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人性格心理有问题

如题所述

由于生理缺陷,聋人有较重的自卑心理。自卑容易使聋人离群、孤立、丧失自信、缺乏荣誉感。常见表现为忧郁、悲观、孤僻。

自卑感严重的聋人大多性格内向,情感脆弱,体验深刻,害怕当众出丑。自卑的形成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生理的缺陷使聋人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社会地位,产生自卑。

二,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了交往中的自信。在面临新环境时,错误的衡量自己的能力,消极心理暗示造成的心理负担限制了能力的发挥导致失败。这种结果形成一种消极反馈,印证了自卑者的认识,使自卑感在内心根深蒂固。

三,自我认识不足,对自己估计过低。聋人通过别人的评价和与他人比较认识自己的长短优劣,性格内向的人往往愿意接受较低评价,以己之短比人之长,同时反省自己,过度严格要求自己,越严越觉得自己不足,形成消极自我评价的恶性循环。

四,挫折的影响。聋人在受挫后,由于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微弱的挫折给予他们难以忍受的打击,使其自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2-09
孤独感:这是残疾人普遍存在的一种情感体验。残疾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有某种缺陷(如聋哑人言语障碍、肢残人和盲人行动障碍),在社会上常常受到歧视,活动的场所太少,不得不经常呆在家里,久而久之,孤独感就会产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孤独感的体验会日益增强。
(2)自卑感:这是每个残疾人都有的一种情感体验。残疾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陷使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就业方面 遇到的困难比普通人多得多,如果从他人甚至亲属那里又得不到足够的帮助,甚至遭到厌弃或歧视,就会产生自卑情绪。他们在婚恋、家庭和就业等问题上比普通人困难得多,自尊心受到伤害,可能加重自卑的情感体验。
(3)敏感、自尊心强:由于他们身上的残疾容易使自己过多地注意自己,因而对别人的态度和评论都特别地敏感,尤其是容易计较别人对他们不恰当的称呼。如称他们为“残废人”,会引起普遍的反感;盲人反对别人称其为“瞎子”;瘫痪病人忌讳称其为“瘫子”等等。如果别人做出有损于他们自尊心的事情,他们往往难以忍受,甚至会立即产生愤怒情绪,或采取自卫的手段加以报复。
(4)情绪反应强且不稳定:这种特点在许多残疾人身上都相当突出。如聋哑人情绪反应强烈,而且多表现于外,容易与别人发生冲突;盲人情绪反应则多隐藏于内,虽然情感体验很激烈,但情绪表现却不十分明显,而且爆发性情感较少。
(5)富有同情心:残疾人对自己的同类有特别深厚的同情心,不是同类的残疾人却很少交流,如盲人很少与聋哑人交流,更少通婚,不是因为其没有同情心,而是因为残疾类型不同,交流起来很不方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