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民法典规定短信辱骂威胁构成犯罪吗

如题所述

短信威胁一般情况下还不能构成犯罪,如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将构成寻衅滋事罪,定罪量刑。如果情节轻微,则会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予以行政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寻衅滋事罪】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零九条
      【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
      【民事主体的人格权】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条
      【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承担】行为人因侵害人格权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应当与行为的具体方式和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
      行为人拒不承担前款规定的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发布公告或者公布生效裁判文书等方式执行,产生的费用由行为人负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名誉权】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