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流经的地区 洒落着哪些文物古迹

在长江流经的地区 洒落着哪些文物古迹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收集了流域各省市、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资料数据,根据流域涉及地区,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重要性和资料数据的可获得性,对长江流域国家级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分布和类别进行了统计。截止2007年,长江流域涉及的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甘、陕、黔、豫、桂、粤、闽、浙等19个省(市、自治区)的38个地区、14个自治州、70个地级市、126个县级市、545个县、32个自治县、2个特区和1个林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620处,占全国(除港、澳、台外)的26.4%,其中古遗址104处、古墓葬49处、古建筑259处、石窟寺及石刻59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48处和其他1处。各类别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以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占全国数量的相对比最高,为38.9%,其次是石窟寺及石刻;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3062处,占全国(除港、澳、台外)的29.1%,其中古遗址396处、古墓葬290处、古建筑1263处、石窟寺及石刻26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827处和其他24处(流域各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体分类数据统计见表1(略),全国和长江流域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类比较统计见表2(略))。这些文物遗迹涉及古宫、道观、寺庙、古桥梁、古祠堂、民居、牌坊、古石刻、古塔、古代名人墓穴、古文化遗址、古窑址、革命旧址、古城墙关隘等,数量多、内涵丰富,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保护、研究、利用这些文物遗迹,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综观长江流域文物遗迹,主要有以下特征。

1.1 文物古迹类型丰富、价值高、影响大

长江流域各地分布的文物古迹数量多,在全国1/5的土地上有全国1/4多的国家级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文物古迹,类型非常丰富、年代跨度长,有石器文化遗迹,也有原始氏族制和部落制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的文化遗迹,是研究和了解长江流域不同社会形态文化的活标本,种类基本涵盖了全国已发掘的大部分文物古迹类别。其中古文化遗址有古代聚落、古城、古窑、冶铁、采矿、古作坊、古宫殿衙署、古桥梁码头、古洞穴、古驿站古道、古寺庙、古战场、古军事设施、古祭祀、古水利设施等遗址,这些种类众多的遗址印证了长江流域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为流域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最佳实证。如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的龙骨坡古人类遗址证实了中华大地上在200万年前就已经有了人类的足迹,把中国的史前文明前推了近100万年;四川省宣汉县普光乡进化村的罗家坝遗址是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先秦文化遗址,对研究巴文化与蜀文化、楚文化、中原文化的相互交融具有重要价值。

古墓葬有帝王陵寝、名人或贵族墓、普通墓葬等。浙江余杭反山遗址发现的良渚文化土墩墓,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又有地面标志的大型丛葬墓,显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曙光;江苏省南京市钟山南麓的明孝陵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500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这些地下考古成果为中国考古学研究谱写了新的篇章,是探讨长江流域不同时代、地区和社会阶层之间埋葬习俗及所属时代社会生活状况的重要实物资料。

古建筑有城垣城楼、宫殿府邸、宅第民居、坛庙祠堂、衙署官邸、学堂书院、驿站会馆、店铺作坊、牌坊影壁、亭台楼阙、寺观塔幢、苑囿园林、桥涵码头、堤坝渠堰、池塘井泉等,它们不仅是长江流域历史文化的见证,亦是沟通古今的桥梁。如湖北省江陵县楚国郢都故址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代表了楚文化发展中最为光彩夺目的阶段;长沙铜官窑遗址,是唐五代瓷窑遗址,开彩色釉之先河;江苏省苏州市苏州文庙内的宋平江图碑是举世公认的世界最古老的天文图。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从不同的侧面真实地再现了长江流域昔日的辉煌。

石窟寺及石刻有石窟寺、摩崖石刻、碑刻、石雕、岩画等,一座座异样壮观的石像、一个个珍贵的艺术宝窟,反映了长江流域历史上各时代建筑的艺术面貌。如重庆市大足县境内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是集中国佛教、道教、儒家“三教”造像艺术精华之大成的石刻群,堪称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具有前代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1.2 流域文物遗迹上、中、下游分布均衡、相对集中

长江流域各类文物遗迹分布在流域各省市,其中流域面积占全流域55.6%的湖北省宜昌以上上游地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336个,占全流域的54.2%,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175个,占全流域的38.4%;流域面积占全流域44.4%的湖北省宜昌以下中、下游地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284个,占全流域的45.8%,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886个,占全流域的61.6%。全流域上、中、下游地区文物遗迹基本分布均衡。

各省市中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四川省居多,其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单位分别占整个流域总数的21.8%和18.7%,凸显四川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古巴蜀文明中心;其次为湖北、江苏、湖南、浙江省和江西省,它们是荆楚文化和吴越文化的发祥地、联结地和发展中心。

1.3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镇、村)多、历史悠久

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国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长江流域各省市中被列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有34座,占全国总数的31.2%;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有46个,占54.1%;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有20个,占27.8%;世界文化遗产7处,占24.1%;全国8大古都占两座,即杭州和南京。这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镇、村)的发展史记录了长江流域的历史变迁,是流域文化的大载体、流域历史文化的浓缩。如古都杭州,建县于秦代,五代吴越和南宋两代在此建都,号称“东南第一州”,城市发展史长达2200多年;重庆市江津市塘河镇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年前就有人类聚居,明朝陆续建房成集镇,镇中孙家祠堂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宗祠建筑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保护价值。

1.4 近现代革命历史遗存数量多、代表性强

长江流域作为中国近现代革命斗争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在近现代革命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使得长江流域在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还有丰富的近现代革命历史遗址,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48处,在流域各类文物遗迹中占全国数量的相对比最高。这些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涵盖了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名人故旧居、传统民居、宗教建筑、名人墓、烈士墓及纪念设施、工业建筑及附属物、金融商贸建筑、中华老字号、典型风格建筑或构筑物等。如江苏省南京城东的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是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后天王洪秀全的王府;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阅马场北部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是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设立的鄂军都督府;上海市陂禹路374弄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记录了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长江流域的这些革命遗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代表性强,见证了中国近现代自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北伐革命、国共合作、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的民族民主革命的历史进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