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1。2知识总结

高一物理1。2知识总结,学生自己总结的。

第一章 力
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要点:
(1)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
(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
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根据效果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重力
定义: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
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
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③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体物体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来表示,于是原来的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
弹力
(1) 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说明:①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有的形变及其微小。
②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简称形变。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说明:①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弹性形变。
②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必存在于接触的物体间,作用点为接触点。
③弹力必须产生在同时形变的两物体间。
④弹力与弹性形变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弹力的方向: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几种典型的产生弹力的理想模型:
① 轻绳的拉力(张力)方向沿绳收缩的方向。注意杆的不同。
② 点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点与曲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曲面接触点所在切面。
③ 平面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且指向受力物体;球面与球面接触,弹力方向沿两球球心连线方向,且指向受力物体。
(4)大小:弹簧在弹性限度内遵循胡克定律F=kx,k是劲度系数,表示弹簧本身的一种属性,k仅与弹簧的材料、粗细、长度有关,而与运动状态、所处位置无关。其他物体的弹力应根据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运动学规律计算。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②摩擦力具有相互性。
ⅰ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B.两物体发生形变;C.两物体发生了相对滑动;D.接触面不光滑。
ⅱ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①“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μFN
说明:①FN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应具体分析。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ⅴ.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得多。
(2)静摩擦力:两相对静止的相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
说明:静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
ⅰ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物体相接触;B.相接触面不光滑;C.两物体有形变;D.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
ⅱ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总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说明:①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②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可以相反,还可以成任一夹角θ。
③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ⅲ静摩擦力的大小: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0<F≤Fm,其中Fm为两个物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应根据实际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进行计算。
说明:①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作用是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力相平衡,在取值范围内是根据物体的“需要”取值,所以与正压力无关。
②最大静摩擦力大小决定于正压力与最大静摩擦因数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趋势。
受力分析的程序是:
1. 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的原则是要使对物体的研究处理尽量简便,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2. 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出来,按照先外力,再接触力的顺序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这种方法常称为隔离法。
3. 对物体受力分析时,应注意一下几点:
(1)不要把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与它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相混淆。
(2)对于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必须明确它的来源,不能无中生有。
(3)分析的是物体受哪些“性质力”,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重复分析。
力的合成
求几个共点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1) 力是矢量,其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一条直线上两力合成,在规定正方向后,可利用代数运算。
(3) 互成角度共点力互成的分析
①两个力合力的取值范围是|F1-F2|≤F≤F1+F2
②共点的三个力,如果任意两个力的合力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三个力,那么这三个共点力的合力可能等于零。
③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共点力才能合成(同时性和同体性)。
④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于某一个分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15
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范围很广,从原子到宇宙都是其研究对象。故有许多分科。〈如力学,电学,光学,电磁学,量子物理学等等〉
1力学。
力学研究的中心课题是力与运动的关系。
在力学中,只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叫做运动学,研究物体运动情况及其受力关系的学科叫做动力学。
1力
〈1〉 力: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矢量。
〈2〉 力可以从效果和性质上来命名。
按效果命名的力有:动力,阻力,拉力,压力等等。
高中常见的按性质命名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
〈3〉 力的分解与合成:遵守矢量的分解与合成规律。
如:三角形定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正交分解法。
〈4〉重力:因地球的引力而使物体具有的力。故方向始终竖直向下。
〈5〉弹力: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要对相接触的物体产生一个力,这个力叫做弹力。任何物体都会产生形变。
弹性限度:若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则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其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6〉摩擦力: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做运动,则要受到这个物体阻碍其运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摩擦力。
摩擦力产生条件:相互接触,有相对运动,表面粗糙。
摩擦力有三种: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摩擦力大小计算公式:F=UMG 其中U为滑动系数,又物体表面粗糙程度决定。
(阅读材料)流体的阻力
流体就是可以流动的物体。即所谓的水和空气。
流体的阻力大小取决于物体相对于流体的速度,速度越大,阻力越大;还取决于物体的横截面积,面积越大,阻力越大。其方面与摩擦力相似:即相反于物体对流体的运动方面。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雨滴的降落。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大雨滴落下时速度要大雨于小雨滴:雨滴可看成自由落体运动。大雨滴重力大,所受的流体阻力大于小雨滴,加速的时间长于小雨滴,速度自然大。
流线型:流体阻力还与物体形状有关,头圆尾尖的形状叫做流线型。这种形状的物体所受流体阻力较小。
2直线运动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其他个物体发生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1〉几个基本概念:
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的物理量。
向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质点;往往物体各个部分的运动情况都不一样,所以为了更加方便的解决问题。引入了质点这一个概念。我们可以把运动的物体看成是一个点,往往把物体的重心看作是质点。并不是任何机械运动中物体都可以看成是质点。
轨迹:质点运动的痕迹叫做轨迹。
位移;做机械运动物体前后位置的连线叫做位移,物理学用位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物体械运动的位置变化。位移是矢量。
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另一个物体做为参考。物理学中叫这个物体为参考系。
速度: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大小为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除上这段位移所用的单位时间。速度是矢量。
瞬时速度: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在末一时刻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也叫做瞬时速率,通常简称速率。
(阅读材料)怎样理解瞬时速度
基本思想:无限分割逐渐逼近思想。
加速度:物理学中为了描述物体速度改变的快慢程度,引入了加速度这个物理量。其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除上改变所用的单位时间。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是表示物体速度改变的快慢,而并不是大小。所以说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所谓一个物理量对时间的变化率,是指该物理量在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数值〉
〈2〉运动的分类:
根据轨迹来分,主要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高一主要研究的是直线运动。
根据速度来分: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改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根据加速度来分: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改变的直线运动叫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中匀变速直线运动又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
〈3〉位移公式:S=1/2AT平方〈常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V末平方-V初平方=2AS〈常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由上公式推出〉
当初速度为0时:
第N秒通过的路程比为:1,3,5,7,2N-1
前N秒通过的路程比为;1平方,2平方,3平方,4平方,N平方
〈4〉自由落体运动
在直线运动这一章中,最重要的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所谓自由落体运动,就是下落物体在只受重力的情况下所做的运动。但现实生活中,下落物体会受到流体的阻力。所以说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运动。
自由落体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度直线运动,故适合〈3〉中所有位移公式。
(阅读材料)加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贡献
加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提出了匀变速直线运动,并给了其定义。

加利略研究所用的方法至今还不失为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既抽象思维,科学实验和数学推导相结合的方法。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3-15
看书吧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