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对新课标基本理念的理解

如题所述

新课程标准》中的六条基本理念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结合我国英语课程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是我们英语教学的根本理念。
理念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面向全体学生的核心思想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英语课程应该是为每一个学生开设的。因此我们设计的教学目标就应该是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当然我们也应该积极的创造条件,满足那些有更多学习潜力的学生的需要。同时在这一理念中必须注重素质教育,我们英语教育也因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体验语言的美,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要渗透情感教育。
理念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将课程目标设定为九个级别并以学生'能够做某事'具体描述各级别的要求,这种设计旨在体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能力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和课程要求的有机衔接,保证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理念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我们的英语教学要始终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来设计教学内容,也就是说我们教师的备课要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授内容为主。我们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或误解:我的备课内容讲完了就是完成任务了,不管学生的状况。还有老师认为有效教学就是教的有效,而不考虑学生的接受如何。这一理念要求我们要以学生的需要为依据。尊重学生 的个体差异就是只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现有基础、学习潜能、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差异。 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每个学生,也不能强迫学生学习单一的学习材料,我们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我们在设计检测练习、布置作业时都应该考虑学生的不同水平,可以设计分层作业、分层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理念4: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理念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英语教学过
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能力。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理念6: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组内讨论总结:
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性。英语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我们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感受成功。在英语教学
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的人格发展,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于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6
对新课标基本理念和和目标的理解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灵活多样,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通过讨论、研究、试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关注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因此,实施新课程渗透新理念的主要渠道依然是课堂教学。 
例如:在一个长为50米、宽为30米的矩形空地上建造一个花圃要求种植花草的面积是整块空地面积的一半。请展示你的设计。这是一道开放题。其问题的条件、解题的策略或应用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因为此题所建花圃的图案形状没有规定性的要求参与性很强。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也可用它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中进行了尝试。结果在短短的一节课中,每个学生都展开了丰富的想像。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各种各样符合题意又颇具个性的设计方案就涌现了出来,无不充分展示了几何图形和几何知识的灵活与综合应用。这样数学生活化,能让每一个学生学有价值和必需的数学,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例如:讨论方程、函数结合的基本方法,一是把方程和函数的表达式结合起来,二是从几何图形中考虑。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将会使问题清晰明了。注重知识在教学整体结构中的内在联系,揭示思想方法在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互相沟通中的纽带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讲,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自觉运用往往使我们运算简捷、推理机敏,更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必由之路。我们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数学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初中数学课堂不仅仅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做准备。树立积极乐观的学生观、潜能观、终身学习观是时代发展对我们的要求。
第2个回答  2020-10-27
新课程改革虽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得到了家长、社会的认同,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困惑。
困惑一:教育观念难更新
由于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不同,以及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导致在社会和一些家长、教师中仍存在一些观念问题,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1.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根深蒂固。由于受多年应试教育、升学率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社会和一些家长仍认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如何关键在于升学率上,而不关心学校采取什么途径或其他方法进行教学,导致学校为了生存,只好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同时,不得不采取一些极端的短平快的方法,以确保升学率,确保生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课程改革持续、健康、快速推进。
2.教师缺乏自主性的反省、观念的更新。一些教师仅仅把新课程改革停留在口头上,行动上仍然是老一套,甚至对新课程改革抱以怨恨和抵触,在课堂上几乎没有体现出新的课程理念。一些教师对于教育部门组织的新课程改革培训看成是包袱,能推则推。尤其是一些老教师存在“40以后不学艺”、“新课改是年轻人的事”、“晋了高级万事大吉”、“快退休了,过一天是一天”的想法,舍不得放弃自以为很高效的教学方法,舍不得将时间放给学生,忽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忽视对过程与方法的引导,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这种消极被动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困惑二:教师素质跟不上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但由于一些教师受学识、观念、性格、组织能力等方面因素影响,其自身素质已不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严重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第3个回答  2020-10-27
对新课标基本理念的理解,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在教育学生方面也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那么从而教材或者是课程标准都会发生对应的变化。
第4个回答  2020-10-27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一、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区别是理念的不同.课程理念形成于对现实教育的深刻分析和对未来教育的展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