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的个人英雄主义的突出与局限

我的毕业论文题目,请大家帮帮我吧,谢谢啦
有写看不懂啊,先写个开题报告,怎样它的设计格式啊?? 急、急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就是打不败他。”——老人与海
  个人英雄主义指每个人都渴望自己能力得到别人认同,渴望自己受到关注的心态.
  海明威1899年生于美国,他的一生个性刚强,勇武好斗,有一种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倾向。在欧洲战场,提枪投入战场。在非洲丛林要去捕捉凶猛的野兽,在拳击台上向高手挑战。同样在他虚构的作品中充满了战争、运动、争斗、爱情、旅游。最能体现作者性格的是他的获奖作品《老人与海》,在这部作品中集中体现了一种自信自强,敢于向命运挑战的勇气,展现了强烈的奋斗精神。这部作品在当时引起巨大的反响,甚至成为教堂布道的内容。
  实际上,海明威的作品里没多少所谓“个人英雄主义”的成分,更多的是破灭的情绪,海明威其它的大作比如“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短篇小说全集”,“伊甸园”,“A Movable Feast”等等里面,可以说和“个人英雄主义”几乎沾不上边儿。
  您的论文选题能否再斟酌。如果就《老人与海》分析,如下参考
  突出表现:
  一是作品对人类生命力的赞颂。看!咆哮的海天、汹汹的鲨群,却奈何不了一位步入垂暮的老头儿!老人在与绝望、饥饿搏斗中,心中总是在默默地沉吟:人不是生来就能给打倒的。这是人的生命的韧性和坚强的体现啊!

  二是作品对生命终极意义的探索。想想,老人与饥饿、寒冷、黑暗的拼搏结果,难道说是为了一架空空鱼骨?老人是完全可以斩断钓线轻松返航的,可他没有!他是在与强大的困境在比拼、争夺啊!宁可鱼死网破也不服输呀。老人在与海及其附生的较量中,完成了人的生命力量的展示。这里是在说:人生的成功,是在于生的本身的光辉,而不在于一个死了的结果--------活着搏着故我在!

  三是作品重新诠注了“事业成功”的概念。物质上的获胜可以是世俗意义上的事业成功,但不一定是成功的人生。若把人生当成事业来经营,那么,成功的人生首先应是人格力量的完善。项羽虽是失败者,但他是公认的英雄;刘邦夺取了天下,却仍被天下人视为“泗水无赖”。如霸王别姬式的悲壮,是人类对自身生的意义的肯定。

  四是作品体现了美国精神和西式价值观。冒险和个人英雄主义向来为老美们推崇,圣地亚哥老人的小渔船上载着当年“五月花号”的同样精神,即:我可以失败,但你消灭不了我,我总是在努力寻求突破。故曰:作品的民族性为作品绽放出了世界性的魅力。

  五是作品展示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全新对话方式。“老人”与“海”的对话,是弱与强、孤独与喧哗、胜与败的对话,它不同于鲁滨逊与孤岛的对话:是有一些生命的凭借。鲨,是海之骄子,人,为陆之灵长。人,置身于汹涌波涛,在生存异域中,将是如何地绝叫着呢?

  六是作品是作者人格化的产物。这样的赤诚坦率笔触,当然应该褒奖。众所周知,海明威一生好冒险,好在大自然中挑战生命力极限。他以为,没力量的生命生不如死。他讨厌人类的物欲、权欲、和爱情,他因而常常绕开身边的人群,去不可思议的地方打猎、参战、嫖情。正因为如此,他在精神上孤独得如同在海上与鲨群搏斗的那个老人。然而,他在生着,直到自己被世俗恶论啄成了一具空空鱼骨时,才以双筒猎枪向世人发出了警告。。。。。
  局限性
  这是一篇小说,但也可以将它看作是一个寓言。海明威在这里唱出了对人类顽强战斗精神的赞歌。而且小说是以乐观的调子结束的。通过那个小男孩将再度伴着老人出海,预示了新的战斗和新的希望。

  但是,我们当然也要认识到,作为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者海明威的局限性。他既看不到社会的出路,也看不到群众的力量,他是在一个虚弱的立足点上来歌颂个人斗争的精神的。因而,他歌颂的英雄只能是失败的英雄。《老人与海》的乐观主义只能是广阔的暗空中的一抹微光,而且贯穿全篇的是一种忧郁痛苦的基调。

  老人是一个真实的劳动者的形象,或者如某评论者所说的不过是一个有劳动者外表的海明威式的知识分子呢?——我们认为,是一个真实的劳动者的形象,虽然,可能稍有一点理想化。一个真正的作家是不肯将他笔下的人物简单地当作是自己的传声筒的。如果桑提亚哥只是化装了的海明威,这篇小说就不会有这样感人的力量。桑提亚哥的思想感情并没有超出他这样一个劳动者的思想感情。他在茫茫的海上与大鱼生死搏斗时,那种将大鱼既看作是敌人又看作是兄弟的心情,应该是可以理解和体会的。在海明威笔下的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有着深厚社会内容的典型,然而是可信的、真实的形象。

  但老人桑提亚哥身上是有作家海明威的影子的。他的儿子格雷戈里·海明威在一篇回忆录中写着:“海明威笔下的主人公就是海明威本人,或者说是他身上最好的东西。”这话是对的。我们在许多作品的某些人物中都看到了作家自己的影子。只不过,在《老人与海》中,我们感到海明威在思想感情上与桑提亚哥是更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他喜爱他,歌颂他,他真正进入了“角色”,老人在大海中的感受和感情,是他真正体验到的。在某种意义上和从某个角度看,老人是海明威的化身。然而这并不与我们前面所说的老人是一个真实的艺术形象这一点相矛盾。

  在一九二六年,海明威出版了《太阳照常升起》,在这部长篇小说中,他表达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部分美国年轻的知识分子对现实的深刻的绝望。他因而以“迷惘的一代”的代表的身份受到了注意,而有的人将这部长篇小说看作是“迷惘的一代”的宣言。从那以后,他一直在进行他的人生探索和社会探索。他参加过西班牙反佛朗哥的斗争。他在作品中暴露过资本主义的黑暗,表现过反法西斯的热情。他同情中国的抗日战争。他是一个严肃的有正义感的作家。但是,他始终没有能够走出个人主义的圈子,因而,也始终没有摆脱悲观主义的束缚。虽然“迷惘的一代”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在进入三十年代后就已瓦解,从思想上说,晚年的海明威依然是一个“迷惘者”。从表面看,海明威是一个取得了辉惶成就的大作家,名誉、地位、金钱他都有。他豪放、豁达、慷慨。但是,还有另外一个海明威,没有看到人类真正的出路。而且,由于在战争中受过几次伤,这损害了他的健康。而且他老了,写作愈来愈困难。他内心是苦闷、悒郁、悲凉的。在茫茫的人海中挣扎、浮沉。《老人与海》中是表现了他灵魂深处的某些本质的东西。他不仅在老人桑提亚哥的身上寄托了他对生活的感受,也企图将老人的英雄气概作为激励自己的榜样。
  42
  据他的儿子的回忆,海明威在后期写作起来已不如以前那么轻松自如。“过去是一口喷水井,而现在却不得不用抽水机把水抽出来。……他已不再是诗人……,他变成了一个匠人,埋怨自己的命运,叹息他的打算成了*萦啊!倍�罄矗�坝倘缧 ⊙舸阂谎�*他的天才又回来了,从而孕育出了一部杰作(指《老人与海》),规模虽然不大,却充满了爱、洞察力和真理。”无论如何,我们可以同意,由于对题材的爱,由于作者与对象无间地融合在一起,是这部小说能取得某种成就和能感动人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总的说来,他在写作上是愈来愈感到困难。以致他不得不说出这样的话:“那本书我写不完了。我不行了。”“我整天都在这张该死的写字台前……可是我写不出来。一点也写不出来。你晓得,我不行啦。”他的儿子说:“他总是竭力要赢。输,他是受不了的。”他的一位老朋友马尔科姆·考利说: “如果他不能写作,他就不想再活下去了。”一九六一年,他用一颗猎枪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恐怕不能仅仅解释为病的折磨,这应该也是他所赞赏的老人桑提亚哥英雄气概的另一表现方式。但是,我们也可以将那看作是对在茫茫人海中挣扎、苦斗的个人英雄主义者的一声丧钟,他们在个人的力量丧尽以后,就看不到更大的希望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1-15
个人英雄主义
脱离人民群众,迷信个人力量而去完成某种社会任务的英雄主义思想和行为。与“革命英雄主义”相对。它以个人主义为原则,夸大或不适当地强调个人在社会生活和历史活动中的作用,否认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表现为好图虚名,自以为是,居功自傲;往往违反革命纪律,犯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错误。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就是打不败他。”——老人与海

海明威1899年生于美国,他的一生个性刚强,勇武好斗,有一种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倾向。在欧洲战场,提枪投入战场。在非洲丛林要去捕捉凶猛的野兽,在拳击台上向高手挑战。同样在他虚构的作品中充满了战争、运动、争斗、爱情、旅游。最能体现作者性格的是他的获奖作品《老人与海》,在这部作品中集中体现了一种自信自强,敢于向命运挑战的勇气,展现了强烈的奋斗精神。这部作品在当时引起巨大的反响,甚至成为教堂布道的内容。

伟大战士的悲剧人生——海明威人生观中的悲剧意识 一、作家简介:海明威(1899-1961)
1、“迷惘的一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青年,害怕战争厌恶战争,经痛苦思考后又找不到出路,于是形成困惑迷惘和彷徨痛苦的精神特征,这种人被称做“迷惘的一代”.它既是一种人物类型,也是一个文学流派,也专指擅长描写此类形象的一批美国作家.海明威就是这一流派的代表作家
2、“硬汉子精神”:这是一种人物性格类型.包括坚强刚毅勇敢正直,对于痛苦和死亡无所畏惧;外在形势和内在情志,矛盾尖锐,冲突剧烈;面对严酷的悲剧命运,不失人格尊严,表现出临危不惧的庄重态度.《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就是这种代表人物.

http://210.40.132.153:8080/ReadNews.asp?NewsID=3058
第2个回答  2009-01-07
个人英雄主义
脱离人民群众,迷信个人力量而去完成某种社会任务的英雄主义思想和行为。与“革命英雄主义”相对。它以个人主义为原则,夸大或不适当地强调个人在社会生活和历史活动中的作用,否认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表现为好图虚名,自以为是,居功自傲;往往违反革命纪律,犯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错误。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就是打不败他。”——老人与海

海明威1899年生于美国,他的一生个性刚强,勇武好斗,有一种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倾向。在欧洲战场,提枪投入战场。在非洲丛林要去捕捉凶猛的野兽,在拳击台上向高手挑战。同样在他虚构的作品中充满了战争、运动、争斗、爱情、旅游。最能体现作者性格的是他的获奖作品《老人与海》,在这部作品中集中体现了一种自信自强,敢于向命运挑战的勇气,展现了强烈的奋斗精神。这部作品在当时引起巨大的反响,甚至成为教堂布道的内容。

伟大战士的悲剧人生——海明威人生观中的悲剧意识
http://210.40.132.153:8080/ReadNews.asp?NewsID=3058
三是作品重新诠注了“事业成功”的概念。物质上的获胜可以是世俗意义上的事业成功,但不一定是成功的人生。若把人生当成事业来经营,那么,成功的人生首先应是人格力量的完善。项羽虽是失败者,但他是公认的英雄;刘邦夺取了天下,却仍被天下人视为“泗水无赖”。如霸王别姬式的悲壮,是人类对自身生的意义的肯定。

四是作品体现了美国精神和西式价值观。冒险和个人英雄主义向来为老美们推崇,圣地亚哥老人的小渔船上载着当年“五月花号”的同样精神,即:我可以失败,但你消灭不了我,我总是在努力寻求突破。故曰:作品的民族性为作品绽放出了世界性的魅力。

五是作品展示了一种人与自然的全新对话方式。“老人”与“海”的对话,是弱与强、孤独与喧哗、胜与败的对话,它不同于鲁滨逊与孤岛的对话:是有一些生命的凭借。鲨,是海之骄子,人,为陆之灵长。人,置身于汹涌波涛,在生存异域中,将是如何地绝叫着呢?

六是作品是作者人格化的产物。这样的赤诚坦率笔触,当然应该褒奖。众所周知,海明威一生好冒险,好在大自然中挑战生命力极限。他以为,没力量的生命生不如死。他讨厌人类的物欲、权欲、和爱情,他因而常常绕开身边的人群,去不可思议的地方打猎、参战、嫖情。正因为如此,他在精神上孤独得如同在海上与鲨群搏斗的那个老人。然而,他在生着,直到自己被世俗恶论啄成了一具空空鱼骨时,才以双筒猎枪向世人发出了警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