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什么意思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什么意思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意思是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考虑那职位上的事。

出处:《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翻译:意思是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去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指不过问别人的事情。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涉及到儒家所谓的名分问题。不在其位而谋其政,则有僭越之嫌,就被人认为是违礼之举。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也就是要安分守己。这在春秋末年为维护社会稳定,抑制百姓“犯上作乱”起到过重要作用,但对后世则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尤其对民众不关心政治,安分守礼的心态起到诱导作用。

扩展资料: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出自《论语·泰伯》,其表达了孔子的相应的思想,相应的思想是: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为基础,以立人极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晚年时期的最高理想称之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天下没有欺诈,没有盗贼,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10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语出《论语·泰伯》。辞典解释为“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当然,前提是仅涉及治国理政等社会管理事务,私人事务不在此例,不可滥用。
其实,“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以及对它的解释都是中性答案,并无任何贬义。但在当今社会,这句话的外延被过分放大,被解读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无论是哪行哪业的人,只要是我们中国的公民,无论是否有官位,都要关心国家大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不负责的态度”。《2009年公务员考试参考答案》)。类似这样的解释应该算作典型的望文生义,并把脏水泼向了孔子。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孔子指导学生要专心于本职工作,凡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循序渐进,不要好高骛远。由于古代的语法与今天有很大的差异,这句话的原意却是“在其位,谋其政”。进一步解读,应该理解为这样的意思:在担负某种社会职责时,必须对这一职责切实负起责任。不要因做不好本职工作而连累别人,更不要连自已的事情也做不好,反过来指责别人做事的不力;更不能推卸本职工作的责任,以别人的过错来混淆视听,掩盖自已的无能。也就是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句话是针对不占“位子”的人而言,而对占着“位子”的人,则要求“在其位,谋其政”,这是二个不同的层次。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还包含了另一层深义。众所周知,古往今来社会事务纷繁复杂,但人的能力、精力和时间有限,社会事务的最终解决需要通过分工和协作来完成。参照与孔子相近时代庄子的说法,“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也就是说,每个人的生命有限,但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是无穷尽的,假如一个人以有限的人生去盲目追求无限的知识,只有徒增烦恼,一事无成。就在《易经·系辞下》中,孔子也说过“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的话。也就是说,谋事的功力与德行的积累有关,厚积才能薄发。假如让一个知识浅薄的人担任重要岗位,不仅于事无补,而且有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当一个人没有被选任在一个重要岗位上,就不要对这个岗位的事多加评论。因为不身在其中,不了解其中的深浅,何以作出明智的判断。“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句话放在现代,是指要保证社会分工的协调顺畅,最根本的一条在于每个人做好自已的事情。对决策而言,由于隔行如隔山,要考虑专业的事交由专业的人来办。对于执行者而言,要服从于分工调配,从而保证在责任的落实过程中,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最起码在没有被赋予某项责任时不要去越位承担这项责任,而应该在被赋予的职责范围内尽力做好被赋予的工作。这与“彼得原理”的理念一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6-10
“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第3个回答  2017-06-10
说的是不要议论、参与和自己无关的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