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加氟量怎么判断最准确

如题所述

一、测重量。

在充注氟利昂时,事先准备一个小台秤,将制冷剂钢瓶放入一个容器中,再在容器中注入40℃以下的温水(适用于空调器的低压充注制冷剂蒸汽)。充注前记下钢瓶、温水及容器的重量,在充注过程中注意观察指针。这四种加注方法都可以用,看你的爱好了,先一种你喜欢的吧。当钢瓶内制冷剂的减少量等于所需要的充注量时可停止充注。也可直接称量钢瓶不用加温水。

二、测压力。

制冷剂饱和蒸气的温度与压力呈一一对应关系,若已知制冷剂的蒸发温度即可查出相对应的蒸发压力。此压力的表压值由高、低压压力表显示出来。因此,根据安装在系统上压力表的压力值即可判断制冷剂的充注量是否宜适。如空调器的蒸发温度为7.2℃,冷凝温度为54.5℃使用R22。查R22的饱和温度与饱和压力对应表,以确定其蒸发压力值和冷凝压力值。查表可知:

R22在7.2℃时相应绝对压力值为0.53Mpa(5.3kg/cm2)

R22在54.5℃时的相应绝对压力值为2.11Mpa(21.1kg/cm2)

将此压力换算为表压值即可。用高、低压压力表或复合式压力表测试充氟中的制冷系统的高低压压力。若高、低压力表表压值符合上述范围即表明制冷剂的充注量合适;若高、低压压力均低则表明充入量不够;若高、低压压力均高,则表明充入量过多。压力测定法较为简便,在维修时经常作用,但是缺点是比较粗,准确度不高。

三、测温度。

用半导体测温仪,测量蒸发器的进出口、集液器的出口等各点的温度,以判断制冷剂充注量如何。在蒸发器的进口(毛细管前150mm处)与出口两点之间的温差约7—8℃,集液器出口的温度应高于蒸发器的出口处1-3℃。如果蒸发器进出口的温差大,表明制冷量充注不足,若吸气管结霜段过长或邻近压缩机处有结霜现象,则表明制冷剂充注过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18

    定量加氟法:这种方法是根据空调铭牌上的标准加氟量,用台秤等计量工具称重,当氟瓶内氟的减少量等于标准加氟量时,就停止加氟12。这种方法比较精确,但需要专业的工具和操作。

    测电流法:这种方法是根据空调铭牌上的额定工作电流值,用钳形电流表测量空调的实际工作电流,在低压截止阀工艺口处,边加氟边观察电流表变化,当接近额定工作电流值时,就停止加氟12。这种方法也比较精确,但需要考虑室温、室外温度、电网电压等因素的影响,并进行微调。

    测压力法:这种方法是根据空调制冷循环系统的低压压力值,用真空压力表测量空调的实际低压压力,在低压截止阀工艺口处,边加氟边观察压力表变化,当低压在0.49MPa(夏天)或0.25MPa(冬天)时,就停止加氟12。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但需要考虑室内冷负荷、室外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并进行微调。

    观察法:这种方法是根据空调的制冷效果和外观现象来判断是否需要加氟和加多少氟。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32:

    室内热交换器进、出风口处10cm的温差:制冷时大于12℃,制热时大于16℃为正常。

    室内热交换器表面是否均匀结露:制冷时应看到蒸发器上均匀布满冷凝水(像露水一样),为正常。如果一半有一半没有,可能为缺氟,如局部结霜或结冰也不正常。

    室外机高、低压阀门处是否结露:制冷时应看到高、低压阀门处结露,为正常。如果没有结露或者结霜或结冰,可能为缺氟或者过多。

    室内热交换器与毛细管的连接处是否有霜有露:制冷时应看到连接处无霜有露,为正常。如果有霜或者无露,可能为缺氟或者过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