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和明成祖的君主集权措施,为什麼造成日後宦官擅政的局面

回答的要点是
以明太祖将权力集中在皇帝之手,宦官如何利用这一点擅政?
明太祖派宦官主持东厂的机构,这些机构如何有助宦官擅政?
.

回答问题加以解释 详细点 好的加悬赏
谢谢

客观地说,整个明代基本上没有真正的宦官擅政,说他们擅政倒不如说是弄权,跋扈的太监还是有的,譬如明武宗时的太监刘瑾,明熹宗时期的魏忠贤,他们能够擅政,都是因为皇帝昏庸贪玩,吧掌印和秉笔的权利随意给了太监,跟明太祖和明成祖的政治举措没有必然联系,实际上明朝采取了内阁制,算是中国历史上民主气氛比较浓的朝代。
应该说明代太监的权利始终在皇帝手上,所以只要皇帝觉悟过来,那些权奸立马就成为齑粉了。追问

是说埋下 祸根或者伏笔。例如 朱元璋实行君主集权,导致以後宦官间接干扰皇帝

追答

这样的解释有点牵强。
朱元璋实行君主集权跟后来的太监擅政没有必然联系,如果皇帝勤政,别人是没有空子可钻的,这是皇帝自身素质的问题。如果要说有联系,顶多是那样做大小事情都管的皇帝太辛苦,导致后来的皇帝怠政、厌政,让别人有机可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1
朱元璋的时候,鉴于以前朝代的经验教训,太监是没有权力的,更谈不上弄权了。
而到了朱棣的时候才使用身边的亲信太监,成立东厂是为了监察和情报,是一个特务情报机构。到了明朝中后期,东厂活动加强,对百官有监督缉拿的权力,才使得宦官得以弄权。
第2个回答  2013-09-11
东厂以太监为首领和执行者
第3个回答  2013-09-11
君主将权力全部集中在自己手里,需要君主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还要求君主本人具备强烈的意志和决断,包括配合这些品质的个人威望和治国能力,当君主满足这些条件时,如太祖、成祖这样的的皇帝,不论宦官还是文臣集团,都只是君主手中一件工具而已,擅权更是想都不要想的事情。
当君主不具备上文说的那些条件时,太祖、成祖辛辛苦苦收回来的君权就成了一种负担了,后任的皇帝在能力和意愿上或多或少的无法像他们的祖辈那样工作,于是出现了内阁,因为文官在朝廷政治中先天上的优势,毕竟所有的政务都必须由他们去办理,所以从内阁出现的那一天起,就不断的侵蚀君权,为了防止文官集团通过内阁把君主完全架空,内廷就出现了,君主通过票拟、披红权力的分离,成功的将内廷、外朝隔离开来,并使之互相对立、互相牵制。
宦官手中的权力实际上就是皇权的延伸,君主通过宦官压制外朝文官集团,所谓的宦官擅权就是君主把自己手上的内廷放松,内廷利用自己天子近人的身份,并且掌握了东厂、西厂一度还设立了内厂,并将锦衣卫也置于其指挥之下,这些特务、强力机构使内廷拥有完全的信息优势,在君权高于一切的社会自然可以形成为所欲为。所以只要皇帝希望或者皇帝懈怠,内廷就会压倒外朝,形成文官所说的宦官擅权,只是由于文官集团掌握了历史书写权,所有情况都被他们说成了宦官擅权,从来不提外朝也一直为了架空君主为所欲为而努力的事实,或者把这些行为打扮成为民请命、为国尽忠而已。

但是宦官作为皇帝家奴的天然没有人权,也无法像文官集团一样通过座师、同年、同乡这些关系网互相照顾,所以明朝那些名震一时的宦官,如果皇帝想要处置他们,只需要一道圣旨就简单的处置了,比如刘瑾号称立皇帝,正德不需要他了,就以宦官造反、图谋弑君这样荒谬的罪名凌迟,魏忠贤号称九千岁,崇祯这样的新君也只经过简单的试探就把他赶出京城,最终投缳道路,这两个权倾一时的大宦官,天子处置他们甚至不需要联络军方就办到了,所谓的太监擅权到底有多少成色可想而已。
第4个回答  2013-09-11
国家太大,皇帝不放心把权利下放给官员,而且皇帝也基本不能出宫, 由于皇帝平时接触最多的是太监,所以也相信他们,就把权利下发给太监,让他们代皇帝来采集信息;也就形成了东厂这个机构,再说东厂遍布全国,有事不通过中枢,直接反馈给皇帝,这样官员就很被动。
皇帝信任太监毕竟从小接触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天平向宦官那边倾斜,官员为了升职什么的也大都投奔而去,做宦官的爪牙。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