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黄瓜霜霉病怎样防治?

如题所述

您好
高温闷棚

  霜霉病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在30℃以上时活动缓慢,42℃以上时就停止活动甚至死亡。因而,可以通过在晴天闷棚创造短时的高温抑制和杀灭病菌。具体操作为:选择晴天上午10时左右关闭大棚,将温度计挂于黄瓜生长点附近,使温度尽快升至45℃左右,保持2小时左右,然后缓慢放风降温。这样能有效地控制霜霉病的发展蔓延。但是由于这种方法极端的高温易对黄瓜造成灼伤,因此实施时应注意:一、苗期或植株生长较弱的棚子宜采用;二、连续阴雨天气后忽然转晴禁止采用;三、闷棚的前一天或当天上午必须浇水,以保证黄瓜的需水和棚内的湿度;四、闷棚期向应不断检查棚温和植株生长点的状况,严防高温灼伤植株。
调节棚内湿度

  通过对棚内湿度的调节,使之不适宜霜霉病的发生。霜霉病菌孢子产生的适宜湿度为85%以上,将棚内的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能有效的防止霜霉病的发生。主要通过通风的方法来实现,在外界气温高于18℃时,就应该开棚通风,以降低棚内湿度。还应注意的就是棚内能积水,在有积水的棚内,霜霉病的发病率要比没有积水的高一倍以上。因而完善棚内的排水设施,特别是在夏季多雨季节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变温管理

  根据大棚外天气状况和温度,通过放风调节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上午8--11时,晴天棚内温度保持28—30℃,空气湿度保持60--70%,这样有利于黄瓜的光合作用,温度和湿度都不利于霜霉病的发生。超过30℃应注意放风。下午12时到日落前,通过放风使温度降到20--25℃,空气湿度降到60%左右,这对黄瓜的光合产物的运输十分有利,高温低湿也不利于发病。日落后,根据外界温度的变化,可适量通风。当外界温度最低达到18℃即可昼夜通风,使大棚内温度前半夜保持15--18℃,空气相对湿度70--80%,此时,低温低湿不利于霜霉病的发生。下半夜保持大棚内空气温度11--13℃,此时虽然空气相对湿度较高,但低温又不利于霜霉病的发生。
营养防治。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结瓜后打底叶减少营养消耗,在结瓜盛期即24~25片叶后摘顶,控制营养生长。生长中后期长势弱,营养不足,容易诱发霜霉病,可采用叶面喷施氮糖液补充营养,氮糖液的配比为:白糖1份、尿素0.5份,水100份,间隔5天喷1次,连续喷5次;如已发生霜霉病,可在氮糖营养液加58%瑞毒锰锌或65%代森锰锌500~600倍液喷雾。最好在下午3~4点喷施,以喷洒在叶背效果好。   用药剂防治可选:纳农蔬福、安克、唏酰吗琳、灭克、霜脲锰锌、抑快净、金雷多米尔、阿米西达等。另外,在防治霜霉病的同时,要注意防止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5

(1)症状与发病条件。

黄瓜霜霉病俗称“跑马干”、“干叶子”,苗期、成株都可受害。主要为害叶片和茎,卷须及花梗受害较少。幼苗期发病,子叶正面发生褪绿,呈不规则的黄褐色斑点,病斑直径0.2~0.5厘米。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稀疏的灰褐色霉状物,严重时子叶变黄干枯。

成株发病,多从温室前沿开始,发病株先是中、下部叶片反面出现水渍状淡绿色小斑点,正面不显,后病斑逐渐扩大,正面显露,病斑呈黄褐色,受叶脉限制,病斑为多角形。在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出现紫褐色或灰褐色稀疏霉层。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叶片干枯。

黄瓜霜霉病是由鞭毛菌亚门,假霜霉属真菌侵染引起。该病菌靠气流和雨水传播。在温室中栽培黄瓜,人们的生产活动是霜霉病的主要传染源。

黄瓜霜霉病最适宜发病温度为16~24℃,低于15℃或高于28℃,较难发病,低于5℃或高于30℃,基本不发病。适宜的发病湿度为85%以上,特别是在叶片有水膜时,最易受侵染发病。湿度低于70%,病菌孢子难以发芽侵染,低于60%时,病菌孢子不能产生。

(2)防治方法。

防治黄瓜霜霉病要实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①选用抗病品种,嫁接育苗、壮苗定植,注意与非瓜类作物轮作,增施生物菌有机肥、磷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减少氮肥使用量,预防瓜秧徒长,调整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维持健壮长势,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性能。

②注意调整生态环境。大田栽培要实行南北行向,适当增大行距,改善通风条件,降低田间小气候湿度;在设施中栽培,白天实行高温管理(32~35℃),夜晚加大通气量,实行低温管理(10~16℃),降低室内空气湿度,创造一个不适宜霜霉病侵染发育的环境条件,控制病害的发生。

③及时清除病源,对各种病残体要及时就地掩埋,严禁随地乱扔,散发病菌,传染病害。

④化学防治要科学用药,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的指导下,大田栽培要力争在每次降雨之前用药,遇到连阴雨天气,要抓住降雨间隙抢喷农药保护。设施栽培每次灌水之前要先行用药,保护好瓜秧后再浇水。

主要药剂有:50%安克(烯酰吗啉)1000~2000倍液、50%百泰1500~2000倍液、天达裕丰1000倍液、99%天达恶霉灵3000倍液、80%乙磷铝500倍液+64%杀毒矾500倍液、72%杜邦克露600~800倍液、72.2%普力克7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甲霜灵600倍液;80%大生600~800倍液、铜高尚600倍液或1∶0.7∶200倍波尔多液、1∶4∶600倍铜皂液等。设施栽培可用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温室喷粉1000克,或45%百菌清烟雾剂熏烟,每亩温室300~400克预防,每5~7天1次。注意!每次用药须加天达2116加有机硅,提高防治效果。

详情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第2个回答  2020-02-17
保护地栽培黄瓜,随着外界温度的下降和通风量的减少,黄瓜霜霉病的发病期即将来临。通过调查,菜农们普遍反映近几年黄瓜霜霉病防治十分困难。
  菜农朋友们对霜霉病发病症状分辨得比较清楚,能够做到对症下药,但是为什么治不住呢?这主要是对此种病害的发病条件不是很了解,要想很好地控制此种病害的发生,首先要从控制发病条件入手。
  影响黄瓜霜霉病发病的重要环境因素是温度和空气湿度,其中空气湿度是最重要的发病条件。因此,防治霜霉病首先要做好生态调控。黄瓜霜霉病生态防治技术有:
  1.以降低生产棚环境中的湿度为中心措施。尽量采用膜下供水,杜绝大水漫灌,采用晴天小水勤浇方式供水,阴天和雨天坚决不能浇水。
  2.加强通风,控温控湿。在8~13时闭棚升温,使棚内温度由10℃至13℃迅速上升到25℃~30℃,超过33℃开小缝放风,相对湿度逐渐下降至75%左右。下午13~18时开大缝放风,降温排湿,保持棚内温度25℃左右,相对湿度低于80%,不适合霜霉病发生。18~0时棚内相对湿度逐渐上升至80%,温度逐渐下降到15℃~20℃,病菌发生缓慢。由午夜0时到次日早晨8时棚室内相对湿度可达到90%以上,但因温度下降到10℃~13℃,此时也不适合病菌侵染。早晨先放15分钟的风,将高的空气湿度降下来,同样在下午关棚前也要放15分钟的风,此时温度保持在20℃左右。
  3.高温闷棚。利用晴天,将棚室封严,使黄瓜生长点部位的温度迅速升到45℃,保温2小时,然后多点放风降温;或者第一次闷棚后,隔4天再闷一次,10~15天再闷一次,也可控制病情发展。但必须注意,高温闷棚时必须保持尽可能高的土壤湿度,闷棚头天要浇水,闷棚的次日还应浇一次水,测温要勤,一分钟就得观测一次。
  4.营养防治。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结瓜后打底叶减少营养消耗,在结瓜盛期即24~25片叶后摘顶,控制营养生长。生长中后期长势弱,营养不足,容易诱发霜霉病,可采用叶面喷施氮糖液补充营养,氮糖液的配比为:白糖1份、尿素0.5份,水100份,间隔5天喷1次,连续喷5次;如已发生霜霉病,可在氮糖营养液加58%瑞毒锰锌或65%代森锰锌500~600倍液喷雾。最好在下午3~4点喷施,以喷洒在叶背效果好。
  用药剂防治可选:纳农蔬福、安克、唏酰吗琳、灭克、霜脲锰锌、抑快净、金雷多米尔、阿米西达等。另外,在防治霜霉病的同时,要注意防止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