学习美声唱法后,我一直在进行着美声唱法的训练,也在探寻各种唱法继续拓宽自己的音域,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唱歌剧和爵士。”(原内容见《邓丽君之梦》一书,该书基本上是邓丽君采访口述实录)可以说,除了说唱R&B等流行乐的分支,各种主流的唱法、音乐风格邓丽君在有生之年都有所涉猎。
总而言之,正如姚峰教授在访谈中所提到的:“邓丽君发声非常科学,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太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津音乐学院声乐教授、美声青年歌唱家张岩也评价:“从声音上说,除了受日本演歌的影响部分歌曲有喉颤外,她的呼吸、咬字共鸣、音域等各方面都是非常优秀的,是一位十分难得的艺术家,她对待歌唱艺术纯粹认真,是我们永远要尊重的艺术家。”顺便说一句,邓丽君在美国学习声乐时录过练声带,她把这份礼物赠予好友、同样是旅日华人歌手翁倩玉,翁倩玉在新闻中透露自己后来都是靠这份录音进行练声的,曾经不慎弄丢,邓丽君认真重录了一份给她,这令她敬佩感动:“她已经唱得很好,却还要学习更好的发声练声方法。”
第4个回答  2014-07-13
不好唱,音色很甜美,后音很特殊追答

望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