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如题所述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基本方法
课堂教学的效益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到多少,而学生学到多少取决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和主动性。《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时至今日,在语文课堂上,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依然十分严重,题海战役仍然相当突出,这种教学方法重结论,轻过程,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地接受,课堂效益很不好。学生失去了课堂教学的主体性。要想使学生积极,认真负责地投入学习,我认为首要的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营造良好的课堂的氛围
在教学中只有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课堂上,教师亲切的微笑,爱抚的动作,信任的目光,耐心的倾听,激励的话语,都无疑“在教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能让学生在和蔼亲切的愉快的气氛中学会学习。”
我们要教会学生热爱班集体,班集体就是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就是兄弟姐妹,学习上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合作。当同学回答问题时,我们应该洗耳恭听,需要补充时,我们积极举手发表个人意见。同学之间既是对手,也是朋友,应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要想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就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努力创设和谐向上的心理环境。在教《变色龙》时,我创设了情境化的课堂:我出示了几幅色彩鲜艳的蜥蜴活动图片,并且告诉学生:这种动物又名“变色龙”,我问学生:它为什么叫变色龙呢?这样一来,孩子就像插上了翅膀,上课一开始就活跃起来,学生纷纷发言:“它会变换颜色”,“它善于伪装自己”,“它是为了保护自己”……教师见时机成熟,就说:“亲爱的同学们,俄国作家契科夫的小说《变色龙》里面就有一个人物被世人称为‘变色龙’,想知道是为什么吗?老师首先要请大家来猜一猜。”学生先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再来看文本,自然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课堂中教师始终以一个听众的身份出现,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师生的对话不再是指令式的,完全换成了证询式。孩子们置身于思想的海洋中,他们产生了发自内心的情感,都有争先恐后表述感受,见解的欲望,完全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课文的语言中,他们的思维变得活跃。此时,教学早已成为他们乐意参与的,有趣的,有意义的活动。
2、给学生质疑的空间
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从课题上质疑,从词语,句子上质疑,从修辞手法上质疑,从人物性格上质疑,从文章表达的情感上质疑,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质疑水平的提高是有一个过程的。由多而杂到少而精,这就要求教师要耐心,并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对所提的问题刊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懂得只有经过深入思考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经过多次实践学生提问的质量会逐渐提高,由浅入深,由表达里,达到更高的层次。如《伟大的悲剧》一课,学生齐读课题以后,我要求学生马上思考:既然是悲剧,为什么又是伟大的?学生凭直觉做出推想,有的说这篇课文可能讲一件可歌可泣的故事,有的说这篇课文可能讲一个富有哲理性的故事,还有的说“应该讲的是一种不服输不妥协的精神。……我不对学生的猜测做正误的判断,而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解决问题,这样,在积极探求的气氛中进入了课文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得了发展,主动性得到了锻炼。
3、给学生讨论的时间
在语文教学中,在课堂上我们应该依据一定目的,把握关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我们不要急于说出自己认为最贴切的答案,这样会阻碍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而应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即使学生不完整不周密的发言,教师了不宜匆忙打断,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截断他们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大胆求异,要给予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空间。正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学习《做一步,再走一步》一课时让学生讨论还能用什么方法来救那个孩子。在学习《伤仲永》一文时,要求学生讨论:在过了十年,仲永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4、鼓励性教学
在课堂上,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时,有的学生会回答问题时,不仅用词准确,而且思路清晰,但是有的学生回答不出来或者说出问题以外的内容。这时,我们教师不要急于下结果。“你错了”“你对了,其它不用再回答了。”我们应该当学生回答问题准确。用“你回答得真棒。”“还有更好的回答吗”予以肯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特别成功,用惊喜的语气加以肯定甚至表示向他学习,对欲言又止的学生用“大胆一些,试一试吧,老师会帮你的。”当学生自己完成了任务时,用“你成功了!”即使学生什么也答不上来,老师还是应该说:“没关系的,请你先坐下来,想好了再举手说,老师相信你是能行的。”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长期坚持这样的组织教学,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主动性就会明显增强。
5、评价性教学
作为语文学习的主导者,教师需要长期的关注每一位学子,当一名学生用心朗读了《理想》一文时,我会请其他学生各抒己见,评价他的朗读,如果有人指出第一位学生朗读的不足,我们会邀请他做一个表演性的朗读,大家公认某人文章朗读得好,我就会给予他奖励,一个练习本,一张书签等等。每一次作业,每一篇作文,老师都不可以忽视对每一位学生的评价,评价学生以鼓励为主,奖励也是必不可少的。有时候,课堂上一名学生精彩的回答会激发其他学生表现自己的欲望,在这个时候,老师再发给学生一份纪念品,课堂气氛必然活力四射。老师要学会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点滴进步,并且及时加以鼓励与表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4

如何培养孩子学习主动性

第2个回答  2017-04-26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 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他说是凤凰老师教搭窝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鸟没有学会搭窝。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我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各种鸟的语言进行反复诵读,以悟出它们内心的想法和学艺的态度。同时,让学生在感 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了课本剧,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体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五、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