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三暮,黄牛如故。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意思是:早上出发的时候看见黄牛(石头),夜晚住宿时还是看到黄牛。三天三夜,还能看到它。

一、原文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江水又东,经狼尾滩,而历人滩。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俊俏,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嵌崟,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二、翻译

江水又向东流去,经过黄牛山,山下有一座滩,名叫黄牛滩。南岸层层的山岭耸立着,最远的高山上有一块岩石,像是人拿着刀,牵着牛,人是黑色的,牛是黄色的,轮廓较为分明;这个地方人迹罕至,没有谁能亲自探究。这块岩石本来已经很高了,再加上江水迂回曲折,即使路上过了两夜,还能望见这东西。

所以过路人的歌谣说:“早晨从黄牛山动身,晚上还在黄牛山过夜。过了几天几夜,黄牛山看起来还是原来一样。”

江水又向东流,经过狼尾滩,又经过人滩。袁山松(晋朝著名文人)说:“这两个岸滩相距二里远。人滩,江水非常湍急。江的南岸有许多青色的大石,夏天被水淹没冬天露出来,这些石头,有好几十步(步:古时长度单位)远,都是人脸的形状,有的大有的小;那些纹络清晰的,头发胡子都能分辨出来:因此叫做“人滩”。

三、出处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二、赏析

文章分3层次,第1句一段:写黄牛滩的地理位置,第2、3段:写山势险峻及山上有奇石,第4、5、6句一段:写江水湍急。

黄牛滩由来:黄牛峡东距宜昌市约40公里,江中乱石星罗棋布,犬牙交错。其间,河道似九曲回肠,泡漩如沸水翻滚,水急礁险,号称黄牛滩。

黄牛一名的由来,贯穿着夏禹开江治水的神话故事。相传玉帝降生夏禹到人世来治理洪水,同时又派遣天神下界来协助他。当他率民开凿到现在的黄牛峡石,有天神化为神牛前来相助。一日,天刚刚麻麻亮,有一民妇送茶饭给治水的民夫。她来到江边,猛然看到一头巨大、雄壮的黄牛,身绕霞光,扬蹄腾跃,忿怒地以角触山,顿时山崩石裂,响声如雷鸣。

民女吓得瞠目结舌,大声呼喊起来。喊声惊动了神牛,便一下跳下山岩。从此把影像留在石壁间。这是人们对征服大自然的美丽想象,黄牛象征着人民改造河山的伟大创造力。

三、作者简介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北魏范阳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魏平东将军、青州刺史、永宁侯郦范之子,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9-27
【《黄牛滩》的全文】
江水又东,经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径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这里的黄牛是形容一块石头,朝发黄牛是说,早上出发的时候看见了那块石头,暮宿黄牛是说傍晚停宿的时候还能看见它。三朝三暮,黄牛如故是说,三天三夜过去了,回头,看那块石头,还跟刚开始看见的是一样的。
这么形容是为了突出石头的高和大,因为如果小的话走出去很远就看不清,如果矮的话,走很远就会看不见。
这种修辞虽有夸张的成分再里面,但却突出了“黄牛”的特点,不失为一种好的修辞。
decadentor | 2008-11-20追答

求采纳

😁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7-19
早上出发的时候看见黄牛(石头),夜晚住宿时还是看到黄牛.三天三夜,还能看到它.
第3个回答  2015-07-19
.三天三夜,还能看到它.形容岩石很高,江流湍急,迂回曲折 。
第4个回答  2015-07-19
语文就是既要大胆猜想又要切合实际。三朝三暮也就是三天三夜。黄牛如故我在猜想黄牛指的应该是辛勤劳动!也就是说三天三夜,黄牛依然在个从前一样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