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风行的年代

大概的年数
风行的原因

  在国外:着环保意识抬头,自行车逐渐洗刷贫穷的形象,成为欧洲人健身和代步工具,尤其油价飙涨,很多环保和反全球化人士主张大家骑自行车。在中国大陆逐渐淘汰单车之际,德国人却狂爱起骑单车这个休闲活动。

  八○年代起,由于环保意识抬头,自行车开始在欧洲风行,许多国家纷纷仿效过去荷兰政府的做法,在各大城市马路上规画自行车专用道,骑自行车代步大为便利安全,这股潮流至今不衰,而且愈来愈热门。

  自行车 德国人发明的

  自行车是德国人发明的,德国也是目前欧洲最大的铁马乐园。 德国人喜欢骑自行车,就算雨天或下雪的日子不骑,在家也会踩健身脚踏车。德国人爱自行车,根据早年德国大作家褚格麦雅的看法,和民族性有关,因为德国人习于低头弯腰 (听令)及践踏别人。但褚格麦雅在大战后点出这传神但嘲弄德国人的譬喻,刹时把骑自行车打入冷宫。加上大战前后,因为摩托车和汽车问世,自行车变成穷苦的象征,只有穷人和外劳才会骑自行车,这点,在意大利当时的写实主义大导演狄西嘉名片「单车失窃记」中可一窥端倪。

  但随着环保意识抬头,自行车逐渐洗刷悲苦的形象,成为欧洲人时尚的健身和代步工具,尤其油价不断上涨,很多绿色环保和反全球化人士开始主张回到从前,大家骑自行车,既环保又健身,这是政治正确的交通工具。

  环法赛 带动骑铁马热潮

  由于每年环法自行车赛热闹轰动,欧洲人也开始重视自行车运动,德、义、法几位欧洲选手也相对受欢迎,他们的头盔、手套及印有名字的衣裤装备也成为该国喜欢越野骑车者的最爱。虽然这些年来,美国人阿姆斯特朗已连续七年获得冠军,但大部分美国人对环法自行车赛毫不热中,美国地广人稀,很多城市也不适合骑自行车,因此自行车文化尚不普及,热潮自不如欧洲。

  目前德国自行车人口约六千五百万,平均每年共骑两百八十亿公里以上,这个趋势仍方兴未艾,为人父母的自行车骑士不再把孩子放在后座儿童椅架,而是加装有帐篷的小车;而爱狗人士则骑自行车遛狗,顺便让狗狗跑步健身。
  过去十年,德国每年平均卖一百万辆自行车,全国约七千万辆自行车,四千家自行车行。车行除了卖车,也像早年台湾修自行车的地方为人修理和保养自行车。

  新一代德国人喜欢骑铁马,都带着那么一点印地安牛仔的精神,也有族群意识和道义责任,他们在转弯绕道时会打手势,让后面的人知道他们要往左或往右行驶,夜晚有人忘了开灯,也有人会大声提醒。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对地球做了功德。

  穆斯特 推动骑车的模范城

  德国是自行车骑士乐园,小镇尤其是其中佼佼者。穆斯特的右派市长豪瑟上任以来,全力推动绿色交通政策,他要市民老老少少都骑自行车,官员全部以身作则,市政府只有两辆公务车,用来接送外宾或运货,他自己则骑单车上下班。

  不仅如此,豪瑟在火车总站旁盖了一栋大型停车场,当然是自行车停车场,有三千三百个位置,还有私人车位出租(一些昂贵的自行车甚至要价台币几百万,当然担心被偷);不但如此,停车场还附设洗车设备及维修站。豪瑟并规定所有大楼和公寓都得设单车停车场,他在穆斯特这样的小城辟建了四千公里的自行车道,未来三年还要加筑两百五十五公里。

  每个人 平均日骑15分钟

  现在穆斯特自行车道四通八达,单车人口比汽车人口多,平均每人每天骑自行车十五分钟,百分之卅五的人平日都以自行车代步。

  在欧洲一些大城如维也纳,只有百分之五,巴黎更低,豪瑟的做法使穆斯特立刻登上德国自行车城市第一名,目前有很多城市起而效法,像维也纳也开始大举规画自行车道,及鼓励民众骑自行车。豪瑟因为政治正确,也使他赢得不少中产阶级的选票。

  德国铁路局几年前起提供手机租单车的call a bike服务。早期,德国多数火车站都有自行车出租服务,现在自行车散置各火车站及地铁站,任何人使用前只要以手机打通电话,便可自动开锁,租金也直接记在手机账单上。

  一些旅行社看到德国人喜欢骑铁马,相继推出外地铁马游,最热门的团是到纽西兰、意大利或法国,飞抵当地后,主要行程以自行车为主,既能健身又走遍天下。

  德产品 最轻只有三公斤

  八○年代起,台湾自行车厂商如捷安特等曾在欧洲缔造销售佳绩,但这些年来,欧洲品牌又夺回市场,以德国最著名的品牌Hercules为例,共生产八百种以上自行车种,每年光是这家公司便在德国境内卖出廿万辆。

  在欧洲,自行车骑士相当注重个人品味,尤其很多人骑车上班,常要搬运自行车到捷运或办公室,就斤斤计较起自行车的重量,目前最轻的自行车只有三公斤。

  慕尼黑由于湖滨田园离市区不远,且夏季各处啤酒园盛行,加上早在八○年代便开始规画自行车道,目前市区已有七百公里自行车道,有两万两千处自行车停车站,自行车也可上地铁和捷运,因此慕尼黑的自行车人口众多,一般在五公里内的行程,多数人都以自行车代步。

  尤其南德人酷爱啤酒庄,许多啤酒庄位于城郊,适合骑自行车前往,因此在啤酒庄最热卖的啤酒叫铁马仔(Radler),专门卖给单车骑士,因在啤酒中加了柠檬苏打,降低酒精成分,就算一杯一公升,单车骑士一杯下肚,还是可以安全骑回家。

  国内是这样的:

  从19世纪末自行车从西方传入中国,成为宫廷贵族的玩具;到20世纪60、70年代自行车和缝纫机、手表一起成为年轻人结婚必备的三大件;再到80年代,“飞鸽”“永久”是人们理想的交通工具,自行车逐渐成为中国人最重要、最普及的代步工具。那时每日上下班时壮观的自行车洪流,更是让中国成为外国人眼中的“自行车王国”。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自行车变成不再具有外表象征价值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在百姓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悄然改变。伴随着中国城市里自行车洪流的消退,继续将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的人越来越少,但是对自行车使用有全新的认识的中国人正在不断增加。

  社会学家预言,交通方式的多元化并不意味着自行车将被中国人彻底抛弃,随着中国人环保、健身意识的增强,一部分人还会重新选择这种没有噪音、污染和健康的交通工具;另外,自行车的运动作用和自行车极限运动的独特魅力,都将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更加亲近自行车。如今在大街小巷飞驰的样式各异的自行车,不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交通工具,也是人们健身、休闲的好方式。同时,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给交通、环境、能源等方面带来诸多问题,骑自行车出行更成为时下人们追逐的一种生活新时尚。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自行车自身地位、作用在中国的变化发展,记录了中国人生活的变迁、见证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成就。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自行车,这个中国人最亲密的朋友会用它自己的方式更好地为中国人服务。

  自行车在我国流行,风行的年代主要是60至80年代
  1964年当时最时髦的交通工具———自行车!能骑上一辆自行车行在大街上是一件很让人骄傲的事情,拥有一辆自行车是当时年轻人的一个美好的愿望。多数工人工资每月仅有不足50元,而一辆自行车往往要卖到200多元,并且当时自行车很难买。
  70年代结婚三大件: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如果有了这三大件,那姑娘出嫁的时候是很有面子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