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当仁不让”出自《论语·卫灵公》,原句是

如题所述

原句是:“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孔子说:“遇到可以实践仁道的机会,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当仁不让”意思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定语;指该做就做。

扩展资料:

当仁不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集中体现了一个人高度的道德责任感和强烈的正义感。“仁”,在孔子的言论里是经常出现的,可说它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有一次孔子在回答学生子张时说:“做到恭、宽、信、敏、惠等五点,就是做到了仁。”

孔子认为:没有放肆的心叫恭,心地不狭窄叫宽,没有欺诈的心叫信,没有怠惰之心叫敏,没有苛刻之心叫惠。孔子还指出,没有仁德,就不能称之为人了。如若一个人承当了“仁”的事,就要勇往直前去做,不可有一点谦让的心。即使老师在自己的面前,也不必同他谦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05
《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后以“当仁不让”表示应做之事,就应积极主动去做,不能推托。
夫人臣依义显君,竭忠彰主,行之美也,当仁不让。——《后汉书·曹褒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