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县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佳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这片土地就已有人类繁衍生息。自西汉时期开始,县境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变迁,先后设有圜阴县、方阴县、革融县、开疆县、中乡县、真乡县、真州、晋宁军、晋宁州等。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葭州之名取代了先前的县名,包括神木、府谷、吴堡、葭县在内的四个县被统辖。此后,尽管州境有所调整,但总体相对稳定。


春秋时期,佳县是白翟部族的领地,战国时期属于晋国,随着三家分晋,归属赵国。秦惠文王八年(前330年),秦攻破赵国后,这里成为秦国上郡的一部分。西汉时期,县境设立了圁阴县,后改为圜阴县,东汉时又恢复旧名,直至东汉末年,县境被匈奴占领,历经前秦、大夏国等政权更迭。


北魏时期,县境经历了多次划分和增设新县,如革融县、开疆县、中乡县等。隋朝时期,因避讳改名为真乡县,唐朝初期,真州设立,后因战乱废置。五代时期,县境分为真乡县和延福县,北宋时期受党项拓跋部影响,行政区划有所变动。元丰年间,宋朝设立晋宁军,管辖范围扩大。金、南宋对峙期间,县境属于金朝,直至元朝,葭州建置有所调整,元末明初,葭州领辖的县份有所减少。


明朝初年,葭州降为县,归绥德州管辖,清代时,县治归属延榆道延安府。清朝末年至民国年间,县名几经更迭,最终在1964年,因“葭”字生僻,改称佳县,沿用至今,成为榆林市的一部分。



扩展资料

金元明清四朝称葭州,民国改为葭县,1964年9月改称佳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黄河中游西岸,榆林市东南部,毛乌素沙地的东南缘。东与山西临县隔黄河相望,西同米脂县接壤,南同吴堡县山水相连,北同神木县相毗邻,西南依绥德县,西北靠榆阳区。辖20个乡镇,面积2144平方千米,人口26万。耕地4.3万公顷,绿豆出口日本等国。有佳榆、佳宋、佳吴三条公路干线与县内支线公路相连通。境内有白云山庙、香炉寺、白云观、云岩寺等著名景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