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出自哪里

如题所述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如下:

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的《宝命全形论》篇,原文是:“黄帝问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著于骨髓,心私虑之,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黄帝在询问关于人的生命价值以及如何维护和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他提到,尽管天地间的万物都很丰富,但没有一种比人更宝贵的。人依赖天地之气而生,遵循四时之法而成长。无论是君王还是普通人,都希望保全形体的健康,但当疾病来临时,却难以察觉和理解。疾病如果长久拖延,会深入到人的骨髓,使人深受其害。

对于这段话的理解和应用,可以参考《黄帝内经》中其他篇章的内容。《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它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了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许多有关保健和养生的启示。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的成编,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为数年来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后世尊为“医家之宗”。

《黄帝内经》的内容十分广博,除医学理论外,还记载了古代哲学、天文学、气象学、物候学、生物学、地理学、数学、社会学、心理学、音律学等多学科知识和成果,并将这些知识和成果渗透到医学理论之中,遂使该书成为以医学为主体、涉及多学科的口著,历来受到广大医家和有关学科专家的重视,成为中、外学术界的研究对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