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过程体验过程

如题所述

1.认知”:体验→感悟→思想→语言——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从“知”到“行”过程称之为2.认知”: 语言→思想→感悟→体验——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第一认知过程属“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第二认知过程是“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第一认知”与“第二认知”的有机结合——知行合一也是一般平衡论的知行观和认识论。本论说的“平衡”,既是“知”的修炼,也是“行”的功夫。对“我”而言,平衡之道,知之不易,行之更难。

第一认知过程是:体验→感悟→思想→语言,即从“行”到“知”过程。“体验”是信息输入,“感悟”是对信息的加工处理,“思想”是感悟的结果,也是对感悟的深加工,“语言”是信息输出,是有声的思想。人的感悟源自亲身体验,只有体验过人间冷暖,才会有世态炎凉的感悟。李绅因有了“锄禾日当午”的体验,才会产生“粒粒皆辛苦”的感悟。因人言而悟、书本而悟,不如自悟,感悟的最高境界是师法自然、顺天致性,从大自然中领悟出平衡之道。朝悟道,夕死可矣。众生与佛的区别也在一个“悟”字:凡夫执迷不悟,佛大彻大悟。佛教的“五眼”是说,凡夫思维低维度,菩萨思维高维度。

人的第一认知是从“实证”到“理论”的过程,而人的第二认知“语言→思想→感悟→体验”,即从 “理论”到“实证”过程。譬如读书就属于人的第二认知过程。看书学习也是信息的“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读懂文字(输入)→理解思想(加工)→思考感悟(深加工)→实践实证(输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万种人是“输入”,立德+立功+立言则是“输出”,中间的“信息加工”环节就是感悟。修道→悟道→知道→行道…知行合一于感悟,不管是从“行”到“知”,还是从“知”到“行”,“感悟”都是认识事物的一个核心环节。

第一认知“体验→感悟→思想→语言”也是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过程,而第二认知“语言→思想→感悟→体验”则是从一般返回个别的演绎过程。多个个别事件(输入)→归纳(加工)→(输出)一般结论,这里的归纳就属于感悟。一般规律+个别事件(输入)→演绎(处理)→(输出)个别结论,这里的演绎就属于感悟。不管归纳法还是演绎法,其关键都在于感悟,一个人如果没有感悟也就归纳或演绎不出什么结论来。易经里有“穷理尽性”和“开物成务”,说的应该也是感悟。穷宇宙之理,尽万物之性;开万物之明,成平衡之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