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出在哪里?

如题所述

1、 就业观念陈旧。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学而优则仕”、“干部意识”和新经济时代的“白领情结”影响了大学生以及家长的就业期望和择业取向。进入21世纪,我过高等教育已迈向大众化,大学生已不再是昨天的天之骄子,但是,陈旧的就业观念依然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思想,阻碍着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可以说,大学生就业并不难,难的是找不到符合他们期望的“好工作”。所以,从根本上说,陈旧的就业观念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思想根源。

  2、 高校体制与市场需求脱轨。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体制依照市场经济的规则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旧的体制依然在延续。大学生大多数毕业前对社会可以说是一无所知,而有的学生的所学专业即是高校的部分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的需求之间存在着错位现象。就笔者所知,好多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从事的都是与本专业无关的事业,重庆等地的许多大学毕业生回到职业学校或技校进行再充电,另有许多大学毕业生抱怨自己的大学是白上了,毕业后还不如一个技校的学生。所以说,高校的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制度性障碍。

  二、用科学发展观来看待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1、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不断转变就业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观念的不断更新,学历、学位已不再是衡量人才的标准,一个人具有的学历、学位只能说明他相应的学习经历,不能代表他真正的能力。正如当前所说:“学历不代表能力,思想不说明行动。”所以,对大学生和其家长来说,应当清醒地认识当今的社会形势,明确就业首先解决生存问题,而后才是在此基础上事业的发展问题。另外,高校也应清醒的看到大学教育的大众化,把大学的人才培养尽可能的与市场接轨,培养以市场为导向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2、 在心得时代,进一步进行高校改革。目前,我国高校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也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了大批受时常欢迎的优秀毕业生,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目前就业问题中的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不完善,致使个别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各种歧视,如性别歧视、身体外貌歧视等。另外就是分配制度上的失衡,大学毕业生的劳动报酬与其价值体现的不成比例,大大伤害了一些大学毕业生的工作积极性,造就了一系列的“后就业问题”。所以,当前高校要加强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人才评估标准,加强服务,注重引导,完善专业设置,尽快与市场接轨和融入市场,在市场中发展壮大。

  大学生就业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时代难题,是社会和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与高校改革相对滞后的矛盾凸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的视角来看待大学生就业问题,从体制和机制双方面入手,在市场中拼搏、探索,相信在市场规律的充分作用下,在体制和机制逐渐完善和健全的环境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定会得到圆满解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