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州的引人入胜的传说

需要几个关于苏州的,引人入胜的民间传说。

  1、轧神仙
  轧神仙是苏州的一个传统节日,据说每年农历四月十四这一天,在南浩街上会有神仙出现,如果我们有幸撞见,就会幸运一整年。不知道当初大家是怎么建立起这个说法的,反正以后每年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固定的集会。届时,苏州制造的各种表演、各种小吃、各种花花草草都将一并拿出来交流分享,场面煞是热闹。
  四月十四日是八仙之一的吕纯阳的生日,他是民间信仰中很有影响的神仙。苏州阊门内中市下塘的福液观奉祀吕祖,俗称神仙庙,据说吕纯阳生日那天要化身乞丐、小贩,混在人群之中济世度人,因而逢此盛日每个人都可能是他的化身,轧到他身边,就会得到仙气,交上好运,这样你挤我挤的,叫作“轧神仙”。
  轧神仙原先只是民间宗教活动,后来变为一年一度的盛大庙会。届时,神仙庙附近小摊林立,各色小吃、工艺品、花鸟虫鱼,应有尽有。苏州市政府为保留这个民俗节日,修复了神仙庙,重建了南浩街。目前,南浩街已成为苏州传统风味小吃、特色食品、民间工艺品、日用小商品以及花鸟鱼虫、古玩绣品等“苏”味极浓的市井文化集萃地,承载了历代苏州的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的南浩十八景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是苏州旅游的新热点。
  苏州的福济观,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原址在阊门下塘街,但因年代久远,早已不复存在。文革后,破除四旧,寺、庙、祠、观、庵等建筑被混淆统称为宗教建筑,很多百姓也就再也分得清观和庙的区别了,因观中供奉八仙之一的吕纯阳(吕洞宾),吕纯阳又被中医奉为祖师,观中道士也假借吕洞宾名义为百姓祈福祛病,故常有贫困的百姓前去求治,这福济观在苏州百姓之中也就有多了吕祖庙、神仙庙的叫法。传说农历四月十四是吕洞宾生日,好道者也会相约去福济观进香祈福,
  看到去福济观的人多了,小贩和江湖郎中们也想借机做些生意。因见观里供着神仙,就想靠着神仙也发个小财,于是就将平日里普普通通的东西,说成了神仙糕、神仙水、神仙帽、神仙服、神仙鞋......
  福济观本在小巷深处路窄处很是清静,一下来得人多了,倒也显得拥挤热闹,于是不小心就有了人挤到人了。苏州人天性温和,也不乏幽默,加上都是乡里乡亲的,即使被挤了,也不过笑一笑,再说恰逢神仙生日,也就打趣说“就算被神仙轧到了”讨个口彩。因为苏州方言里拥挤称为“轧”,因此形容这种拥挤的现象,也就有了“轧神仙”的说法了。
  近年来政府为了营造商业氛围,提升文化形象,重建了南浩街,并在南浩街北段、阊门吊桥西堍南侧护城河畔建了庙宇,这造庙初衷出于吸引人气,营造商业氛围,加上神仙庙叫上口,于是就命名为神仙庙了。
  虽说这吕神仙本是道家,应该住在观里,这庙他是去不得的,但福济观早已不在,那吕神仙也就只能将就着在庙里长期寄住了。好在造庙的人也想得周到,怕吕神仙孤单,还把另外七仙也请进了庙里,虽说本由吕神仙独享的香火,被众神仙分了,但毕竟也少了许多寂寞,加上神仙庙里,吕神仙还多了一身,也算挣回了点面子。
  现在政府还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吕神仙生日前后,以民俗文化节为主题,举办神仙庙会,征集小商小贩,设立各色小吃、工艺品、花鸟虫鱼等临时摊点,努力打造“轧神仙”这个具有苏州地方特色的文化消费的旅游品牌,吸引了不少市民参与,自然神仙庙里香火也旺盛了许多,怎么说对吕神仙也是个安慰,但这与道家的清静无为也有些不符,不知这位吕神仙又会有哪些想法就不得而知了。
  2、虎丘的传说
  虎丘山很小,走遍天下名山,看到的都是“深山藏古寺”,只有虎丘却是“山向寺中藏”。站在头山门,举首远眺,只见林木葱郁,寺院若隐若现,就是没见到起伏的山坡,嶙峋的山崖。和很多名山大川相比,不到百米海拔的虎丘,只能归入丘的类别。然而,在人们的潜意识里,那两千多年的人文渊薮早已把它装扮成气象万千的大山,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甚至让人产生望而仰止。

  大文豪苏东坡说:“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于是,我们在一个春日的下午来到虎丘山下,这个与苏州城一样古老的名胜,因为古老,它的一草一木似乎都有着传说的灵光。从二山门往上,一段短短的山道上星罗棋布着各种古迹。有东晋憨憨僧开凿的憨憨井,据说水质晶莹透明,清醇可口,是以前山上僧人招待贵客的佳泉。有吴王阖闾的试剑石,一块石头从中裂开,断面笔直光滑,犹如刀砍斧劈一般,传为吴王阖闾持莫邪剑所劈。还有一块“枕头石”,说的却是风流才子唐伯虎偕秋香在此小憩的逸事。山道将尽时,路旁有一构筑精致古朴的石亭,亭内竖有一碑,这便是唐代名妓真娘的墓了,卖艺不卖身的真娘因守节而自尽身亡,美人情事从来是文人墨客题咏的好素材,所以这里俯首便有璀熠的诗篇。有王侯,有名士,有僧人,有妓女,在这不长的山道上,虎丘竟以非凡的魅力,吸纳了各异的文化在这里互相辉映。本来是拾级而上的我们,却象是走在时光的甬道上,听着远远传来的悠久故事。

  山道尽处,豁然开朗,只见一巨石挡在眼前,巨石宽达数亩,却平坦如砥。这便是有名的千人石了。成语“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便源于此地,相传东晋高僧竺道生曾在千人石北面一个石台上讲经。台下听众云集,竟达千人,生公讲到精妙处,天呈异象,天花乱坠,千人石东面的白莲池里顽石点头不已。

  从一个传说到另一个传说,听厌了的我们干脆卸下厚厚的时光,在千人石上找一块干净而幽静的地方席地而坐,听着上方寺院里隐约的木鱼声,傍着石下幽深的涧谷,在下午微微的风里,享受着旅途里难得的静谧。我想,如在有月的夜晚,月华照着这半山腰的巨石上,四周是一览无余的空寂,抚着冰凉如水的石头,抬头月光如昼。便是没有生公的舌绽莲花,也会有一点见心明性的顿悟在心头。

  在虎丘,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被一些传说牵着走,想放也放不下。这些传说里最大的、最古老的就是剑池。剑池虽与千人石只有一墙之隔,然而,境界完全不同,仿佛一墙隔开了两个世界。一脚跨入洞门,迎面就是一股森森的寒气,一泓碧波轻轻荡漾,深邃的看不见底,四周石壁合抱,如人工垒成。剑池底下就安葬着两千多年前的一代霸主吴王阖闾,陪葬的有三千多把鱼肠剑,因之以剑名池。这个传说传了两千多年,一直没人澄清真假,因为剑池的水从来没有干涸过。直到1955年,苏州市政府为了抢修虎丘古塔,抽干了剑池池水,终于找到了阖闾幽宫的墓门,传说终于变成了事实。在导游的缓缓讲解中,我试着把手浸到泠泠的碧水里,感觉着水流过时的轻柔,无法想象两千多年的时光怎样从指间滑过。

  仿佛是为了印证剑池的古老,当我们到达山顶时,看见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虎丘古塔巍巍而立,塔顶和周身的木质屋檐都已毁于雷火,只有那墙壁剥落的砖石在下午的夕照里显得苍老斑驳,时光在这里似乎早已凝固。我突然想起和虎丘古塔齐名的杭州雷峰塔,重建后的雷峰塔琉璃辉煌,古典庄重,晚上彩光高照,玲珑剔透,然而总觉得缺少了什么。现在想来,正是少了这份凝重,少了属于历史的真。 浓缩的都是精华。虎丘就是这样的精华,它浓缩了两千年的沧桑,它承载着两千年的沧桑,它展览着两千年的沧桑。那些可触摸的传说,那些凝固的时光,现在竟如此深地感动了我。
  3、灵岩山的传说
  灵岩山上有一块乌龟望太湖的石头,据说一只神龟爬上灵岩山就不想走了,于是就化作一块灵石。现在还看得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