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中的“字”是什么意思,比如诸葛亮,字孔明

这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诸葛字孔明,那我的字又是什么呢?是根据什么来取这个字呢?

字,既“表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父母或师长为自己取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因称字为表字。

根据《礼记·檀弓》上的说法,在人成年后,需要受到社会的尊重,同辈人直呼其名显得不恭,于是需要为自己取一个字,用来在社会上与别人交往时使用,以示相互尊重。因此,古人在成年以后,名字只供长辈和自己称呼,自称其名表示谦逊,而字才是用来供社会上的人来称呼的。

现代除了知识界和文化界的大家仍然使用外,普通老百姓很少人使用了。

古人取表字十分讲究,情况也非常复杂,但也是有规律可寻的。例如:诸葛亮,字孔明,明与亮都是光线充足的意思,属于名与字之间意义相同。类似的还有:

马超字孟起,超与起皆有多过的意思。黄盖字公覆,覆及盖有遮蔽、隐藏之意。张辽字文远,辽和远有遥远的意思。陈琳字孔璋,琳、璋都是玉石制品。

扩展资料:

礼仪,一直是中华传统美德。而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礼仪,像中国古代这么重视“名”。在古代有字的多是书香门第,古人有“二十而冠(释义:男子二十岁加冠)”的说法,所以表字大多都是成年之后由亲密的长辈所起,读书人之间相互表示尊敬。

对于名字在古代可是有着很大的避讳,尤其是读书人,在正式书写中要注意:避孔子名讳、避尊者名讳、避长者名讳。对于家人、师长、朋友,不能直呼其名,又要表现得亲密一些,起一个字就有必要性。

表字早在民国的时候就不盛行了,民国时期出生的就已经很少有人起字。民国时期,字开始消失在大众视野,首先消失的是古人所看重的「成人礼」。二十岁成年的传统被改变,而取表字的仪式也没有了必要。之后,新文化运动兴起,反古文、反儒教、反传统。字也就无人再用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表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2-27
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古人命字方法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种:

①同义反复。如屈原名平,字原,广平为原。孔子学生宰予,字子我,季路字子由,颜回字子渊,诸葛亮字孔明,陶渊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文天祥字景瑞,都属此类。

②反义相对。晋大夫赵衰(减少意)字子馀(增多)。曾点(小黑也)字子晳,色白也。唐王绩字无功,朱熹(火亮)字元晦,元赵孟\(俯)字子昂,晏殊字同叔。

③连义推想。赵云字子龙(云从龙);晁补之,字无咎;苏轼,字子瞻(《左传僖28年》:“君冯轼而观之”);岳飞字鹏举。

从以上三类可以看出,字与名有密切关系,字往往是名的补充或解释,这叫“名字相应”,互为表里,故字又称作“表字”。这三种是主要的,另外还有以干支五行命字,以排行命字,或者字行加排行,字后加父(甫)的情况一般也归入字的范围。

命字方面与命名同样,有着时代气息,一个总的趋向是美词化和尊老化,在尊老化方面更加显。

唐宋以后,由于理学加强,一些繁文褥节越来越多,读书人之间在称呼上也大做文章,称字,是为了表尊敬,但时间长了之后,渐感称字还不够恭敬,于是又有了比字更表恭敬号。
古代人在名字方面比较严格。分为姓、名、字三个部分。姓是记住祖宗用的;名是用来区别自己与他人的,字则一般为两个;其中一个要纳入自己的辈份,辈份不是自己取的是家族叙的,称为家谱。比如,孔家近代有玉延庆凡祥令等字。另一个则要与名配合,使之意义相近。如岳飞,飞是其名,字鹏举,举是其辈份。
取字一般不必要慎重到办仪式的地步。古人字,是成人以后自己给自己取的。(也有请名人或博学的人给取的)字是在公众场合用的,也是成人后用途最广的。
《礼经》有“男子二十冠而字”的记载。“字”的意义,是“表其取名之义”,如孔子的儿子名鲤,字伯鱼;唐诗人孟郊,字东野。
在“字”的要求上,“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 古人“名”和“字”的关系有意义相同或意义相辅的,也有意义相反的,如诸葛亮字孔明,,关羽字云长,韩愈字退之等。
第2个回答  2009-02-26


“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古人命字方法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种:

①同义反复。如屈原名平,字原,广平为原。孔子学生宰予,字子我,季路字子由,颜回字子渊,诸葛亮字孔明,陶渊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文天祥字景瑞,都属此类。

②反义相对。晋大夫赵衰(减少意)字子馀(增多)。曾点(小黑也)字子晳,色白也。唐王绩字无功,朱熹(火亮)字元晦,元赵孟\(俯)字子昂,晏殊字同叔。

③连义推想。赵云字子龙(云从龙);晁补之,字无咎;苏轼,字子瞻(《左传僖28年》:“君冯轼而观之”);岳飞字鹏举。

从以上三类可以看出,字与名有密切关系,字往往是名的补充或解释,这叫“名字相应”,互为表里,故字又称作“表字”。这三种是主要的,另外还有以干支五行命字,以排行命字,或者字行加排行,字后加父(甫)的情况一般也归入字的范围。

命字方面与命名同样,有着时代气息,一个总的趋向是美词化和尊老化,在尊老化方面更加显。

唐宋以后,由于理学加强,一些繁文褥节越来越多,读书人之间在称呼上也大做文章,称字,是为了表尊敬,但时间长了之后,渐感称字还不够恭敬,于是又有了比字更表恭敬的号。
第3个回答  2009-02-27
其实字就是为了给名做注解.比如诸葛,名亮,字孔明.而孔明不就是亮吗.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8
古代人在名字方面比较严格。分为姓、名、字三个部分。姓是记住祖宗用的;名是用来区别自己与他人的,字则一般为两个;其中一个要纳入自己的辈份,辈份不是自己取的是家族叙的,称为家谱。比如,孔家近代有玉延庆凡祥令等字。另一个则要与名配合,使之意义相近。如岳飞,飞是其名,字鹏举,举是其辈份。
取字一般不必要慎重到办仪式的地步。古人字,是成人以后自己给自己取的。(也有请名人或博学的人给取的)字是在公众场合用的,也是成人后用途最广的。
《礼经》有“男子二十冠而字”的记载。“字”的意义,是“表其取名之义”,如孔子的儿子名鲤,字伯鱼;唐诗人孟郊,字东野。
在“字”的要求上,“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 古人“名”和“字”的关系有意义相同或意义相辅的,也有意义相反的,如诸葛亮字孔明,,关羽字云长,韩愈字退之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