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篇文章,你仔细看看,很有帮助,至于"三到四万的资金怎么分配"的问题,我建议你增加投资或与人合资,肉鸡每一只的利润很少,必须要规模化.
(一)肉鸡生产现状、前景和策略
肉鸡生产是一项高产高效养殖业。首先,肉鸡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49日龄时公母混养群平均活重约为初生重的45~50倍。料重比可达2∶1,比猪高50%。其次,肉鸡可适当加大饲养密度。与蛋鸡相比,肉仔鸡性情温顺,很少跳跃、啄斗,因而饲养密度可比同样方式饲养的蛋鸡提高一倍左右。第三,由于肉鸡生产周期短(6周龄可上市,一年可生产5-6批),因而可提高鸡舍、设备的利用率,加快资金周转,故投资回收期短,生产效率高。第四,肉鸡适于集约化生产,经济效益好。采用平养方式,在我国人均每批可养肉仔鸡2000~2500只,一年可出栏1~1.5万只;机械化饲养,人均每批可养0.8~1万只,一年可出栏4~6万只。上述特点促进了国内外肉鸡生产迅猛发展。
1.世界肉鸡生产发展概况
现代肉鸡饲养业始于本世纪20年的美国,后风靡全球。近20年来,在肉类生产领域中,肉鸡饲养业一直以最快的速度持续增长。从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世界肉类总产量增长了36.6%,而其中禽肉增长76.2%,而禽肉中又以鸡肉增长最快。
1998年世界肉类总产量约为1.92亿吨。美国以年产禽肉1100万吨,持续保持世界第一位,中国则以395万吨的产量超过原苏联跃居第二位,在世界禽肉生产中,以中国、墨西哥、巴西和东南亚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发展速度最快,产量已占到世界总产量的1/3。随着肉鸡业的发展,饲养技术也有很大发展,1988年与1962年相比,肉仔鸡的出栏日龄由65天缩短到42天,出栏体重由1.71千克上升到1.86千克,料重比则由2.15降至1.80。进入90年代,肉鸡生产水平又有很大提高,尤其表现在提高生长速度、缩短出栏时间、减少饲料消耗和增加胴体瘦肉率等方面。发达国家不少育种公司计划将在2000~2010年培育出35日龄个体重1.8~2.0千克、每千克增重耗料1.7~1.8千克、成活率达98%以上的肉鸡新品种。
在经营体制上,欧美一些国家采用以行业一体化为纽带的联营合同制。即饲养户(场)专营饲养、孵化厂按约送苗鸡、饲料公司定期送料、屠宰厂按时把鸡运走。目前美国90%的肉鸡生产采取这种方式。
2.我国肉鸡饲养业的现状与前景
我国现代肉鸡饲养业起步较晚,大约开始于80年代中期,生产水平与畜牧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产量少、商品率低、效益差、耗料多。但1995年禽肉产量已达到935万吨,是1984年的6.3倍,跃居世界第二位。不过,禽肉在肉类结构中仅占17.7%,比世界平均水平差7.9%,人均禽肉占有量比世界平均水平8.82千克差3.4千克,比美国相差45.3千克,所以潜力很大。
肉鸡商品化生产须做到品种优良化、饲料全价化、饲养集约化、防疫系列化、管理科学化、经营一体化。在品种上,目前从国外引进肉鸡优良品种达十几种,如AA鸡、艾维茵鸡、彼得逊鸡、星波罗鸡等。国内近几年也培育出了不少优良品种,如新浦东鸡、京黄肉鸡、苏禽85肉鸡等。在饲料方面,近几年我国的饲料工业也有很大发展。据1997年统计,全国已建成6000多家饲料加工厂,年产配合饲料已达5700多万吨。配合饲料的应用已基本得到普及。
在经营体制上,目前我国肉鸡生产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
(1)企业化或工业化生产。即集种鸡饲养、商品鸡饲养、饲料加工、屠宰加工、产品销售为一体,产权属一,生产由企业统一控制。企业化生产由于规模大、饲养管理和经营管理水平高、经济实力雄厚,因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强。
(2)产业化生产。即对区域性主导产业实行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集饲养、加工、销售、生产经营为一体的体系。有龙头企业带动型、市场带动型、主导产业带动型、专业协会带动型、基地带动型等。
(3)一家一户自给自足式分散饲养。生产条件低下、技术落后、效益不高、商品率较低,对市场的波动不敏感。
3.肉鸡生产策略
肉鸡生产实现盈利目的,不仅要掌握饲养、疫病防制等技术,还必须有一定的经营管理策略。否则就可能亏损,甚至破产倒闭。
(1)市场预测
所谓市场预测就是根据有关信息资料分析对未来的需求,正确地估计和判断其可能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状况。
一般来说,市场预测主要内容有:
①肉鸡生产的发展变化情况预测。
②市场需求变化情况预测。
③城乡消费习惯、消费结构和消费心理变化预测。
④市场价格变化情况预测。
⑤同类产品进出口贸易情况预测。
⑥国家法规、政策和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对供求影响的预测。
⑦本地区及国内肉鸡场变化情况,包括鸡场数量、规模及分布等预测。
市场预测方法很多,简便易行的方法有:经验判断法、市场调查预测法、实销趋势分析法、季节变动分析法等。
经验判断法。包括专家评议法、管理人员评议法及销售人员评议法等。主要凭直觉、经验和销售情况判断市场发展趋势。适用于不同规模、各种类型的鸡场,尤其是缺乏历史资料而预测因素又比较多的新建鸡场。但此法不够精确,运用时要谨防遗漏,避免失误。
市场调查预测法。包括典型调查法、全面调查法、抽样调查法、表格调查法、询问调查法和样品征询法。适用于数据、资料不完整、预测的问题不能定量分析的肉鸡生产者。
实销趋势分析法。不考虑其他因素,根据过去实际销售增长趋势(即百分比),推算下期预测值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比较稳定的趋势预测,其计算公式为:
本期销售实际值
下期销售预测值 = 本期销售实际值 × ————————
上期销售实际值
(2)市场分析
①肉鸡市场潜力分析。我国年人均消费禽肉量比世界平均水平差3.3千克,比美国差45.3千克。我国人口多、市场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将日益扩大,总量供应不足和结构性短缺的状况更趋明显。因此,国内市场潜力相当大。
②肉鸡市场动态分析。应考虑饲料市场、肉鸡价格、社会需求等变化因素。
饲料市场。饲料原料主要是粮食,其丰收与否直接影响饲料生产及饲料的价格。饲料成本又占生产成本的70%左右。因此饲料对肉鸡生产的影响很大,生产者须密切注视饲料市场的变化。
肉鸡价格。它直接关系到肉鸡生产的经济效益。饲料价格与肉鸡价格的比率要保持基本平衡。否则,会导致肉鸡生产走向低谷。生产者要善于通过市场调查,预测低谷的出现和高峰的到来,合理安排生产,取得最好效益。
社会需求。市场供求关系制约肉鸡生产的效益。供过于求时,肉鸡价格下跌。供不应求时,肉鸡价格上涨。一年中不同季节的饲养成本、销售价格常有不同。通常冬季饲养成本高,夏季市场价格低。此外,节日期间,因需求量增大,价格上扬。因此,须根据这些市场变化规律,安排生产和出栏时间。
(3)销售渠道
①销售渠道类型有:
直接销售渠道。即生产者直接将产品销售给顾客,没有任何中间环节的流通形式。
间接销售渠道。即生产者把产品销售给消费者的过程中,加入了中间环节的销售渠道形式。
代销渠道。即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有代理商的销售渠道形式。
②影响销售渠道的原因主要有商品、市场和生产者自身等因素。
肉仔鸡均匀一致、合格率高、品质好、无药物残留,销售就比较顺畅。
市场因素包括市场容量、地理分布、竞争性、顾客的购买习惯、销售的季节性等对销售渠道的影响。
肉鸡生产者自身因素包括生产者自身的声誉、资金状况、经营能力和经验以及生产的经济效益等。
(4)经营决策
包括经营方向、生产规模、饲养方式、生产计划和产品营销等决策。
①经营方向决策。就是根据本场的地理位置、饲料资源和技术力量等以及社会需求状况,分析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确定终端产品。
②生产规模决策。就是通过市场调查,结合本场的资金、劳力、设备、技术水平及市场环境等要素,确定生产规模。
③饲养方式决策。就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自身的管理水平、经济实力等,决定本场的饲养方式。
④生产计划决策。就是根据本场的基建设备、人员、技术、饲养品种、市场需求等,分别制订定产品生产计划、饲料供应计划、产品销售计划等。
⑤产品营销决策。就是根据市场状况,确定产品价格,选择销售渠道,决定促销方法等。
(5)经营方向
经营方向是鸡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综合性鸡场经营范围和规模较大,需要较多的财力、物力和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饲养种鸡投资较多,饲养技术较高。故一般可选择饲养肉仔鸡,就地销售,获取最佳收益。若具备一定条件,也可饲养父母代肉种鸡,以满足当地对种蛋或苗鸡的需要。
(6)生产规模
从目前的市场和以后的发展看,肉鸡生产需要实行集约化、专业化生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①肉鸡生产需要较高的技术。
②每只鸡利润较少,需要靠规模化经营获取效益。
③饲养数量大,能以批发价购得苗鸡和饲料等物资。
④小规模分散饲养既不利于疫病的控制,而且也因产品品质、体重大小等很难一致,不利于加工销售。
但是,生产规模并非越大越好。生产者应根据市场需求、自身实力、技术等,确定生产规模。
(7)饲养方式选择
各种饲养方式优缺点参见后面章节。应根据经营方向、资金状况、技术水平和房舍条件等因素确定饲养方式。一般来说,生产规模小、资金不足、饲养经验缺乏、但房舍较为宽裕,可选择地面平养方式;生产规模较大、资金比较充足、技术力量强的可选择网上平养或笼养方式。
(8)品种选择
目前国内肉鸡品种很多,可分为速长型和优质型两大系列。应根据自身的设备条件、经济实力及产品的销售价格,选择饲养品种。
(9)鸡舍建筑选择
应根据生产规模、饲养方式、资金状况等因素确定是砖瓦结构,还是土木草棚结构;是开放式,还是密闭式。还可以利用塑料大棚养鸡。但总的要求是鸡舍举架不要太低,应冬暖夏凉,通风良好。
(二)肉鸡生产特点
肉鸡产品作为商品参与市场竞争,受着规格、质量、价格、药物残留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饲养方式已远不能适应。只有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才能解决好生产中和生产后的许多问题。现代肉鸡生产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产品规格化。肉鸡产品必须适应市场要求,规格整齐一致。目前投入市场肉鸡有三大类:一类是活鸡,以市民餐饮业为主;第二类是分割成“两装鸡”,鸡腿、鸡翅、鸡脯、鸡爪等,分别包装、计价,供应超市、炸鸡店,因此要求大小、重量基本相同;第三类是加工出口,对品种、饲养日龄、均匀度、重量、膘度、药物残留等要求都非常高。
2.饲养规模化。规模化饲养是现代肉鸡生产的显著标志。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不断需求,必须源源不断地向屠宰加工厂提供足够的货源。在我国目前条件下,出现了公司加农户、公司加基地、公司加专业村等许多小群体大规模合作的形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经营一体化。即将各个生产环节纳入一个大公司,协调好各部门、各专业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形成一个经济联合体,实施产供销一条龙,开展规模化大生产。这种模式已在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并获得了极大成功。以资本为纽带全面实行产销一体化经营,逐步形成大型或超大型的集团公司,这是肉鸡业未来发展之路。
图1-1 肉鸡生产体系模式
4.技术服务系列化。即人们常说的一条龙服务,从育雏到出售,从饲料到疾病防治,从饲养管理到收购服务全过程。与此同时,把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并根据当地存在的问题进行试验和研究,及时有效地予以解决。
5.卫生标准化。鸡肉的卫生质量主要有二个方面因素,其一是鸡肉的保鲜程度,即色泽、气味、肉质三项指标;其二是肉中各种药物及有害元素的残留量。要提高卫生质量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努力:第一,把住饲料卫生质量关,严防霉变或污染严重的饲料及不允许作饲料药物添加剂的兽药接触鸡群;第二,要有达到一定卫生标准的屠宰加工厂,在加工工艺流程中严把卫生质量关;第三,在加工、冷冻、贮运、销售等环节中,制订一套卫生操作制度和卫生标准,确保商品的卫生质量。
6.肉鸡生长特点
(1)肉仔鸡1-2周龄相对生长速度最快,以后随周龄的增长逐渐降低。
相对增重 =(末重—始重)÷始重×100%
试验表明:
周 龄: 1 2 3 4 5 6 7 8 9 10
相对增重:278 165 80 55 37 29 19 19 15 15
故应特别重视0—4周龄的饲养管理,否则将严重地影响后期的增重。
(2)肉鸡的绝对增重的高峰期在6、7、8、9周龄,以后逐渐下降。
绝对增重=末重—始重,
试验表明:
周 龄: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增重:110 240 300 360 400 430 450 440 410 390
根据这一特点,应在高峰期满足采食量,增加能量饲料水平,控制饲养密度,降低应激反应。
(3)肉鸡的饲料转化率是养殖业中最高的一种,一般料重比为2:1左右。因饲料费用占总成本的65%—70%左右,因此,应根据饲料转化规律,同时综合考虑当时的市场行情、饲料价格等因素,合理安排肉鸡的生产和出栏,最大限度的提高经济效益。
(三)肉鸡生产的几个环节
1.正确的经营决策。应根据主、客观条件制订出长远的奋斗目标和正确的发展方向,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建立合理的产品结构,全面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2.提高整体素质,增强竞争力。提高整体素质包括领导者、饲养管理人员、设备工艺及产品等的素质。当今市场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知识的竞争,要增强市场竞争力,必须重视知识、重视人才。
3.重视科学技术,提高技术水平。目前发达国家社会生产力百分之六十以上是靠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的,因此,在养鸡生产中,实施规模饲养,推广良种鸡,采用科学的饲料配方,加强科学的饲养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保证。
4.加强经营管理。鸡场要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内部搞好经济核算,外部加强对市场的研究,把生产、加工和销售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建立和健全各种形式的岗位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改善经营管理,增强竞争能力。�
(四)肉鸡生产投资概核算
养鸡的目的是为了获利。因此,必须设法提高产值,降低成本。肉鸡的产值主要由种蛋、雏鸡、仔鸡及粪肥等价值构成,成本主要包括雏鸡、饲料、工资、燃料、药品、化学试剂、垫料、企业管理费、房屋设备维修费及折旧费等。
①生产成本
由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构成。
直接费用包括饲料费和初生雏费。
间接费用包括水电费、燃料费、药品费、利息、修理费、折旧费、劳务费、税金及管理费、保险费、通讯费、交通费等杂费。
饲料费和初生雏费一般约占总成本的85.6%。而生产成本主要由饲料转化率、饲料价格、初生雏价格、体重和出栏率五要素决定。
②销售收入
综合性肉鸡场的销售收入包括种蛋、雏鸡、淘汰鸡、肉用仔鸡及鸡粪等收入。
③肉鸡生产量本利分析
量本利分析又称盈亏平衡点分析。它是综合分析业务量(产量、销售量)和成本、利润三者的关系,用以预测利润和经营决策的一种数学分析方法。盈亏平衡点(保本点)是指业务收入和业务成本相交的临界点。如业务量位于临界点,则不盈不亏;如业务量位于临界点以上,则盈利;反之则亏损。
保本点的业务量和业务额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成本
保本点的业务量 = ————————————————
单位产品售价 - 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
保本点的业务额 = ————————————
1 - 变动成本/业务收入
其中,固定成本相对恒定,如工资、固定资产折旧费、共同生产费、企业管理费等。变动成本则随着产量变化而变化,如饲料费、燃料和动力费、医药费等。
在盈亏临界点以上,业务量愈大,业务收入和业务成本的差距愈大,则盈利愈大;反之,在盈亏临界点以下,业务量愈小,业务收入和业务成本的差距愈大,则亏损愈大。所以提高盈利的主要途径是扩大业务量:一是提高畜禽生产率(提高单产);二是实施规模经营,实现规模效益。
若业务收入不变,固定成本或单位产品变动成本愈大,则盈亏临界点愈高;反之,则愈低。所以应努力降低固定成本和单位产品变动成本。降低固定成本要充分挖掘人力、物力的潜力,如精简非生产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提高禽舍利用率等;降低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则要采用科学的饲料配方,提高饲料转化率。
④影响肉鸡生产经济效益的因素
出栏体重与饲料转化率 如果饲料价格和肉仔鸡出售价格恒定,那么出栏体重大,饲料转化率高,则收益增加。若出栏体重虽重,但出售日龄偏大,则饲料转化率降低;若出栏日龄偏小,饲料转化率虽高,但出栏体重偏轻。这两种情况都不会增加收益。
出售价格与出栏时间 出售价格是影响收益的关键因素之一。它既受肉仔鸡品质影响,又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非生产者所能决定。但出售时间不同,肉仔鸡的体重、等级和价格上会有很大差异,生产者可根据市场情况,选择最佳出售时间。
饲养密度与鸡舍周转次数(鸡舍单位面积出售的重量) 同一生产设施在一定的时间内出售的肉仔鸡量愈大,则单位重量的费用愈小,收益愈高。所以,合理的饲养密度和鸡舍周转次数,也是影响收益的关键因素。
出栏率与品质 肉仔鸡出栏数与入雏数的百分比,称为出栏率。一般来说,出栏率高的鸡群品质好、饲料转化率优、每只仔鸡或单位体重所负担的初生雏费也少。若出栏率虽高,但肌肉不丰满或伤残的鸡多,就要大大降低生产者的收入。因此,应在饲养管理和销售上下功夫。
整齐性 肉仔鸡品种发育标准表所列体重均为平均数,并非全群鸡都是此重量,而是要求鸡群中应有尽可能多的个体重量接近此平均体重。不过,母鸡的均匀度比公鸡稍差。
肉仔鸡一定日龄或周龄体重的个体差别基本是遗传的,但饲养管理不当会加剧这种差别。适当的饲养密度、良好的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会使鸡群发育整齐。反之,整齐性则差。
经营环境 综上所述,影响肉仔鸡生产收益的最大因素是饲料价格和肉仔鸡出售价格。也就是说,肉仔鸡经营成果的好坏随出售价格与饲料价格变化而变化。两者的关系指数(鸡料价格比)可显示各个时期的经营情况,即:
每千克肉用仔鸡的出售价格
鸡料价格比 = —————————————
每千克饲料的购入价格
这个数值愈大,对生产者就愈有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