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人教版)

越快越好
第五课

My name is Li Ming.My hobby is collecting and making kites .I think it's bery interesting.I have more than 100 kites now.I collect and make kites at the age of 9.I have some different kinds of kites with different colours.The biggest kite is 6 metres and the smallest one is as big as a book.I think hobbies is very important for us,because it can make you grow as a person,develop your interests and help you learn new skills.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2-27
童趣•综合能力测试
一、基础部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_______,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__________________,心之所向,则或_________,_________;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为加点字注音。
怡然称快: 庞然大物:
癞虾蟆: 项为之强:
2.上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3.为文章的空白处填上原文。
4.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昂首观之:
怡然自得:
素帐:
方出神:
鞭数十:
驱之别院:
5.翻译句子。
(1)又留蚊于素帐中。
(2)以丛草为林。
6.作者回忆了童年哪几件趣事?
7.作者幼时为什么会“时有物外之趣”?
8.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富有情趣的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9.请从文中找出几个成语。
参考答案:
一、1.yí chēnɡ pánɡ lài há ma jiānɡ�
2.《闲情记趣》 沈复�
3.略(见原课文)�
4.抬头 愉快 未染色的帐子 正 用鞭子打 赶走�
5.(1)又把蚊子留在无色的蚊帐中。�
(2)把草丛当作树林。�
6.①将夏蚊“私拟作群鹤舞”。②神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③观二虫斗草间,鞭虾蟆。�
7.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8.略�
9.庞然大物、怡然自得等。�

一、积累运用
1. 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或据拼音写汉字。
鹤唳云端 童稚
项为之强 土砾
miǎo 小之物 páng 然大物
凹者为hè yí 然自乐强( ) 唳( ) 怡( ) 壑( )

2.填空。
①《童趣》一文中依次写了 、
、 三件事,全文紧紧围绕一个“ ”字,揭示了儿童神奇美妙的内心世界。
②“ ”是本文画龙点睛之语,而这需要通过 和
2.用加字法或换字法解释加粗的词。
①张目________ ②项为之强________
③素帐________ ④私拟作________
⑤土砾________ ⑥凹者为壑________
⑦果如鹤唳________ ⑧鞭数十________
3.指出“以”这个词在下列语境中的意思。
(1)以丛草为林( )
(2)徐喷以烟(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明察秋毫 ( )
②物外之趣 ( )
③昂首观之 ( )
④鹤唳云端 ( )
⑤项为之强 ( )
⑥凹者为壑 ( )
①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②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故时有物处之趣。
译文:
(2)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译文:
5.解释下列成语并造句。
(1)明察秋毫——
(2)怡然自得——
(3)庞然大物——

二、给下列句中加粗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能张目对日( ) A.看 B.分开 C.张开
2.项为之强( ) A.僵硬 B.强壮 C.直立
3.神游其中( ) A.神态 B.精神 C.神志
4.方出神( ) A.刚刚 B.才 C.正
三、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

四、填空。
《童趣》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家,本文选自《________》
五、解释下列成语并造句。
1.明察秋毫:
2.庞然大物:
六、阅读。
(一)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善,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________,________。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________,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照原文内容,把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以丛草为林: (2)凹者为壑:
(3)兴正浓: (4)鞭数十:
3.翻译句子:
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4.作者把癞虾蟆说成是“庞然大物”,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5.从选文中举一例说明作者幼时的童趣。
6.文中“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儿童怎么样的心理?

(二)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6.这两段文字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
7.在这两段中,作者写了哪些趣事,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8.作者为什么“怡然称快”,用原文回答。
9.作者为什么“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用自己的话回答。
10.仔细阅读上面第一段,将其分层,并归纳层意。
第一层:
层义:
第二层:
层义:

2解释下列句中 “之”字的含义。
(1)物外之趣 ( )
(2)昂首观之( )(3)为之怡然称快( )
(4)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
3.翻译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常蹲其身,使与合齐,定目细视。

③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4.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5.文中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

6.文中出现了好几个成语,请写出三个来。

7.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

8.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7.学习本文,你认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