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分析问题?能举个简单的例子吗?

如题所述

分析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明叔在这里介绍几种能最快学以致用的分析法: 第一种:电工法 复盘目标达成中的各个环节,将问题范围逐渐缩小,从而确定问题发生的环节在哪里。

昨天我在编辑上一篇文章时,我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我在微信编辑器中将文章编辑完成后点击保存时,弹窗提醒我文章中存在敏感关键字,有可能造成审核无法通过,但是我通读文章并修改几个可能触发敏感关键词的语句后,仍然有这个提示。于是我采取这样的方法:我将全文剪切了二分之一,只留下一半的上文,此时点保存发现可以正常保存,那么知道触发关键词的语句是在文章的下半部分,然后我继续用同样的办法,每次检验剩余文章的二分之一,不断的缩短关键词的范围,最终找到了问题关键词的地方。在分析一般问题上,这个方法能够方便又有效地帮助我们确定问题所在,与排除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排除法在于将假命题进行排除,最后留下正确的答案,电工法与之相反,通过不断的排除正确选项以接近问题点。第二种:类比法 类比法是将一类事物的某些相同方面进行比较,以另一事物的正确或错误证明这一事物的正确或错误,这是运用类比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简单说就是用一个已知的相似案例,对照现存案例来获得问题的解释。这里举个生活中常见的案例:通过遥控器控制家里的空调时突然失灵了,而上次家里遥控电视机失灵时,发现是因为遥控器没有电了所以失灵,那么这次空调失灵也可能是因为没电而导致的。这样的一个分析过程就是类比分析法。要提高类比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要尽可能地确认对象间的相同点。相同点越多,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就越大,因为对象间的相同点越多,二者的关联度就会越大,结论就可能越可靠。第三种:极端法 即将现有问题在想象中进行无限放大或缩小,看看在极端情况下会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在刘润的5分钟商学院中,有一期谈到了非常著名的“三门问题”(如果你已经了解这个问题,你可以跳过这段)假设你参加一个了能上台抽奖的机会,主持人告诉你这里有A、B、C三个门,而其中一个门后面有一辆豪车,只要猜对了豪车在哪一扇门后面,车就归你了,这种情况下,选中豪车的概率是三分之一。如果你选了B后,主持人打开了另外两扇门中的一扇空门A,主持人给你一个改变选择的机会,你是坚持原来的选择,还是选择另一扇们呢? 在第一直觉下,我们会认为所有选择的概率都是三分之一,换与不换不存在区别,但是我们用极端法进行分析的话:如果不是三扇门,而是一共有一万扇门时候,你是会选择万里挑一的那扇门,还是选择被9998扇们过滤后剩下的那扇门呢? 这一下我们就明白了,此时换一扇门的中奖概率,是高于不换的,而且实际上在只有三扇门的情况下,换门后的中奖概率会上升一倍。极端法算是一种另辟蹊径的分析方法,在某些问题前,直觉往往会优先于思维对事物给出判断,比如在三门问题中很多人会陷入怪圈,直觉下认为几率是三分之一,而运用极端法就能将问题点极端凸显,直到打破直觉怪圈。第四种:试错法 这个应该很好理解,就是不断地尝试和验证结果,直到找到正确的解法。可以说试错法是最愚蠢,却也是最简单有效的分析法,而且试错法有一个关键性的优点,拥有很少或是没有信息的情况下进行,特别其他分析法都无法奏效情况下,唯有试错法可以进行分析。这个分析法还有一个特别出名的代言人:李时珍,我们都知道李时珍尝百草编《本草纲目》的故事,在当时缺乏对草药属性信息的情况下,李时珍就是用不断的亲身试药,分析每一种草药的药性和毒性,为后人留下这本鸿篇巨制。当我们面对一个新问题的时候,通过不断的试验和消除误差,最终接近所求的答案。第五点: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思考工具和助记工具。总得来说思维导图就是帮助我们思考,记忆,并给每个信息点之间建立关联。首先是记忆,在分析复杂问题过程中,如果仅靠大脑记忆,很难记住所有的问题点,会造成分析过程存在漏洞,影响分析结果。当我们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分析时候,不仅是能对分析过程进行完整的梳理,也能记录整个分析过程。其次是思考,当我们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如果我们只是看书上的文字,做点简单的标记,很多时候会进入一个只认字不思考的状态。但是如果我们有个任务就是要不断完善这个思维导图,那么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强迫自己思考书中的内容,让其在我们的图中相互交织,并有自己的特色。思维导图的特点就是信息的图形化。将分析问题的过程由记忆和思考两个行为,简化为看图思考,当看着一张逻辑清晰,信息明了的思维导图时, 分析问题瞬间就变得简单了许多。下次再遇到问题,学会运用系统而专业的上面这几招进行分析,明叔保证你会发现,问题其实一点都不可怕,抽丝剥茧的分析过程甚至能体会到做侦探的快感。本文总结 1、所有的分析必须有严谨的分析逻辑。2、所有找出来的问题都应该有方法去实践验证。3、应该建立警报系统,当出现问题就知道哪里有问题。4、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基础,要重视与坚持。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不断地扩大提高自己的知识领域和认知水平,而提高知识和认知水平最有效的方法,除了阅读就是不断地和各种知识领域的人进行语言交流思维碰撞。什么是问题?什么是分析? 大家应该都读过这样一个故事:1923年,美国福特公司的一台大型电机出现故障,公司请德国机电专家施坦敏茨帮忙。只见他看看转转,写写算算,两天以后,他在电机上部画了一条线,让修理工把画线部位里面的线圈减少16圈,故障很快就排除了。事后,施坦敏茨收取修理费10000美元。他在收款单上写明:用粉笔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里画线,9999美元。我们这样定义问题:阻碍目标达成的关键点,就是问题。例如在上面这个案例中,阻碍大型机电正常运作的故障就是问题。那么,寻找问题的这个过程,我们就称之为分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5
分析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明叔在这里介绍几种能最快学以致用的分析法:
第一种:电工法
复盘目标达成中的各个环节,将问题范围逐渐缩小,从而确定问题发生的环节在哪里。
昨天我在编辑上一篇文章时,我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我在微信编辑器中将文章编辑完成后点击保存时,弹窗提醒我文章中存在敏感关键字,有可能造成审核无法通过,但是我通读文章并修改几个可能触发敏感关键词的语句后,仍然有这个提示。
于是我采取这样的方法:我将全文剪切了二分之一,只留下一半的上文,此时点保存发现可以正常保存,那么知道触发关键词的语句是在文章的下半部分,然后我继续用同样的办法,每次检验剩余文章的二分之一,不断的缩短关键词的范围,最终找到了问题关键词的地方。
在分析一般问题上,这个方法能够方便又有效地帮助我们确定问题所在,与排除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排除法在于将假命题进行排除,最后留下正确的答案,电工法与之相反,通过不断的排除正确选项以接近问题点。
第二种:类比法
类比法是将一类事物的某些相同方面进行比较,以另一事物的正确或错误证明这一事物的正确或错误,这是运用类比推理形式进行论证。
简单说就是用一个已知的相似案例,对照现存案例来获得问题的解释。
这里举个生活中常见的案例:通过遥控器控制家里的空调时突然失灵了,而上次家里遥控电视机失灵时,发现是因为遥控器没有电了所以失灵,那么这次空调失灵也可能是因为没电而导致的。这样的一个分析过程就是类比分析法。
要提高类比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要尽可能地确认对象间的相同点。相同点越多,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就越大,因为对象间的相同点越多,二者的关联度就会越大,结论就可能越可靠。
第三种:极端法
即将现有问题在想象中进行无限放大或缩小,看看在极端情况下会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在刘润的5分钟商学院中,有一期谈到了非常著名的“三门问题”(如果你已经了解这个问题,你可以跳过这段)假设你参加一个了能上台抽奖的机会,主持人告诉你这里有A、B、C三个门,而其中一个门后面有一辆豪车,只要猜对了豪车在哪一扇门后面,车就归你了,这种情况下,选中豪车的概率是三分之一。如果你选了B后,主持人打开了另外两扇门中的一扇空门A,主持人给你一个改变选择的机会,你是坚持原来的选择,还是选择另一扇们呢?
在第一直觉下,我们会认为所有选择的概率都是三分之一,换与不换不存在区别,但是我们用极端法进行分析的话:如果不是三扇门,而是一共有一万扇门时候,你是会选择万里挑一的那扇门,还是选择被9998扇们过滤后剩下的那扇门呢?
这一下我们就明白了,此时换一扇门的中奖概率,是高于不换的,而且实际上在只有三扇门的情况下,换门后的中奖概率会上升一倍。
极端法算是一种另辟蹊径的分析方法,在某些问题前,直觉往往会优先于思维对事物给出判断,比如在三门问题中很多人会陷入怪圈,直觉下认为几率是三分之一,而运用极端法就能将问题点极端凸显,直到打破直觉怪圈。
第四种:试错法
这个应该很好理解,就是不断地尝试和验证结果,直到找到正确的解法。
可以说试错法是最愚蠢,却也是最简单有效的分析法,而且试错法有一个关键性的优点,拥有很少或是没有信息的情况下进行,特别其他分析法都无法奏效情况下,唯有试错法可以进行分析。
这个分析法还有一个特别出名的代言人:李时珍,我们都知道李时珍尝百草编《本草纲目》的故事,在当时缺乏对草药属性信息的情况下,李时珍就是用不断的亲身试药,分析每一种草药的药性和毒性,为后人留下这本鸿篇巨制。
当我们面对一个新问题的时候,通过不断的试验和消除误差,最终接近所求的答案。
第五点: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思考工具和助记工具。总得来说思维导图就是帮助我们思考,记忆,并给每个信息点之间建立关联。
首先是记忆,在分析复杂问题过程中,如果仅靠大脑记忆,很难记住所有的问题点,会造成分析过程存在漏洞,影响分析结果。当我们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分析时候,不仅是能对分析过程进行完整的梳理,也能记录整个分析过程。
其次是思考,当我们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如果我们只是看书上的文字,做点简单的标记,很多时候会进入一个只认字不思考的状态。但是如果我们有个任务就是要不断完善这个思维导图,那么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强迫自己思考书中的内容,让其在我们的图中相互交织,并有自己的特色。
思维导图的特点就是信息的图形化。
将分析问题的过程由记忆和思考两个行为,简化为看图思考,当看着一张逻辑清晰,信息明了的思维导图时, 分析问题瞬间就变得简单了许多。
下次再遇到问题,学会运用系统而专业的上面这几招进行分析,明叔保证你会发现,问题其实一点都不可怕,抽丝剥茧的分析过程甚至能体会到做侦探的快感。
本文总结
1、所有的分析必须有严谨的分析逻辑。
2、所有找出来的问题都应该有方法去实践验证。
3、应该建立警报系统,当出现问题就知道哪里有问题。
4、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基础,要重视与坚持。
第2个回答  2020-11-05
唯物辩证法可简单地概括为 2+3+52是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与发展,或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3是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5是五对范畴:本质现象,原因结果,可能现实,偶然必然,内容形式。 总特征方面,考发展的可能性大些,如科学发展观。三大规律方面,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所以每考必出。对立统一规律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四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或对立和统一,这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普遍性和特殊性或共性和个性,这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质量互变规律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两种规定性“质”和“量”,它们统一于“度”(分寸、火候);两种状态“量变”和“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的复杂性。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肯定和否定,特别是辩证的否定,即“扬弃”,有继承有发展;事物发展的“三二一”即三个阶段(肯定阶段、否定阶段和否定之否定阶段)两次否定形成一个周期,而事物的发展是无数个周期;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几对范畴从略。例子:有人把封条贴在门的正中央,这在哲学上就叫抓不住重点。有人问你“学生在哪里考试?”,而不说明是哪个年级的哪个班的或哪个专业的,这在哲学上就叫不具体,忽视了特殊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