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象上看,在农村养牛比养猪更赚钱,可是却很少有人养牛了,为什么呢?

如题所述

喂养一头牛的利润较高,每头基本能达到4000元左右;养猪的风险很大,目前还处于不断的下跌之中,可是在农村,却出现很多农村人不愿养牛而去养猪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这里面的确存在很多养牛潜藏着的不利因素,下面我就和朋友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欢迎分享你的高见,让我们能有更清晰的认识,谢谢大家了!

总体而言,我认为牛肉的市场份额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生猪出现疫情以后,大家对于牛肉的需求增加了很多;同时牛肉的价格相对猪肉要平稳得多,基本没出现大的起落,所以喂养一头牛所带来的利润收入也基本平稳,每头牛的利润在4000元左右,这是能够实现的。既然牛肉很赚钱,可为何农村人不愿意养牛呢?这里面的因素就比较多了,总结起来,我认为有6大因素让农村人不愿意再费神费力去养牛:

1、养个一、二头牛增收意义不大,而规模养殖的投入又太高

每头牛的利润确实高,但如果仅仅只是养个一头或两头的,那利润再高也没有什么实际的增收意义,只有在批量养殖的情况下,其利润收入才能给农民的生活带来质的改变。

但是批量养殖的投入成本远远高过养猪,不是谁都能承受得起的。比如养牛的场地投入,一般养殖10头牛就需要100平方米左右的占地,多数农村人都不具备这个条件;再如购买种牛的投入,一头半年左右的种牛价格在2800~3600元之间,哪怕就是一头只喂养了两、三个月的小牛,也需要800元以上。所以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就是一个很大的“拦路虎”,多数农户都只能是有心但无力。

2、牛的孕期比猪长、且繁殖能力没猪强

母猪的繁殖能力大家都是很清楚的,这里我就不介绍了。而母牛需要2年才能受孕、孕期大概8~9个月,且每年还只能繁殖一次,其中更让养殖户担忧的是,母牛容易难产,同时小牛还需要喂养两年左右才能长大,收益周期太长了。

3、农民自养的牛没有价格上的竞争优势

国内很多牛肉都是进口,原因是国外的牛肉价格较低,而我们自己喂养的牛,由于养殖技术、管理水平等因素,导致养殖成本降不下来,在市场里就没有竞争的优势,影响到牛肉的销售和应得利润的收获,所以农民也就不愿养牛了。

4、农村劳动力的影响

牛的采食量是很大的,不管放养还是圈养,都需要专门的劳动力去看管、护理,而现在农村大量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留在家中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空巢老人和少数留守妇女,所以养起牛来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无法应付。

5、牛病的防治也是一个制约的因素

牛也是会生病的,而且有些病也是灾难性的,由于牛的投入不低,如果因为疾病而死牛,那就是巨大的损失。然而农村人对于牛病的防治基本是一筹莫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牛因为疾病的侵扰,而一天天消瘦甚至是病死。

6、牛作为农耕的需求大幅度减少了

其实过去农村养牛,主要目的并不是食用牛肉,而是作为农业生产活动的辅助工具。但是现在的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用牛耕地的地方越来越少,农村养牛的就基本没有多少了,因为用不着了。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个人看法,上述6个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农村人不愿养牛,而宁愿冒着风险养猪。

您们觉得是这样的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9-02
因为养牛是需要比较大的养殖场的,但是农村很多人都没有比较大的土地可以养牛。
第2个回答  2021-09-02
这是因为牛的成活率是比较低的,而且现在人们已经很少去种地了,养牛的话也没有什么用,所以人们都不愿意去养了。
第3个回答  2021-09-02
这是因为养牛非常的麻烦,前期投入的成本很高,还有人力成本,所以很少有人养牛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