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熊和狸猫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一、科目不同

1、浣熊:浣熊科。

2、狸猫:猫科。

二、外形不同

1、浣熊:浣熊最大的特征是眼睛周围的黑色区域,俗称“黑眼圈”,与周围的白色的脸颜色形成鲜明对比。耳朵略圆,上方为白色毛,通常颜色深浅的黄棕色,也有部分为棕色和黑色、淡黄色,及罕见的白化品种。越冬时,皮毛会增长到2~3cm。前后脚有五趾,脚趾常分,能抓住东西,口中原本是裂肉齿,进化成能咬碎东西的牙齿。

2、狸猫:狸猫在中国也被称作“钱猫”,因为其身上的斑点很像中国的铜钱。体型和家猫相仿,但更加纤细,腿更长。南方种的毛色基调是淡褐色或浅黄色,而北方的毛基色显得更灰且周身有深色的斑点。图案总是独特的,而且一般由头到肩有4条主条纹,很宽很明显,但到了脊柱就消失了。

体侧有斑点,但从不连成垂直的条纹。明显的白色条纹从鼻子一直延伸到两眼间,常常到头顶。耳大而尖,耳后黑色,带有白斑点。两条明显的黑色条纹从眼角内侧一直延伸到耳基部。内侧眼角到鼻部有一条白色条纹,鼻吻部白色。尾长(大约是头体长的40-50%),有环纹,至黑色尾尖。

三、分布范围不同

1、浣熊:浣熊原产于伯利兹,加拿大,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美国等北美地区。

2、狸猫:除北部和西部的干旱区,广布于中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浣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狸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6-15

    浣熊,原产自北美洲,现为无危物种。浣熊特征为眼睛周围有一圈深色皮毛,体型较小,体长约40到70cm。因其常在河边捕食鱼类让人误以为它在水中浣洗食物,故名浣熊。

    狸猫一般指豹猫(猫科动物),豹猫(学名:Prionailurus bengalensis)别名铜钱猫、石虎等,亚洲的猫科动物,豹猫的体型略大于家猫,但各亚种的差别比较大,例如印度尼西亚的亚种平均体长45厘米,尾长20厘米,而西伯利亚的亚种体长则达到60厘米,尾长40厘米。豹猫的毛皮也有很多种颜色:南方的豹猫为黄色,北方的则是银灰色。胸部及腹部是白色。豹猫的斑点一般为黑色。豹猫是夜行动物,通常以啮齿类、鸟类、鱼类、爬行类及小型哺乳动物为食。除了交配季节外,它们一般为独处。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浣熊科是类似于熊科的杂食性动物,形态和结构略似熊科,但体型要小很多,并有较长的尾,树栖性比熊科更强。 浣熊科除了分布于亚洲的小熊猫外,所有种类均限于美洲。关于小熊猫的分类,争议也比较多,大体上和关于大熊猫分类的争议类似。浣熊科除了小熊猫以外最著名的成员当属浣熊,分布于中北美洲,最北到达加拿大南部,是浣熊科分布最北的成员。浣熊外形与小熊猫非常类似,但食物中动物性食物的比例要大些,进食前要将食物在水中浣洗,因而得名浣熊。 浣熊在中南美洲和加勒比海诸岛有一些同属的成员,它们有时都被并入浣熊一种。浣熊科另外一个比较常见的属是长鼻浣熊属,包括分布于巴拿马到巴西北部的南美浣熊(赤)和分布于美国西南部到中美洲的白鼻浣熊。白鼻浣熊身体比浣熊瘦,吻部很长,是浣熊科唯一长吻的代表,主要吃昆虫等各种小动物,也吃果实和蜥蜴等较大的动物。美洲的浣熊中最特殊的是蜜熊。蜜熊分布在中南美洲的热带雨林中,从墨西哥东南部直到巴西。蜜熊喜欢吃果实和昆虫,特别喜欢甜食,会驱蜂盗吃蜂蜜。蜜熊的树栖性很强,尾巴具有缠绕性,在食肉目中,只有两种动物的尾巴有缠绕性,另外一种是分布于东南亚的猫型类的熊狸,二者无论是分布还是亲缘关系均较远。 狸猫,又叫豹猫、山猫、野猫。在动物分类中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猫科。它善于奔跑,会偷袭,能攀缘上树,常活动于林区,也见于灌木丛中,胆大、凶猛,夜间出来活动。豹猫属肉食性动物,食物以鸟类为主,常以伏击的方式猎捕其它动物,亦食鼠、蛇、蛙及果实。豹猫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狸猫和它们也是不一样的呀candy·诶~ 的感言: 囧。。浣熊和狸猫长得真的很像的说。。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7-10
北美浣熊(学名:Procyon lotor)是浣熊科、浣熊属动物。为中等体型食肉目动物,成年体长40-65厘米,尾长20-40厘米,体重4-10千克,雄性稍大于雌性。毛致密,全身毛色为灰棕色混杂,还可见到白化品种。面部有黑色眼斑,形象滑稽,绰号“蒙面大盗”;尾部有多条黑白相间的环纹,大约有5到7个环。爪子不能收缩,不锋利。手的灵活性极好,能抓住飞行的虫子。
喜欢生活在潮湿的林地。但是,它们也可以在农田、郊区和城市地区找到。可以生活在从温暖的热带地区到寒冷的草原的多种栖息地中。杂食性,能食用捕获的大部分猎物。食物多来自于地面或者临近水的地面。在北美当地,根据季节变化,会吃浆果、坚果、啄木鸟的卵、爬行动物的卵、昆虫、乌龟、青蛙、小型哺乳动物,还会吃鱼类和蛤蜊。在每次吃东西前,总是先把食物在水中清洗一下。原产于伯利兹、加拿大、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美国。奥地利、阿塞拜疆、比利时、捷克、爱沙尼亚、法国、美国(佐治亚州)、德国、匈牙利、意大利、日本、立陶宛、卢森堡、荷兰、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士、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等国有引种。
(概述图参考来源:[1])
中文学名
北美浣熊
拉丁学名
Procyon lotor
别称
食物小偷、皮皮熊、浣熊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快速
导航
栖息环境生活习性分布范围繁殖方式下级分类保护现状主要价值物种危害
形态特征
北美浣熊为中等体型食肉目动物,成年体长40-65厘米,尾长20-40厘米,体重4-10千克,雄性稍大于雌性。毛致密,全身毛色为灰棕色混杂,还可见到白化品种。面部有黑色眼斑,形象滑稽,绰号“蒙面大盗”;尾部有多条黑白相间的环纹,大约有5到7个环。爪子不能收缩,不锋利。手的灵活性极好,能抓住飞行的虫子。[3]
共8张
北美浣熊
栖息环境
北美浣熊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可以在多种栖息地中找到并容易在人类附近生活。它们需要随时取水。喜欢生活在潮湿的林地。但是,它们也可以在农田、郊区和城市地区找到。可以生活在从温暖的热带地区到寒冷的草原的多种栖息地中。[4]
生活习性
浣熊
习性
北美浣熊在夜间活动,白天很少活动。在极冷、多雪的时候,观察到北美浣熊有一次长时间睡眠,但没有冬眠。在这段时间内,它们的新陈代谢率和温度保持恒定,并且依靠脂肪储备为生,可能损失多达50%的体重。北美浣熊主要是一种孤独的动物,只有雌性和幼熊才会组成群体。有时候,雄性可能与雌性在一起繁殖一个月,直到其幼熊出生。它们的步态一般像步行一样,但是,它们能够以每小时15英里的速度到达地面。爬起来非常敏捷,不会因跌落10-12米而烦扰。北美浣熊不仅是出色的登山者,而且还是坚强的游泳者,尽管它们可能不愿意这样做。没有防水皮毛,游泳会迫使它们增加额外的重量。北美浣熊不会走得更远。它们的行程只是为了寻找食物。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一个山洞中,常住的北美浣熊每晚的行进速度在0.75-2.5千米之间,在秋季、冬季和春季,雄性北美浣熊的旅行距离稍远,而在夏季,幼熊和雌性旅行的时间更长。[4]
数量密度随生境类型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在湿地、低地地区,例如沼泽、潮间带地区和洪泛区,密度平均为每平方公里50只;在农业地区和硬木森林中,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20只;在郊区,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69只。在美国密苏里州沼泽中,记录的最高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00只。狂犬病可能会严重影响数量密度,在狂犬病低发时期,数量密度会增加一倍。[4]
北美浣熊具有高度发达的触觉。它们像人一样的前爪特别敏感,它们使北美浣熊能够轻松地操纵和撬开猎物并进行爬升。北美浣熊通常先用前爪捡起食物,然后再放进嘴里。凭借其良好的听觉,北美浣熊也格外警觉。同样,北美浣熊具有出色的夜视能力。[4]
食性
杂食性,能食用捕获的大部分猎物。食物多来自于地面或者临近水的地面。在北美当地,根据季节变化,会吃浆果、坚果、啄木鸟的卵、爬行动物的卵、昆虫、乌龟、青蛙、小型哺乳动物,还会吃鱼类和蛤蜊。[3]在每次吃东西前,总是先把食物在水中清洗一下。[5]
它们如果发现鸟蛋,能够很巧妙地用爪子在蛋上挖洞,然后吸食蛋中的汁液。吃东西时,能灵巧地用两只前脚抓起食物来吃。它们的前颚长有尖尖的犬牙,用来咬住和撕裂食物,然后用颚齿磨、食物。[6]
巢穴
北美浣熊喜欢筑在树干或者树枝上,穴直径至少60厘米,离地面至少高30厘米。也有选择地上巢穴的,大多数的地上巢穴是被遗弃的土拨鼠巢,地上巢穴比树穴能提供更多的热调节。雌性比雄性更多地使用树洞作为穴,可能是作为庇护所,躲避捕食者和恶劣天气,尤其是在抚养幼仔时。[3]
天敌
北美浣熊白天在巢穴中保持不活动状态,从而逃避了许多掠食者的袭击。当它们活跃时,它们保持警惕,并且会变得积极进取。它们被土狼、狼、大鹰和猫头鹰等大型捕食者捕食。它们的幼熊也可能被蛇所俘虏。[4]
分布范围
存在:伯利兹、加拿大、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美国。[7]
引种:奥地利、阿塞拜疆、比利时、捷克、爱沙尼亚、法国、美国(佐治亚州)、德国、匈牙利、意大利、日本、立陶宛、卢森堡、荷兰、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士、乌克兰、乌兹别克斯坦。[7]
起源不确定:巴哈马。[7]
北美浣熊分布图
繁殖方式
雄性1岁可达性成熟,雄性稍晚。每年1-3月发情,发情高峰期在2月。母熊趋向同步发情。发情配种会在白天进行,发情时母熊坐卧不安,来回走动,可看到公熊追逐、爬跨母般,母熊尖叫。怀孕期为63-65天。每年产1胎,通常1胎生2-5只。野生环境下,寿命能达到5岁;圈养环境下,可以达到16岁。[3]
母熊在生产前1-2天,挖洞做窝;生产前1天,蜷缩于巢内,不食。小浣熊常常在4月出生,出生时闭眼。在出生后9周内完全喝母乳,直到16周龄才完全断奶。母熊独自哺育幼仔。[3]
下级分类
中文名 英文名 学名 命名者及年代
北美浣熊威卡礁亚种 Key Vaca Raccoon Procyon lotor auspicatus Nelson,1930
北美浣熊哥斯达黎加亚种 Costa Rican Raccoon Procyon lotor crassidens Hollister,1914
北美浣熊佛罗里达亚种 Florida Raccoon Procyon lotor elucus Bangs,1898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5年 ver 3.1)——无危(LC)。[7]
主要价值
自殖民时期以来,已经收获了北美浣熊毛皮。在1920年代,“浣熊”大衣风行一时,制成了价值约14美元的毛皮。尽管需求不再那么高,但毛皮仍可能以仿貂、水獭或海豹皮毛的形式出售。某些地区也吃北美浣熊。[4]
物种危害
北美浣熊可能对农民造成滋扰。它们会损坏果园、葡萄园、瓜田、玉米田、花生田和鸡场。它们在完成第一穗之前先移到下一穗玉米的习惯使它们对甜玉米和田间玉米都特别有害。北美浣熊还携带鼠疫、狂犬病以及其他可传播给人类和家畜的疾病和寄生虫。[4]
纠错
参考资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