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应该吃什么?

如题所述

元宵节的各地食俗

元宵节的应节食品,在南北朝是浇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

到了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 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于后代的炸元宵。唐朝的元宵节食是面蚕。王仁裕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岁上元都人造面蚕的习俗到宋代仍有遗留,只是应节食品较唐朝更为丰富。

及至南宋,就有所谓“乳糖圆子”出现,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了。到了明朝,人们以“元宵”来称呼这种糯米团子。刘若愚的《酌中志》记载了元宵的做法:“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也。”清康熙年间,御膳房特制的“八宝元宵”,是闻名朝野的美味。马思远则是当时北京城内制元宵的高手,他制作的滴粉元宵远近驰名。符曾的《上元竹枝词》云:“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诗中所咏的,就是鼎鼎大名的马家元宵。

近千年来,元宵的制作日渐精致。光就面皮而言,就有江米面、高粱面、黄米面和包谷面。馅料的内容更是甜咸荤素,应有尽有。制作的方法也南北各异,北方的元宵多用箩滚手摇的方法,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手心揉团。元宵可以大似核桃,也有的小似黄豆。煮食的方法有带汤、炒吃、油氽、蒸食等,不论有无馅料,都同样美味可口。目前,元宵已成了一种四时皆备的点心小吃,随时都可以来一碗以解馋

全国各地的元宵节习俗

〔河北省〕 永平府元宵节,有病的妇女群聚窑下,称“陶灸”。儿女交错度桥,称“度百厄”。也有人以纸裁剪为九条纸绳,信手打结以卜休咎,称“结羊肠”。又以十二个面盏贮油放入锅中蒸熟,以面盏积水之多寡来预卜该月的晴雨。静海县上元节以大馒头为节食。庆云县元宵节男子请五祖教拳棒,女子请紫姑卜休咎。

〔山东省〕 淄川县元宵节临水人家多放河灯。宁阳县元宵送灯至祖坟。博兴农村的元宵节有照灯的习俗。男孩子提着灯,绕枣树六圈,口念“嘟佬嘟佬,开花结枣”六遍,就能使枣树丰收。莒县男女老少于正月十六到野外踏青,称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永保青春年少。

〔河南省〕襄城县元宵吃馄饨汤,称之“团圆茶”,娘家接已嫁的女儿回家过节,郲县元宵庆灯时,老幼有病者,皆以火灸石龟。本地有河桥的,相率过桥。若无桥,则以木板搭数丈高之“天桥”,称为“走百病”。

〔陕西省〕 凤翔县于元宵节宴请女儿、女婿,称之“吃十五”。并送灯、送油,称之“添油”。〔江苏省〕武进县上元日绑缚芦苇成丈许之火炬,插于田间,称“照田财”,用来预卜早潦。火色白者为水,红者为旱。宜兴上元日,儿童戴鬼面具,屈脚振肩而跳,称之“跳鬼”。

〔浙江省〕 杭州民间传正月十五为上元天官赐福之辰,多斋素诵经,匍匐至吴山礼拜。海宁县元宵节以精致的菊花灯为最出名。上虞县少于元宵节晚上到戡恃月台上较量武艺。建德县人家有新娶媳妇的,于元宵节设酒祭床。

〔江西省〕 新建县民于元宵扫墓插竹为灯。万安县城各乡均于元宵节祀上元神舟。

〔湖北省〕 云梦县(今之江汉)老农夫于元宵夜持火炬偏照田圃,叫“照绝地蚕”。儿童则以田鼓迎神,以卜岁事。武昌的“弄龙”要一连三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跟随龙灯到邻村赴宴,称为“龙换酒”。

〔湖南省〕 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新田县游完龙灯后,将龙灯付之一炬,称为“送灾”。

〔四川省〕 四川元宵有“四偷”的习俗:“一偷汤圆二偷青,三偷檐灯四偷红。”除了偷青是为了强身外,其余皆为求子的习俗。开县有“对骂”的习俗。元宵节时人们搬板凳到户外去,将平日之怨气,尽皆骂出,被骂之人不得回骂。

〔福建省〕 泉州花灯别具特色,有香灯、纸折莲花灯、丝料宫灯、八结灯等等。邵武县元宵夜境内庙宇绕境迎香,称为“净街”。福建南部有元宵节两村儿童互掷石为戏的习俗。据说若不掷石,那个村子必定发生瘟疫。

〔广东省〕 新安县民有于去年生男者,皆于元宵夜庆灯。南雄闹花灯时,父母取龙灯上之龙须线给小儿系带,据说可保儿童无疾病。又取龙灯内残存的蜡烛照床下,据说可以产贵子。文昌县民元宵夜偷青时,偷中的以挨骂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则以不挨骂为吉兆。

〔云南省〕 云龙县于元宵节前迎三崇神,沿街立棚祭祀。弥勒州元宵后一日燃香于桥,投石水中,再取水洗眼,据说可以去疾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17

元宵节的食物是汤圆、油锤、面灯这些食物。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2-08
春节有春节的美食文化,元宵节有元宵节的饮食风俗。春节过后将迎来第一次月圆,元宵节紧跟着就来了。

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相传元宵节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关于元宵节的应节食品,也是在长久的岁月中慢慢发展起来的。在南北朝时的元宵节,食用浇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到南宋,就出现了所谓的“乳糖圆子”,这应该是汤圆的前身了。后来发展到明朝,人们就以元宵来称呼这种糯米团子了。

在我们南方的民间,过元宵节都有吃汤圆的习俗,因此汤圆就成了当仁不让的主打食品。“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团团圆圆、和睦幸福。

近年来,汤圆的制作日见精致、丰富。对于芝麻汤圆、豆沙汤圆的制作,很多主妇已经是驾轻就熟了,这里有几种特色汤圆的制作方法,家庭主妇们可以学着做一做,到时候可以给家人一个惊喜哦。

猪肉汤圆

原料:适量的糯米粉、瘦肉末、酱油、胡椒、料酒、姜末、冬菜末、葱花。

做法:1.将糯米粉加入适量水揉和。2.在锅中倒入油少许,油七成热时下肉末炒熟,加入酱油、胡椒、料酒、姜末,入味后起锅装盘。3.熟肉末晾凉后,加入适量的生肉末、冬菜末、葱花,拌匀后放冰箱里冷冻,切成小块为馅心。4.取一小块糯米面捏扁,包入馅心揉圆。5.将汤圆下锅煮,火不宜过旺,见汤圆浮上水面即捞出。6.在碗中放入适量的酱油、胡椒、味精、猪油、葱花等,冲入适量高汤,将捞出的汤圆放入即可食用。

胡萝卜莲蓉汤圆

做汤圆不单可以在馅中做改变,其实皮也可以变化,像胡萝卜莲蓉汤圆,就是用胡萝卜来做皮,做出来颜色橙黄,莲蓉馅有淡淡余香。

原料:糯米粉、胡萝卜、干莲子、糖。

做法1.胡萝卜洗净切小丁,放入搅拌机中打成蓉。2.用糯米粉、温水和胡萝卜蓉一起和面,然后把面团揪成大小相等的剂子。3.干莲子提前用清水泡一晚,然后用高压锅煮烂,用干纱布过水。4.锅中放油,倒入莲蓉,加适量糖炒成泥状,莲子与糖、油的比例约为4∶2∶1.5。将剂子按扁,中间包馅,最后揉成球状,下锅煮熟即可。

小贴示:用高压锅煮莲子时要多放水,约占高压锅容积的2/3为宜。

成都赖汤圆

赖汤圆迄今已有百年历史。老板姓赖,所以得名“赖汤圆”。据说他制作的汤圆煮时不烂皮、不露馅、不浑汤,吃时不黏筷、不黏牙、不腻口,滋润香甜,爽滑软糯,成为成都最负盛名的小吃。

原料:糯米500克,大米75克,黑芝麻70克,白糖粉300克,面粉50克,板化油200克,白糖及麻酱各适量。

制法:1.将糯米、大米淘洗干净,浸泡48小时,用前再清洗一次。用适量清水磨成稀浆,装入布袋内,沥干成汤圆面。2.将芝麻去杂质,淘洗干净,用小火炒熟、炒香,用擀面杖压成细面,加入糖粉、面粉、板化猪油,揉拌均匀,置于案板上压紧,切成1.5厘米见方的块,备用。3.将汤圆面加清水适量,揉匀,分成30坨,分别将方块心子包入,成圆球状的汤圆。4.将大锅水烧开,放入汤圆后不要大开,待汤圆浮起,放少许冷水,保持滚而不腾,汤圆翻滚,心子熟化,皮软即熟。5.食用时随上白糖、麻酱小碟,供蘸食用。

小贴士:如果嫌做汤圆面太麻烦,可以去超市购买现成的糯米粉代替。

紫甘蓝枣泥汤圆

原料:糯米粉、紫甘蓝、红枣、细豆沙、糖。

做法:1.紫甘蓝洗净切成小块,煮熟晾凉后用搅拌机打成蓉。2.用糯米粉、温水和紫甘蓝蓉一起和面,制成等大的剂子。3.红枣洗净用高压锅煮烂,取出铺在带网眼的竹屉上,用勺将枣碾碎,枣肉即从网眼中漏出。4.用干纱布将枣肉过滤,加少量细豆沙、白糖或红糖拌匀。锅中放油,将枣肉炒成泥状,枣肉与糖的比例约为4∶1.5。将剂子按扁,中间包馅,最后揉成球,下锅煮熟即可。

特点:汤圆皮微紫色,枣泥馅香而不腻。

汤圆美味可口,但是却因其含大量油脂及糖分,热量很高,难以消化,不宜多食。一般来说,一次食用有馅的汤圆不要超过5颗,无馅的小汤圆不要超过40颗。

其实,元宵节不仅有汤圆这样的传统美食,各地的美食风俗已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吃饱吃好到吃出新意和健康,从精工细做到合理搭配营养。

面条

面条为元宵灯节落灯这天晚餐的食品。古有“上灯元宵,落灯面,吃了以后望明年”的民谚。这一食俗多流行于长江以北地区。落灯时吃面条寓意喜庆绵绵不断之意。

推介:西红柿鸡蛋打卤面

原料:西红柿两只,鸡蛋1个,面条1把,黑木耳1朵(提前用水泡开),油菜1棵,葱、姜适量。

做法:1.锅中加水,等水开后加入面条,等待面条煮熟的过程,把西红柿、木耳切丁,油菜切成两段。2.把煮熟的面条涝出,滤干,盛入碗中。3.把油菜放入煮面条的水中,煮熟,捞出,摆在碗中。4.将鸡蛋在碗中打散。锅中加油,待油热后倒入鸡蛋,等鸡蛋变为金黄色时再盛入碗中。5.锅中再稍加一点油,待油热后加入葱、姜爆出香味,把火调小(这样不容易被油溅到),加入西红柿丁、木耳,搅拌,等西红柿熬成酱状后,加入适量的盐和少量的糖,最后加入炒好的鸡蛋,拌匀后熄火。6.把做好的西红柿鸡蛋卤倒入面碗中,就可以尽享美味了。

年糕

元宵节除汤圆、面条外,还有吃年糕的,唐代、元代都有元宵节食年糕的记载。

推介:韩式炒年糕

原料:年糕条、洋葱、大白菜、胡萝卜、清鸡汤、葱各适量,油、韩国辣椒酱、盐、白糖各少许。

做法:1.大白菜洗净,切成块状;洋葱洗净,切成片。2.红萝卜去皮,斜切成片;葱切成段。3.烧热3汤匙油,炒香洋葱丝和红萝卜片,倒入大白菜炒至菜叶变软。4.注入3杯清鸡汤搅匀,加入3汤匙韩国辣椒酱、1/4汤匙盐和1/3汤匙白糖调味。5.放入年糕条搅拌均匀,加盖大火煮沸,改小火焖煮10分钟。6.煮至年糕变软,汤汁近乎收干,撒入葱段,便可装盘食用。

麦饼

浦江一带元宵节有吃馒头、麦饼的风俗,馒头为发面,麦饼为圆形,取“发子发孙、大团圆”之意。

推介:干菜麦饼

原料:雪里红干菜、面粉、猪夹心肉等,调料适量。

制法:1.猪夹心肉切成小丁,与蒸软切碎的雪里红干菜拌匀渍一会。2.取面粉加菜油少许和成油酥面,再摘成剂子,擀皮,包馅,擀成直径15厘米大小的薄饼。3.落油锅煎炸至两面金黄色松脆即成。爱吃辣的抹点辣酱。
第3个回答  2009-02-08
元宵节食俗

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在南北朝时浇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到了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
唐朝的元宵节食是面蚕。王仁裕(八八○—九五六)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岁上元,都人造面蚕的习俗到宋代仍有遗留,但不同的应节食品则较唐朝更为丰”。吕原明的《岁时杂记》就提到:“京人以绿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盐豉。捻头杂肉煮汤,谓之盐豉汤,又如人日造蚕,皆上元节食也”。到南宋时,就有所谓“乳糖圆子”的出现,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了。
至少到了明朝,人们就以‘元宵’来称呼这种糯米团子。刘若愚(生于一五四一)的《酌中志》记载了元宵的作法:“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也”。
清朝康熙年间,御膳房特制的“八宝元宵”,是名闻朝野的美味。马思远则是当时北京城内制元宵的高手。他制作的滴粉元宵远近驰名。符曾(生于一六八八)的《上元竹枝词》云:“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诗中所咏的,就是鼎鼎大名的马家元宵。
近千年来,元宵的制作日见精致。光就面皮而言,就有江米面、粘高梁面、黄米面和苞榖面。馅料的内容更是甜咸荤素、应有尽有。甜的有所谓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什锦、豆沙、芝麻、花生等。咸的有猪油肉馅,可以作油炸炒元宵。素的有芥、蒜、韭、姜组成的五辛元宵,有表示勤劳、长久、向上的意思思。
制作的方法也南北各异。北方的元宵多用箩滚手摇的方法,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手心揉团。元宵可以大似核桃、也有小似黄豆,煮食的方法有带汤、炒吃、油氽、蒸食等。不论有无馅料,都同样的美味可口。目前,元宵已成了一种四时皆备的点心小吃,随时都可以来一碗以解馋。
第4个回答  2019-04-04
1、吃元宵(汤圆)
元宵又名汤圆、说团、圆子等。元宵节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习俗。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开始元宵称为"汤圆",因它飘在碗里,像是一轮明月挂在天际。天上月圆,碗里汤圆,家人团圆,正如台湾民歌《卖汤圆》中唱的:"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汤圆好团圆。"以象征团圆吉利之意。因汤圆最初只专在元宵节上市供应,久而久之,便直接呼它为元宵了。
2、吃油锤 
元宵节的食品出现于唐宋时的有油锤。“上元节食焦锤最盛且久。”据宋代的《太平广记》记载:油热后从银盒中取出锤子馅。用物在和好的软面中团之。将团得锤子放到锅中煮熟。用银策捞出,放到新打的井水中浸透。再将油锤子投入油锅中,炸三五沸取出。吃起来“其味脆美,不可言状”。原来唐宋时的油锤就是后世所言的炸元宵。油锤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其制法与品种已颇具地方特色,仅广东一省,便有番属的“通心煎堆”、东莞的“碌堆”、九江的“煎堆”等等,真可谓唐宋食风今犹在。
3、吃面灯
面灯也叫由面盏,是用面粉做的灯盏,多流行于北方地区。面灯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做灯盏十二斗(闰年十三只),盏内放食油点燃,或将面灯放锅中蒸,视灯盏灭后盏内余油的多寡或蒸熟后盏中留水的多少以卜来年十二个月份的水、旱情况,这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其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如清乾隆年间陕西《锥南县志》载牶“正月十五,以荞麦面蒸盏燃灯,按十二月,以卜雨降。”表达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的愿望。面灯在正月十六落灯之日煮或蒸而食之。清咸丰年间,山西《澄城县志》载牶“正月十五日蒸荞麦面为灯盏,注油燃灯,次早食之。”目前农村仍有此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