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在一日生活常规工作中,该怎样处理好幼儿的进餐问题

如题所述

怎样对待幼儿进餐中的问题
进餐前由老师带领值日生布置好餐桌,准备好餐具,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干净、安静的进餐环境。然而,进餐的过程也很重要。进餐时,要观察幼儿的食量,注意培养幼儿文明进餐的习惯,老师要教给幼儿正确的坐姿和使用餐具的方法,教育幼儿不挑食、不偏食,提醒幼儿细嚼慢咽,不撒饭菜、不弄脏衣服、不东张西望、不大声讲话,为了保证幼儿吃饭时的良好情绪,教师在幼儿进餐前后不要处理问题或批评孩子。比如:有的孩子打了人,做错了事,老师要等他吃完饭再做处理,以免影响幼儿的食欲。老师要保证幼儿的进餐愉快,绝对不能让幼儿哭叫,以免将食物吸进气管,更不能用禁止吃饭作为体罚的手段。
一、问题的提出
保持幼儿良好的食欲,形成与此相应的饮食卫生习惯和规则,是幼儿园教育和保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如此,良好的进餐习惯对幼儿语言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研究表明,幼儿进餐时肌肉的运动、舌头的运动、口腔的动作及吞咽等进餐技能,对口头言语清晰度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但由于目前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许多幼儿形成吃饭挑剔、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身体营养比例失调,引起各种营养不良症状,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以及口头言语的发展。
二、问题的现象
我班22名幼儿,20名幼儿是独生子女,独立性差,依赖性强,许多家庭在如何让孩子吃得好,吃得科学,吃得卫生诸方面束手无策,于是出现了追着喂,哄着吃,甚至打骂有加等现象。更别提良好习惯的培养,极大阻碍了幼儿身心发展,当幼儿进入幼儿园,由于生活习惯环境的变化,口味的变化,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这是老师最头痛的事。我班孩子进餐中就出现了个别幼儿挑食、桌面不干净、进餐前和进餐过程中有时不很安静等问题
三、分析问题(为什么会出现)
1、由于幼儿假期随同成人生活,成人的饮食、喜好直接影响了幼儿。另一种是家庭过分放任幼儿,幼儿爱吃什么,就尽量满足,造成食物偏食等,也有个别的成人第一次给幼儿品尝食物时,不注意幼儿的口味,过分的辛辣酸等,造成幼儿见此食物便害怕、拒绝,引起偏食等。
2、由于孩子挑食,在进餐过程中就会把不喜欢吃的菜挑出来,再就是东张西望、说话等,这样桌面就不干净了。
3、由于孩子挑食就出现了进餐过程中说话,不安静;再就是老师在他们进餐中是大声提醒个别幼儿,也会引起孩子们说话,进餐中也就不安静了。
四、解决问题的办法(本班是这样解决的)
(一)餐前介绍菜谱,引发幼儿食欲
餐前我们两位老师故意在幼儿面前窃窃私欲:“哎,今天吃猪肝肉沫,不知道味道怎样,我好像已经闻到了香味了,还有炒青菜,青菜绿绿的,营养又丰富,肯定好吃极了。边说边做出想吃的样子,我们说时孩子们都认真地听着,孩子们想吃的欲望被激发了出来。这样他们就会把饭、菜、汤全部吃光。又如:通过活动〈尝尝尝,特别香〉使幼儿爱吃常见的几种营养价值高但有特殊味道的食物,培养幼儿不偏食的良好习惯,每次进餐前给他们讲述食物的基本作用与食用方法。如:红红的胡萝卜可以煮着吃,也可以炒着吃,它对我们的眼睛有好处;黑色的香菇和木耳可以炒着吃,也可以做汤,它们的营养就更丰富了。用这种方法来激发幼儿的食欲,效果真不错。以后,我们就变着法子和他们玩“用餐”游戏,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引发幼儿的食欲。
(二)注重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通过活动《我吃饭真能干》,让幼儿正确使用餐具,进餐时能做到坐姿端正,一手拿勺子,一手扶饭碗,细嚼慢咽,及时吃完,保持桌面干净,不大声谈笑,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并及时表扬进餐习惯好的幼儿。对于挑食的幼儿,我们是耐心给他讲蔬菜的营养价值,告诉他吃了蔬菜能长得很高,能变得很聪明、又漂亮,并夸他是一个聪明的好孩子。老师的话他一听就明白了,我就这样坚持不厌地劝导和鼓励,他终于开口吃蔬菜了。对部分孩子我们采取少盛多添,重点照顾,及时鼓励的办法,帮助他们完成基本需要量的摄入。在进餐过程中出现不良行为的,我们老师是走到他的身边蹲下来,轻生地提醒他,这样就避免了影响其他孩子进餐,对有进步的孩子,我们也是到他身边,用眼神和手势表扬鼓励他。孩子们安静进餐的良好习惯也就会形成了。
(三)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密切同家长联系,向家长介绍切实可行的方法。如不可继续助长幼儿偏食的习惯,这样对幼儿的身体不利,也不利于集体生活和教育工作的开展,可让幼儿先少量地吃不爱吃的食物,以逐渐适应食物的味道,并注重鼓励及时反馈给老师,老师也提供机会在全班给予表扬,让幼儿觉得自己能干,同时也希望家长能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好榜样。
(四)游戏花样繁多,激励幼儿愉快进餐
我们给孩子们这样的特权:先吃完可以拉着老师的手说悄悄话;可以玩一会玩具;可以听老师讲故事;并送给他们小红心等。我们用这些方法鼓励孩子们吃饭时不要贪玩,安静地把自己的一份饭菜吃下去,并且要求桌面干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一学期来的共同努力,幼儿用餐情况大有改观。孩子们都能安静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剩饭菜,并且大多数幼儿的桌面都干干净净的。孩子们食欲旺盛、精力充沛、活动量大,体质也相应地增加了,伤风感冒的幼儿明显减少,这对幼儿的生长发育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2
如何处理幼儿进餐问题

进餐——我要快快长大

进餐是一日生活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健康成长。良好的进餐常规,既能够帮助幼儿养成文明的进餐习惯,也能保持班级环境的整洁。

 常规要求

1.会正确取餐具:将勺放在碗里,一只手的大拇指压勺,双手端碗回座位。

2.进餐姿势要正确:身体坐正,双脚放在自己的椅子前面,胸脯紧贴桌子,并正确使用餐具(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小班会使用勺进餐,中、大班会使用筷子进餐)。

3.安静、专心地进餐,尽量保持桌面、地面的清洁,做到“三净”(餐具、桌面、衣服都干净)。

4.用正确的方法表示自己的需要(如,举手代表添饭、双手合起来表示要添汤)。

5.餐后按顺序做事:清理桌面、送餐具、擦嘴、擦桌子、漱口。

6.逐渐能够接受并喜欢吃各种食物,不挑食。

 问题及对策

等着喂?——用游戏化的语言鼓励幼儿
刚入园的幼儿,大多数都不会自己吃饭,等着教师喂,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化的语言鼓励幼儿独立进餐。例如,“看看谁最棒,能往‘大山洞’里送东西”,“赶快吃得饱饱的,让你的气球鼓起来,就能飞回家去了”,“小河流水哗啦啦,饭菜流到谁的家”,“我们都是跳跳虎,谁的牙齿最厉害”等。

2.饭量小?——少盛勤添

有的幼儿一开始不习惯幼儿园饭菜的口味,或者受情绪影响,吃得很少。教师在给幼儿盛饭时,可以少盛勤添,吃完后征求幼儿的意见再添,不让幼儿有压力。

3.不爱吃?——多种方式来引导

①幼儿对于不熟悉、不喜欢的食物通常都有抵触心理。教师可以给饭菜取个有趣的名字,激发幼儿的食欲。如,红白巧克力(红白豆腐)、太阳饼(玉米饼)等。

②幼儿不爱吃的菜要先盛、少盛,如,“谁先把菠菜吃完,小鱼就会先‘游’到谁的小碗里去”,逐步纠正幼儿偏食的现象。

③用游戏化的语言引导幼儿,如,“我是兔妈妈,我的兔宝宝最爱吃蔬菜,让我看看谁是我的好宝宝呀?”

④教师要以自己对饭菜积极的态度影响幼儿,如,“老师最喜欢吃胡萝卜了,真香啊!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谁和老师一样喜欢吃胡萝卜?”

⑤对于幼儿不喜欢的食物,教师先给其分成两份,一多一少,鼓励其选择,让幼儿逐渐接受。

⑥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向幼儿介绍每种食物中的营养,使幼儿了解挑食会造成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健康。

⑦通过儿歌、谜语等文学作品,激发幼儿对食物的兴趣。

⑧引导幼儿向不挑食、吃饭香、桌面干净的幼儿学习,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并表扬。

4.不会用筷子?——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来学习

除了在进餐时学习使用筷子,还可以利用幼儿游戏的时间进行练习,如,在“娃娃家”、“小餐厅”投放筷子,在“益智区”开展用筷子夹不同物品的游戏,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幼儿掌握使用筷子的方法。另外,中班初期可提供筷子和勺供幼儿选择,逐渐过渡到使用筷子。

5.掉得哪儿都是?——放个公用垃圾盘

幼儿加餐后,往往吃得是一片狼藉,衣服、桌面、椅子、地面到处都是饭菜。教师可以和小班幼儿玩“捡米粒”的游戏,引导他们将掉的饭菜捡起来,喂幼儿园里的小兔子。另外,教师还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公用垃圾盘,放在桌子中间,供幼儿放骨头、鱼刺、虾皮、调料等杂物,使幼儿逐渐学会自己收拾整理。在进餐姿势上,教师要提醒幼儿胸脯贴着桌子,别让饭“跑”到桌子下面去。还可以用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诗歌《下巴上的洞洞》引导幼儿不掉饭菜,保持衣服、桌面、地面的整洁。

6.不会收放餐具?——贴个标志

在收放餐具的地方,按照餐具摆放的顺序贴上标志,如,盘、碗、勺,引导幼儿学习自己收放餐具。另外,幼儿放碗时经常出现因码得太高而倒塌的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盖楼房”,哪座楼房矮就要盖哪座,还可以采用分桌或按数量摆放。

7.摸摸这,摸摸那?——玩手指游戏

幼儿洗完手等待进餐时,往往控制不住,喜欢到处摸一摸。教师可以组织幼儿玩一些手指游戏。还可以玩《我们都是石头人》,教师用手指当魔棒,点到谁的手,谁就被解除魔法,可以去拿饭了。或者用拟人化口吻说:“把大门关紧(插好小手),千万别让细菌跑进去。”
第2个回答  2020-11-12
(一)问题诊断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能力的提高,中、大班幼儿在进餐环节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I.安静进餐、细嚼慢咽、餐后收拾整理辱习惯尚未形成
中、大班幼儿进餐 中常有这样的情景:吃饭速度快,希望自己是第一名吃完的;饭后整理匆忙,有的幼儿手一湿就算洗手了,有的甚至不漱口就急于参与区域活动;个别幼儿话特别多,吃饭时说个没完。究其原因,是因为此年龄段的幼儿进餐能力大大提高,有意行为开始发展,事事不想落在别人后面。他们虽懂得良好进餐习惯对身体的好处,但兴趣点更多地聚焦在区域活动上,自控能力、整理餐后环境的意识比较差。
2.部分进餐技能欠缺
“老师,奶奶不让我自己吃鱼。”吃鱼时,等着教师剔鱼刺的幼儿大有人在;还有的幼儿拿起鱼不知怎么吃,吃到最后,鱼肉还有好多就扔掉了。吃饭时,有的幼儿用筷子夹几次才能把菜夹起来;有的幼儿把面条缠在筷子顶端,像吃糖葫芦一样吃面条;有的则把嘴靠近碗边,用筷子往嘴里扒面条吃。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一是因为幼儿手部小肌肉动
作水平较低,手眼协调能力较差;二是家长、教师过于担心幼儿的安全,如担心鱼刺会卡在孩子的喉咙里、使用筷子会戳伤孩子的眼睛等;三是有的家长缺少耐心,所以替幼儿包办,致使幼儿缺少练习的机会,进餐技能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3.对食物营养的搭配理解有偏误
“老师,妈妈说肉有营养,我要多吃肉。'有的幼儿认为蛋白质类食物有营养,要多吃;蔬菜、面食等没营养,可以少吃或不吃。还有的幼儿觉得吃得越多越好,多吃饭才能使身体好,头脑才聪明。经过我们调查发现,原因在于家长、教师对膳食营养的一般常识了解比较欠缺,对幼儿的教育引导简单粗浅,说教成分多。
(二)问题应对
面对中、大班幼儿进餐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能动性,满足其自主、自立、交往的需求。通过公约引导、自主选择、实际操作等策略,引导幼儿了解营养均衡有利于身体健康、暴饮暴食对身体无益,知道主动有序地整理餐后环境,做到文明进餐,不断增强幼儿进餐活动中技能的提高及习惯的养成。
1.自定规则,强化巩固
中、大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初步建立,他们有能力表述自己的想法,并付诸于行动。因此,教师可通过自主协商、共同讨论等方式聚焦大家的意见以达成共识,并反过来用于幼儿的自我约束,来促进幼儿文明进餐习惯的养成。
活动一公约我来订
活动目标
1.自主制定文明进餐公约。
2.知道公约是要人人遵守的,激发自愿遵守公约的意识。SPAN>
活动准备
纸、笔、胶带。
指导建议
1.引导幼儿针对哪些是文明进餐行为,哪些是不文明的进餐行为展开讨论。教师和幼儿一起记录讨论内容。(幼儿可用图示记录。比如:幼儿画一个放在嘴上的竖起的食指,表示不说 笑不打闹,安静吃饭。两条细细的线,一个豆角,表示细细嚼。两杯满满的水,一支香烟,表示慢慢咽等。)
2.教师和幼儿一起整理文明进餐行为的内容,可包括进餐中、餐后整理、餐后盥洗三方面内容。
3.组织幼儿为文明进餐内容取一个名字。“我们共同确定的文明进餐行为是要每个人都要遵守的,我们给他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吧!”使幼儿了解大家一起制定并共同遵守的约定就是公约,文明公约是要人人遵守的。
4.引导幼儿为公约找家。“将公约张贴在什么地方才便于看到,更能充分发挥公约的作用。”根据幼儿的讨论结果,将公约张贴在合适的地方,以提示幼儿按公约内容去做。如:进餐中的公约可贴在餐厅醒目处,餐后整理的公约可贴在餐具摆放处,餐后盥洗的可贴在洗手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1-12
幼儿的身体发育迅速,却又十分稚嫩,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过多的外界刺激会造成各种兴奋灶相互影响,相互抑制,出现兴奋灶的弱化。进食中,教师为了让幼儿吃饱吃好,往往不厌其烦地提醒幼儿等等,原本愉快的进食顿时严肃起来。幼儿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注意按要求吃饭,这势必造成兴奋灶的抑制与弱化,消化腺分泌减少,食欲也会下降。从生理解剖特点来看,神经系统调节反应的区域与消化腺的区域都在下丘脑中位,凡能影响高级神经活动兴奋与抑制的一切因素都能影响食欲,其中情绪起了重要作用。一开始就餐教师就不断地对孩子催促,以及对规则不时地提醒,使幼儿的神经处于紧张状态,影响了食欲,甚至会引起幼儿情绪上的反感、恐惧和紧张,造成食欲不振“厌食、畏食[6]。”

为了保持桌面、地面的干净,对幼儿洒落饭菜的行为要求过严,易导致幼儿因惧怕老师的批评,在检食饭菜的同时把各种病菌带人体内,对幼儿身体造成一定的健康隐患。

2.对幼儿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

孩子的进餐是一个逐渐提高兴趣的过程,幼儿的理解能力也尚且有限。因此,老师催促幼儿吃饭,会直接导致很多幼儿将“迅速吃完”作为第一目标,使原本应该很轻松、很幸福的进餐这件事,被染上了目的性。久而久之,对有些幼儿来说,进餐便慢慢的变成了一件痛苦的事。老师强迫幼儿去吃,会使幼儿感受到进食的压力,增加孩子的焦虑感,结果非但起不到促使幼儿多进食的目的,反而会降低孩子的食欲。

处于此年龄阶段的儿童语言发展十分迅速,有说话的兴趣,在相互交流中体会着说话的乐趣,充满好奇心,对周围环境总有“摸一摸、动一动、说一说”的欲望;神经系统具有兴奋大于抑制的特点,幼儿不能十分安静地坐着吃饭,而幼儿园却要求幼儿安静进餐。幼儿的行为出现明显的双重性,即在教师管理下能较好地要求去做,而当教师不在或者管理松懈时,就出现一些违反纪律,甚至伴有攻击性或发泄行为,如老师忙着给一些幼儿盛饭时,孩子们便有机可乘,大声说笑、指责和打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