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与夏至有什么关联

如题所述

端午节是每年的五月初五,是在夏天的一个节日,而夏至也是夏天的一个节气,到夏至就代表着夏天就要来了,所以端午节和夏至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

俗语“夏至端午后,庄稼吃酒肉”,意思是夏至节气在端午节之后,那么这一年就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主要是因为节气节气交替正常,天气没有出现反常的情况,假若夏至在端午节之后,就说明节气提前了,这样所有的节气交替都要提前,立春也会赶在春节之前。

春节是大年初一,这个时候仍处在“数九”天气,若是提前立春,那么表明是个暖冬,而且来年也容易出现“倒春寒”的天气。暖冬会让冬季休眠的小麦恢复生长,出现旺长现象,到了春季抵御严寒的能力也会降低,而且冬天长势过快,春夏间则生长乏力,最终产量将受到影响。

同时也会让害虫过早的苏醒,对作物造成严重虫害,所以还有句俗语“夏至端午前,农夫闲半年”,这里的“闲”可不是闲着无事,而是因为节气提前,气候恶劣,夏收作物颗粒无收,夏播作物更是无从下手,这就是灾年。

相关谚语

1、夏至五月初,麦子一把麸。

这个老谚语的意思是:24节气的夏至在5月初前几天,这一年的小麦基本上不会有好收成,会出现籽粒不饱满、出面率低的现象。“麦子一把麸”的描述相当贴切,是祖先经验的总结!

2、夏至临近端午,田里不打鼓。

根据古人的说法,夏至和端午节日期临近,庄稼收成不好。当然,这个说法现在是站不住脚的。有了科学的技术,作物收获不仅仅看夏至日期和端午节日期是否临近。所谓不打鼓,其实是没有收获的,原因是古代的麦子用石碾脱壳,会有咚咚声,没有咚咚声,就是收成不好。

3、夏至端午近,麦子满仓囤;夏至端午远,年景必有闪。

根据老人的解释,古语云:“夏至临近端午,麦子装满仓;夏至离端午节很远,收成会有闪失。字面上理解得很好,意思是夏至和端午节很近,今年粮食肯定要丰收,收割的小麦可以装满农房;但如果夏至到端午节的时间距离较远,说明当年农作物收成一般,年景不太好。

这是因为芒种是小麦收获的季节。如果小麦收割不及时,或者小麦贪青晚熟,会推迟到夏至收割;夏至是盛夏开始的初始阶段,这个节气经常不期而遇下雨,小麦如果收割到夏至,就可能暴露在风雨中,麦粒容易受雨水和霉变的影响。

如果小麦在夏至前后收割,小麦腾不出茬口,影响下一茬的适宜播种时间,压缩下一茬的生长时间,当然也影响下一茬的收获;所以有了这句话叫“夏至端午远,年景必有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