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我懂了的作文

要原创

那一刻,我懂了

想想昨天,我们仿佛还是一个小学生,背着书包走进了眼前这所令人感觉陌生的47中,用好奇的眼光打量这周围的老师和同学。但自从翻开课本那一刻起,我们就正式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一个中学生了,从小学的语文、数学和英语三个科目增加到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和生物七个科目,我也感觉到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因此对中学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惧感。
可此时,我们已经是走过一个学期的中学生了,对中学的各方面也不再陌生,不再恐惧,而是欣然地接受了眼前的一切,习惯了中学的生活,也习惯了中学的学习,欣喜地迎来了初一下学期的生活。下面,我就分别从几个方面谈谈初一下学期的变化。
记得一开学,我因为没有能和小学同学分到一个班而感到十分懊恼,感觉这个班的同学都不是那么亲近,也不是那么团结,因此我总是一下课就去找小学同学,很少和班里的同学交谈、说笑。每当看见班里的同学在一起说说笑笑时,总会感觉自己很不合群,但同时也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其中的一员。随着时间的流逝,学校举办了各种各样的活动,例如运动会、艺术节,在汗水和笑声中,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也一点一点的缩短了。在运动会上,我们一起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我们班的运动员为了班级洒下了汗水,努力地冲刺;其他同学为了帮他们加油而在烈日下奔跑、呐喊。帮同学递水递食物。
通过这些活动,我认识了班里的许多同学,了解到了他们的另一面,也化解了开学时对他们的误会,渐渐融入了初一四班这个大集体。现在,无论是在学校的哪个角落,都可以看见我们欢笑的身影。使我不但消除了对中学的恐惧,也认识了中学生活的精彩和美好。于是,我懂了,一个班级真正所需要的是团结,团结就是力量。
再谈谈学习方面吧,在小学毕业时,老师总是对我们说,中学是一个和小学完全不一样的地方,无论是什么事情都要靠自觉,学习任务重了,竞争也更加大了,更重要的是,还要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绝对不可以随波逐流。家长也经常和我说同样的话。于是,我常常在脑海里想象着中学的模样,我认为,中学肯定是一个不一样的地方,是一个没有老师管,没有老师唠叨的地方,是一个有自由的地方。因此,从小学毕业的那一刻起,我就盼望着开学那一天的到来。可惜啊,现实毕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完美。
军训的第三天下午,我们拿到了中学的课本,除了语数英三科,还第一次接触了政治、历史地理和生物,要同时学好七门科目,的确不容易,刚拿到书本的那一天,我就被吓坏了,心想:“这可是整整七本书啊,要比以前多了四门科目,光是作业就一大堆了吧!太可怕了!周围的同学也那么厉害,学习可就没有以前那么轻松了!怎么办呀!”一上课,一种恐惧感就缠绕这我,仿佛要被这些文字给包围了。后来听说历史、地理和生物是中考不用考的科目,我便把重心放在了语文、数学、英语和政治四门科目上面,定了一个远期的目标,也制定了每个学期的学习计划,去攻克这些难关。为了让自己可以更加透彻地了解知识,上课前,我会首先预习一下新的内容,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上课时,我比小学更加认真地听讲,争取完成好老师布置的每一项作业,对待知识不含糊,尽自己的最大能力搞懂每一个知识点,每科设立一本笔记本,记下上课老师所讲的内容,并把重点知识做一个详细的记录和分析。渐渐地,我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也有了学习的规律,每天都认真地完成着自己的学习任务,不再去过多地留恋小学那轻松的学习生活,而是每天都朝着新的目标去前进,去奋发。
的确,中学的生活相对小学而言,更加宽松了,下课后,可以决定自己要干什么,可以决定自己要吃什么午饭,不用像小学一样,跟在老师的屁股后面,有了自由,也有了自主权。在学习方面,中学更讲究的是自主学习,要有很强的自觉性,也要学会自己管自己,成天靠着他人的督促,是永远不可能会进步的。经过了一个学期,对中学生活的好奇心早已经消失了,替代它的是习惯,是适应。于是,我懂了,中学的学习要靠自觉,只有自觉的学习,才可以使我进步,才可以使我真正地掌握好知识,要把小学的“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学习不光要死记硬背,也要掌握好一定的学习策略。
下面要说的是我多姿多彩的住宿生活,由于上了中学后,学校和家里的路途比较远,所以我选择了住宿。开学的第一天,本来是应该在学校住的,但因为种种因素,我又跑回家去了,我说我不想住宿,继而又大哭大闹,不喜欢在学校的感觉,一个星期都要呆在学校里面,看不见爸爸妈妈,的确是一种很不好受的感觉。那天晚上,妈妈为了说服我,花了好大的功夫。我听了后,无奈地点点头。第二天,我极不情愿地留在了学校,跟着同学们一起晚自习,一起洗衣服,一起吃饭,一起在宿舍里睡觉。日复一日,过着这样简单、有规律而又有趣的住宿生活。经过一个学期后,我再也没有逃避住宿了,而且我发现,在学校住宿的优点还真不少,可以节省下上学来回的许多时间,和同学们一起晚自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不懂的问题可以问一下老师或者是同学们,或者是和他们一起讨论。另外,更加重要的一点,在学校住宿,不但可以摆脱生活上对父母的依赖,还可以锻炼自主生存能力。这么好的机会,当然要珍惜。在学校住宿,自己照顾自己,看着自己洗干净的衣服,睡在自己收拾干净的床铺,心里总是会感到十分的欣喜。
每天一放学,我们就伴这动听的铃声冲向宿舍,拿上衣服,奔向洗澡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洗好澡后,又跑去洗衣间,拿好桶、脸盆还有洗衣粉,奋力地将衣服洗刷干净,再背上书包,成群结队地奔向饭堂。吃好饭后,就提前来到晚自习的课室,开始做作业、背书。晚自习后,回到宿舍,做好洗漱工作后,便回到床铺上,一觉睡到天亮。我们日复一日地过着这样充实的住宿生活,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度过一个有一个星期。于是,我懂了,进入中学后,不仅仅要自主地学习,也要自主地生活,一个人不仅要有知识,有智慧,还要有生活能力、劳动能力和自我约束力。这几种能力对于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十分受用的。
现在,我已经不再是昔日那个呀呀学语的小孩子了,我可以骄傲地说:我已经是一名初中生了。我有自己的见解,也有自己的想法,但却总还是依赖着父母,总是离开不了他们的照顾和关怀。是啊,每一个孩子再大,在家长的眼睛里却还是一个小孩子,我虽然也已经长大了许多,也懂事了许多,但总还是要依赖父母的,需要他们的呵护,也需要他们的关爱。而现在,我更加深刻地明白了父母的爱,也明白了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我好
我的父母生我养我十几年了,自从我出生的那一刻起,他们的烦恼就没有少过,总是为了我而操劳、伤心。为了我,不知道流了多少汗水;为了我,不知道操劳了多少夜没有合眼;为了我,不知道增添了多少根白发。总而言之,父母的劳累是不能用言语来描述的。中国有一句俗语说得好:“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父母对我们的爱,已经胜过了千山万水,为了我们,甚至可以上刀山,下火海。我们又可以用什么来回报他们呢?那就唯有优秀的学习成绩和我们的一片孝心了。所以,我就更加要努力地学习,也要努力地为爸爸妈妈分担忧愁和烦恼,让快乐每天都洋溢在父母的脸上,这才代表我是真正地懂事了。我的爸爸妈妈,为了我们,可以说是费尽了许多心血和心思,那都是为了要培养我成为社会的栋梁,成为祖国未来的花朵。于是,我懂了,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不仅要有优异的学习成绩、良好的行为道德,更重要的是要有孝心,要学会关心父母,学会去保护他们。父母是我在世界上最亲的亲人,我要将我得到的爱加倍地回报给父母。
从迈入中学大门的那一刻起,转眼间就已经是一个学期了,现在已经是初一下学期了,经历了一个学期的许多事情,我懂了许多,我懂了应该要如何好好学习,懂了应该如何与同学相处,懂了应该如何尊敬老师,也懂了应该如何孝敬父母。懂了应该怎样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1-20
真挚的情感有时是无法完全用语言来描述的。它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福;它也是“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的慰勉;它还是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

当我们仰望天空,用心感受世界,就会发现在残酷现实的社会中,有许多纯真,有许多博爱,有许多善良,有许多从平凡中体现出来的伟大。

镜头一:那一刻,我懂得了理解。

走在灰蒙蒙的大街上,乌云密布,天空一片昏暗,地上一片坑坑洼洼 ,我的心情也随之低落,听到后面突然来了一辆车,马上就会溅我一身的水吧!来不及闪躲,做好了准备。可是,车速突然减慢了,缓缓地从我身边驶过,我看着司机,会心微笑。阳光也被吸引了出来,冲破了乌云的封锁,这一刻,世界仿佛都被照亮了。

多一份理解,世界变得更和谐。

镜头二:那一刻,我懂得了无私。

放学回家,冬天的夜晚,一个人走在黑黑的路上,一丝丝冷风灌进衣内。心里又怕,自己又冷,不禁加快了脚步。走到转角,看到了灯光下的母亲,一边搓着手,一边跺着脚,影子被拉得好长好长。她看到了我,走过来,牵着我,我在左,妈妈在右,我们并排走着从手中传来的温暖变布全身,仿佛喝了一碗热汤暖在心里……

多一份无私,世界变得更温暖。

镜头三:那一刻,我懂得了关爱。

刚回到家,收到一条短信,君发的,“听我妈说,明天要变天气,记得多穿一点,带一把伞,再出门。”

“嗯,谢谢”我回复。

第二天早上,阳光明媚,听了君的话,我还是带了伞。来到学校,同学们看到我和她都带了伞,一个个全都笑我们。可到了中午,天气突然变了,下起了豆儿般的大雨,这下同学们可愁了。放学了站在门口不敢回家,只有我和君相视一笑,我撑开了我的伞,君把伞借给了一个同学。我们拥挤在伞下,跑回家了。

多一份关爱,世界变得更友好。

在这些瞬间中,我领悟了世界上最真挚的情感,懂得了许多许多。我想人们应该保存这些瞬间,让它的光芒在心中永恒闪亮。
第2个回答  2019-01-21
伯父是一位语文教师,家中自然少不了课本。小时候的我,总爱随便翻翻,可却不知道里面有些什么。
等到稍大,从《少年闰土》《在仙台》这些课文中,我读到了一个陌生的名字:鲁迅先生。加上老师在讲解《三味书屋》时的介绍,使我对这位“先生”产生了兴趣。我迫不及待地在家里翻箱倒柜,倒也找出了一些鲁迅的作品,但我翻来覆去地读,什么“朱文公的子孙”“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令人疑惑不解。当时我已经“粗通文墨”,对于一些拗口的句子统称为“病句”,而鲁迅的文章就被我归入了“文理不通”一类,扔在故纸堆里了。
后来,我了解了“文理不通”的原因,加之人地两生,孤独寂寞,便重新拾起了鲁迅。这回我已能粗知文章大意,对《社戏》中的江南乡村尤为向往,也幻想能到海边摘一两个西瓜……但在那时,作文水平奇差的我,最希望的却是能达到他的水平。不过,那时我既开怀于作者对阿Q的“考证”,也落泪在祥林嫂的哭诉之间;一句话,我并不知道他为什么被人们描绘得那么深刻。
再一次接触鲁迅,源于对《朝花夕拾》的兴趣。我在图书馆借了厚厚的16本《鲁迅全集》一篇一篇地翻阅,就如基督徒之于《圣经》。可我既不解《故事新编》与《朝花夕拾》强烈的反差,也疑惑于《野草》和《呐喊》的隐晦。夏瑜坟上的花环,狂人“疾愈”前的呼喊,抑或是手持投枪的战士,人鬼相争的地狱,于我都难以理喻。《华盖集》的首篇《咬文嚼字》已令我不解;《三闲集》中长篇大论式批评创造社的文字,却使我从疑惑走向厌烦。读他关于文字改革的提议,使我产生对他的不信任;听他对于起义农民的评价,益使我对他怀疑。我懂得了他的深刻,却疑惑于他的尖锐。
但当我了解了他的故事,他的生活,我理解了他的尖锐;当我知道他的战斗,他的流亡,我理解了他的“过激”。他曾被诬为“汉奸”,指为“乱党”,但他不像他的论敌,狗急跳墙。由于在生活中看到的种种怪事,听到的各色奇谈,我开始佩服鲁迅,因为他伟大的人格:宽容而不纵容,尖锐而不尖刻。
随着阅历的增长,我逐渐读懂了你,鲁迅先生。我理解你的寂寞,清楚你的孤独,了解你的深刻,懂得你的激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你,将永远是我的老师;因为,我终于读懂了你,一个在黑暗的夜里独行的思想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