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手机好不好的问题是否是自卖自答的广告?

如题所述

很多很多水军,比如某公司律师,说起来所有的其他手机都是黑起来没完没了,用极端例子讽刺,到了华为mate8马上跪舔,华为,魅族,小米等等网络品牌肯定是有水军的,因为他们主做线上,不做不行,你不黑别人就会被别人黑,三星,苹果一众国外品牌不知道运用国内网络平台,用不到ov金立应该也没有,网络宣传对这几个牌子来说根本用不到,所以说可信不可信还是要具体品牌具体分析的,不能一概而论,还是有很多真实的用户回馈出来的答案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11

肯定有,但不是全部,而高赞回答也有水军绝对有就不一一举例了,见过几个。
相比之下有些带有偏见甚至偏激的,更值得说说,往往他们的答案会有一批人喜欢听。而网站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判断力,特别是有一些深入性的问题。这时候如果一个不太专业的人遇到一个不客观的怒打而抨击别人的回答,而且还是高战的,往往就会弄不清楚真相,大多数会选择。迷信所谓的权威答案。个人都具有投票机会。在某论问题下是绝对不公平的,在不清楚真相前人们都喜欢听喜欢的回答,所以,所谓的真实性,也就没了完的,完全是心理学。而相反,言论自由是建立在懂行的基础上的。

第2个回答  2017-12-11

首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言论自由。尤其是网络问答题,需要言论自由,首先,传播方式特殊性与便捷性。因特网是将信息以数字的形式传播的,因而它的载体不同,传播途径也与传统媒介不同。在网络不断普及发达的今天,只要能够使用一台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终端设备,任何人都可通过网络发表言论,信息一旦提交则能迅速地存在和流传于网络中间。网络的内容就像人类的思想一样丰富多彩,它有鲜花,也有荆棘;它可以是天使,也可以是魔鬼。因此,在看到网络自由的正面价值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负面的影响: 片面性。网络言论由于其固有的虚拟性,其中的观点带有较大的片面性。黄静案中,网络上很多不同的声音无法得到体现,但它却能混淆人们的视听、从而失去正确的判断。 非广泛性。据统计,网民的成分非常复杂,有未成年人、工人、学者和政府工作人员,但是其中占大多数的均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的观点没有广泛的代表性,一般都是因为群体效应而产生的。缺乏理性。网络上的网民大多数都是80后,他们有激情、有理想、有正义感,但是由于太年轻,易于受到情绪化的影响,从而使其好心被人所利用。 欺骗性。网络本身是个虚拟的东西,它上面的言论大多无法考证,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在铜须事件上,我们可以看到广大网民是如何被“锋刃透骨寒”一步步引向被欺骗的境地。 

相似回答